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孩子自我價值感的培養(yǎng)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從根本上教育培養(yǎng)好孩子,就應該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關于自我價值等級與相應心理狀態(tài)的分析:當一個人的自我價值為零的時候,他覺得活的沒意義,生命沒價值,他會自殺;當一個人的自我價值為正30%時,處于極度自卑狀態(tài);當上升到50%時,出于自卑和防御狀態(tài),別人在一旁說話,他總懷疑是在欺騙自己,經常提防老師和同學,當自我價值上升到80%以上,開始產生學習欲望,此時也能接受別人的批評;當上升到90%以上,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達到樂此不疲的地步,會自覺控制和克制自己,遠離不良傾向,抵制腐朽思想侵蝕,并努力完善自己。

  培育孩子的自我價值,要堅持做到“十要是不要”。

  孩子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自我評價,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的發(fā)展。孩子自我評價首先來源于別人對他的評價,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評價。通過父母和老師對孩子優(yōu)點的肯定和確認,使孩子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自我評價,認識到“我能行”、“我最好”、“我最棒”。通過讓孩子多做事,多參與,多體驗,不斷提高和積累做事的能力,增強自信。通過家長和老師的正確引導,使孩子明辨是非,確認價值走向,從而自覺地來控制自己的行為,不偏離人生軌道,使自我意識不斷強化,使自我價值不斷上升。

  具體做法是:堅持做到“十要十不要”。

  1.要相信孩子,不要老是懷疑孩子。相信孩子是家長對孩子的第一態(tài)度。常言說:“老婆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前句話不對,后句話卻是百分之百正確。孩子是自己的好,這是一種對孩子的信任,一種態(tài)度,一種觀念,更重要的是一種力量。孩子要成長,要往前走,需要一股力量的驅動,這種力量是一種合力,有老師的表揚,同學的贊美,但最根本的是父母的相信,它是孩子成長的原動力,任何力量替代不了。世界上三中力量最大。一是自然的力量,二是愛的力量,三是相信的力量。自然的力量有地震、海嘯、洪澇、冰雪、干旱等。相信的力量卻常常被人忽視。家長對孩子的相信,使孩子有個穩(wěn)定的成長環(huán)境,前進有動力,受挫有靠山,受驚有港灣。家長對孩子的相信,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找到自我價值。

  對孩子相信,就是要相信孩子潛能無限,有無限的理解力,有無限的想象力,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相信孩子是個天才,能成才,相信孩子有一顆向上向善的心。即使在孩子遭遇挫折,遭遇失敗,犯嚴重錯誤,不管別人怎樣看,作為父母這種信念一刻也不能動搖。

  美國人認為:“信念值多少錢?信念是不值錢的,他有時甚至是一個善意的欺騙。然而一旦堅持下去,它就會迅速增值!背晒W創(chuàng)始人拿破侖· 希爾的成長經歷,再次驗證了信念的力量,他不止一次地說:“是我的繼母造就了我!”他的繼母怎樣做的呢?他在演講中說:“我小時候,眾人認為他是進地獄的人假如有什么壞事,人們都會都會懷疑是我干的,特別是我的父親和哥哥。后來母親去世,父親再婚,我斷然認為新母親不會對我有同情心。一天,父親把弟兄幾個叫到一塊,指著我繼母說:‘這就是拿破侖,是幾位弟兄中最壞的一個!’繼母娘兩眼閃著淚光,把雙手熱情地搭在我的雙肩上,微笑著說:‘這是最壞的孩子么?完全不是,他恰恰是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個!我們所做的一切,無非是把他伶俐的品質發(fā)揮出來!’我的繼母總是鼓勵我依靠自身的力量,制定大膽的計劃,堅毅的前進,后來證明這些計劃就是我人生的支柱!蹦闷苼龅睦^母相信劣跡斑斑的孩子會變好,結果奇跡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孩子成為引領千千萬萬人走向成功的成功導師。

  事實上,我們不少家長是在隨便懷疑孩子。一個小學年級的孩子,從來沒考過100分,這一次他的數(shù)學考了100分,興高采烈地跑回家,人還在外,得意的叫聲已經飄進屋里:“爸爸,我考了100分!”爸爸第一反應是:“你沒作弊吧!”孩子一下子像泄了氣的皮球。其實,這正是提升孩子自信心,確認自我的好機會,但卻被爸爸一句話打了下去。懷疑孩子是教子大忌,家長要切切牢記。日本一位母親

