在每一個猶太人家里,當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圣經,點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經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
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園里常常放有書本。說是在夜深人靜時,死人會出來看書的。當然這種做法有一種象征的意義:生命有結束的時候,求知卻永無止境。猶太人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傳統(tǒng),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要是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而被禁止。猶太人不禁書,即使是一本攻擊猶太人的書。
猶太人愛書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深入人心。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1988年的調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全國的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1000多所,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所圖書館。在450萬人口的以色列,辦有借書證的就有100萬。在人均擁有圖書館和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讀書的比例上,以色列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為世界之最。
猶太家庭的孩子,幾乎都要回答這樣一個謎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將帶著什么東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錢或鉆石,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么嗎?”要是孩子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鉆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由于歷史上的猶太人不斷地遭受迫害,財產被搶奪,房屋被燒毀,人民遭驅逐、屠殺,因此,追求知識成為猶太人的一種防衛(wèi)機制。
猶太人一心追求知識,并以不同尋常的方式運用知識作為謀生的手段。在本世紀初,美國工業(yè)管理委員會發(fā)現(xiàn),猶太母親的就業(yè)率大大低于其他民族,她們留在家里照看孩子,確保孩子上大學。而當時同為移民的意大利人對美國的教育疑慮重重,他們把孩子當作田里工作的好幫手,認為教育是一種人力剝奪。由于看不到孩子上學的重要性,其結果是:逃學多、輟學早、成績差、少年犯罪率高。而猶太兒童則因為學習成績好、聽話和總的行為良好,被老師所喜愛。
在其他民族將王侯、貴族、軍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學者之上的時期,猶太人卻認為學者比國王大。
猶太人歷來尊崇學者,教師和有智慧的人享有很高的聲望。在古代猶太社會里,凡是被稱為“他爾米特.赫里姆”,即精通猶太法典者,都不必納稅,因為大家認為他們已經付出了很多的心力,對這個社會有著莫大的貢獻,所以不但不必納稅,而且還要以整個社會的力量去幫助他們。
有一條猶太格言是這么說的:“即使變賣一切家當,使女兒能嫁給學者也是值得的;為娶學者的女兒為妻,縱然付出所有的財產也在所不惜。”
在猶太社會里,教師甚至比父親還要重要。假如父親和教師雙雙入獄,而且僅能救出其中一個人的話,孩子就會決定救出教師,因為在猶太社會里傳授知識的教師非常重要。
以后,當學者的聲望從宗教學問轉向市俗學問上時,大學里的學位特別是高學位就成了猶太學生追求的目標。對每個猶太家庭來說,沒有比家庭中有一個或幾個博士更為榮耀的了。因此,在猶太人中產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學科領域的代表人物、以及各類專業(yè)人才,其人數之多,占人口比例之高,是其他民族望塵莫及的。
猶太人不僅非常重視知識,而且更加重視才能。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才能的人喻為“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他們認為,一般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而沒有任何的創(chuàng)新。
他們還認為,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思考是由懷疑和答案組成的。學習便是經常懷疑,隨時發(fā)問,懷疑是智慧的大門,知道得越多,就越會發(fā)生懷疑,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所以發(fā)問使人進步。發(fā)問和答案一樣重要。
正是基于這種認識,猶太人家庭特別注意與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一直受到成人的教誨和指導。孩子們可以同成人談話和討論問題,偶爾成人還會和孩子們纏個沒完,意在引導他們投入到學習與研究中去。無疑,猶太人出名的口才和智力測試中的高分同這一點是不無關系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54745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