  拉著上幼兒園的孩子,找到著名兒童教育家鈴木鎮(zhèn)一說:“鈴木先生,你是兒童教育專家,你看我的兒子能成才嗎?”鈴木頭也沒抬,說:“不能!”那位母親很疑惑,說:“你頭都沒抬,怎么看得那么準?”鈴木回答:“因為你懷疑孩子不能成才,所以他成不了才!奔议L的態(tài)度決定了孩子的命運,家長要相信孩子,信任孩子,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大有作為,這是一條真理。

  2.要適當做弱者,不要居高臨下,總想當強者。

  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競爭力,做生活中的強者,但能否如愿,取決于我們對孩子的態(tài)度,取決于家長能否站對位置,在孩子面前是當強者,還是適當做弱者。

  為什么這樣說呢?來看強者是怎樣形成的?

  人腦是個指揮部,它有兩個指揮中心,一個是顯意識,一個是潛意識。顯意識指揮人的有意識行為,潛意識指揮人的無意識行為及自動化行為。比如:你要眨眼,馬上就可以眨眼;你要看書,馬上就可以看書;你要寫字,馬上就可以寫字,這些屬于有意識行為,是屬于顯意識指揮的。但是,如果你下一道命令“起一身雞皮疙瘩”,看一看是否會真的起一身雞皮疙瘩?不會。因為這不是顯意識智慧的范疇。但是,一陣寒風襲來,全身馬上就本能的起雞皮疙瘩,這個雞皮疙瘩是汗毛眼的驟然收縮,以保護體內熱量的散發(fā),這種現(xiàn)象是潛意識的自動指揮的結果。因為所有本能的反動化行為都是由潛意識指揮的。

  再如:一位家長孩子一有錯,張口就罵,抬手就打。聽了一堂親子教育課,她知道這樣做不對,下次決心改正。但不久孩子又一次犯錯誤,還是照打不誤。問她:“為什么?”她說:“身不由己!边@個“身不由己”就是潛意識指揮的結果!吧聿挥杉骸笔橇晳T性的,因為習慣性行為主要由潛意識指揮。

  再如,一個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潛意識認為“我就不是學習的料”,一貫表現(xiàn)對學習的消極應付。但有時受到一些鼓勵,或老師的開導,或聽了家長苦口婆心的勸告,使他產生了“我也要好好學習”的想法。他在采取了一些行動后,便坐在書桌前,拿起一本書看起來。然而由于潛意識中的堅持“我不是學習的料”的消極主觀采取不予配合的態(tài)度,于是,手中雖拿著書,眼睛也好像在看書,但腦子里卻不知不覺的溜走了。代之而來的是腦子里不是出現(xiàn)一些打電子游戲的畫面,就是動畫片中大戰(zhàn)恐龍的畫面……潛意識的指揮使他心不在焉。潛意識不改變,他的學習就很難上去。

  有關研究表明,人的行為有95%以上屬于習慣行為,習慣主要有潛意識指揮,潛意識一旦形成,相當難改。

  潛意識的能量是巨大的,它有一定的活動規(guī)律。你越是多想慘的或不好的東西,它就令你越慘,甚至會摧毀你的生命。相反,若是你多想好的事情,多鼓勵自己,潛意識便施展它的威力,助你達成目標。我們家長要注意開發(fā)和利用孩子的潛意識,給潛意識大量不斷地輸入成功的積極的信息,在他的潛意識里樹立正面的成功的自我形象。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我是強者,我是成功者,我擁有成功才能,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會成功,我一定能夠成功!要是孩子成為強者,家長就要適當做弱者。如果家長一味把自己當強者,把孩子當成笨蛋,傻瓜,任你宰割奴隸,總嫌孩子笨手笨腳,礙手礙腳,慢手慢腳,處處代孩子辦事情。久而久之,在孩子潛意識里會形成負面的失敗的自我形象,它就會認為自己是個“笨蛋”,是個弱者,這叫做“老子英雄兒混蛋”。如果把孩子當強者,適當把自己當弱者,多欣賞,多鼓勵,多表揚,多看孩子的優(yōu)點和優(yōu)勢,在他潛意識里會形成正面的自我形象,讓他為自己獨一無二的優(yōu)勢驕傲和自豪,逐漸由一時沖動走向比較理性,考好了不翹尾巴,考砸了不灰心喪氣,遇困難不低頭,遇挫折不后退,愈戰(zhàn)愈勇,愈挫愈戰(zhàn),這叫“老子英雄兒好漢”。

  3.要確認孩子的優(yōu)點當伯樂,不要老盯著孩子的缺點當挑刺大王

  確認原理是董博士成功教子的八大工具之一。從我大量與各種類型的家長的溝通,幾年來開展成功教子的研究,以及本人的實踐,使我確認這一原理非常有效。我這里引用一個故事對確認原理再做一說明。

  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一位年輕國王,很喜歡雕塑。有一次,他雕塑了一尊美麗少女的雕像,并把它當做有生命的人那樣,和她說話,欣賞她,愛她。結果,奇跡出現(xiàn)了,少女活了,變成一位真正美麗的少女,并成為國王的王后。雖然這是一個神話,反映的是一種真實的心理效應。這種把期望轉變?yōu)楝F(xiàn)實的效應被心理學家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確認原理有兩種基本使用做法。其一,孩子本身就有某種優(yōu)點或者優(yōu)勢,他本人也沒意識到,你也沒有發(fā)現(xiàn)。如果你希望孩子成功,就要努力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優(yōu)勢,閃光點,并且發(fā)自內心的贊美孩子,表揚孩子,肯定孩子,常對孩子說:“你真棒!”“你真行!”“像個男子漢!”“像個才女!”等一類的話,你就會看到孩子越來越表現(xiàn)的像你所期望的那樣,越來越符合你所贊美的那種成功形象,孩子的優(yōu)點會越來越多,表現(xiàn)的會越來越好!

  其二,孩子沒有某種優(yōu)點,你卻希望他有那種優(yōu)點,那你就對他來個確認,說他有這種優(yōu)點。剛開始,孩子聽了可能有點莫名其妙,或者感到懵懵懂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你說的是啥,也不知是咋回事。這是你不要管他的反映,你盡管繼續(xù)確認,說他有這種優(yōu)點,慢慢在他的潛意識里就會萌發(fā)出一個小小的信念:是的,我真有這種優(yōu)點。在以后的行動中,也會微妙的表現(xiàn)出來。這時,你不要高興得太早,而要繼續(xù)確認,就像培育幼苗一樣,精心培土澆水施肥。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會表現(xiàn)的越來越想你期望的那樣,再繼續(xù)確認,把這種優(yōu)點固定下來,形成習慣。比如,孩子各科成績都很好,唯有數(shù)學成績不好,你不要責備他,反過來,要欣賞他,贊賞他,確認他,發(fā)自內心的說:“我兒子有數(shù)學天賦”,“我兒子可喜愛數(shù)學啦”“我兒子的數(shù)學下次一定能考好!”經過這樣反復不斷地確認,他會由不喜歡數(shù)學轉而產生學好數(shù)學的愿望,然后再確認,會由愿望產生興趣,再確認,會由興趣產生學習方法,再確認,由方法轉化為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能力有了,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也提高了,數(shù)學成績也就上去了。

  因此,我們家長要當伯樂,圍繞孩子的優(yōu)點做文章,不斷地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確認優(yōu)點,培育優(yōu)點,挖掘優(yōu)點,贊美優(yōu)點,展示優(yōu)點,擴大優(yōu)點,積累優(yōu)點,激發(fā)優(yōu)點。

  如果你害怕孩子失敗,經常盯住孩子的缺點不放,在缺點上大做文章,經常批評孩子,指責孩子,否定孩子,提醒孩子,懲罰孩子,動不動張口“真笨!”“真差勁!”“沒出息!”“窩囊廢!”,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越來越表現(xiàn)得像你批評的那樣,越來越笨,越來越沒自信,越來越感到自己沒希望。

  Luke舉兩個正面的例子。 一個爺爺對上幼兒園的孫子說:“聽你爸爸說,昨天老師又表揚你啦?上課坐得直,放學時還幫小朋友把凳子搬到墻邊,是嗎?”他興致很高地說:“是!老師說這是助人為樂!”接著,他放下飯碗,拿起拖把,把客廳和臥室拖了一遍。

  不僅小孩子喜歡別人表揚他的優(yōu)點,大孩子和我們大人也喜歡別人欣賞他的優(yōu)點。一位初中一年的學生, 經常和父母頂嘴吵架,成了問題孩子。他父母找到我,羅列了孩子一大堆罪狀,請求幫他孩子度過初三。我問:“孩子沒優(yōu)點嗎?”他倆幾乎同聲說沒有。又經過幾次交談,我發(fā)現(xiàn)孩子不但有志氣,而且有才氣。我掌握了這兩點以后,和孩子進行溝通,決定從這里切進去。在和孩子溝通中,首先真心實意地肯定了孩子的優(yōu)點,贊美了孩子的優(yōu)點,孩子的自信心大大提升,經常與我聯(lián)系,匯報學習情況,逢年過節(jié)發(fā)個短信送祝福。春節(jié)后他母親給我打電話,說孩子大變樣啦,還表示要參加四月份的家長訓練營,提高自己的素質,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4.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不要當扼殺孩子智慧萌芽的劊子手。

  好奇心就是對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覺得新奇而感興趣。孩子生下來大腦是一張白紙,而從生下來那天起,孩子對身邊的事物都感興趣,對新異刺激都表示關注。隨著身體的發(fā)育,她要通過自己的感官去嘗試,去體驗,去探索。最明顯的兩點表現(xiàn)是:一是好問。我們經常聽到的是,“天上為什么會打雷?會下雨?”“為什么花兒是紅的,葉是綠的?”“白天醒醒躲到哪里去了?”“晚上太陽下山了,是不是回家睡覺了?”他還會問:“我是從哪里來的?”“媽媽的媽媽的媽媽是誰?”等,有時問得你埡口結社,甚至面紅耳赤。二是好動。他們經常充當小小的破壞分子,摔壞玩具,拆東西,甚至拆開電視機,看看那些說話、唱歌、跳舞的小人,躲在哪個角落里,或者是翻箱倒柜撥弄父母的書籍或愛心之物,他們把自己種的種子天天挖出來,看看它是怎樣發(fā)芽的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引起的。

  雖然好奇心人人皆有之,但孩子的好奇心不像大人那樣受局限,而是表現(xiàn)的無拘無束。孩子正因為有天生的好奇心,才促使他們去探索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去接觸各種事物。這樣的接觸與探索,不僅豐富了孩子的童年生活,而且獲得了有關外界事物的狀態(tài)和性質的知識。同時,由于外界各種事物的刺激,增強了大腦細胞的活力,加快了大腦神經細胞的快速反應,使大腦的潛能得到釋放,使孩子的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而我們有些家長卻把孩子的好奇看成“胡扯八道”,“歪門邪道”,“離經叛道”,“鉆牛角尖”,“不務正業(yè)”,總想讓孩子一門心思用到提高分數(shù)上。對于孩子的好奇心表現(xiàn)為“不耐煩”,甚至斥責。對孩子來說,就目前和將來,僅課堂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用的,這適應不了形勢的需要,因為時代在發(fā)展,知識在更新。我們都知道,當前社會是競爭的社會,“競爭”只是表面現(xiàn)象,競爭的實質是當前世界是人才與智慧的競爭,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的較量。你是個人才,不一定會創(chuàng)造;你有智慧,不一定會創(chuàng)新。。作為一個民族,不創(chuàng)新就不能立于世界之林。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說過一段令國人震撼的話:“中國的教育制度可以為群眾提供很好的教育,卻失去了中國的達爾文和愛因斯坦,因為中國的教育制度不允許有愛因斯坦那樣‘離經叛道’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樣只能培養(yǎng)守業(yè)人才!

  就孩子本身而言,好奇是共性的,但孩子的側重點、觸及點各有差異。你的孩子在這方面好奇,獲得了這方面的知識,而別的孩子卻對這個方面的知識一竅不通,相對來說,這時你的孩子就是獨一無二的,它就會感到自豪和驕傲,增強自信和勇氣,在他心目中會產生這樣一個信念:你引我也引,我比你更引。因此,我們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好奇心,正確對待孩子的所謂“離經叛道”行為。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孩子叫周軍,上五年級時,他的媽媽被班主任叫到學校,說周軍在數(shù)學課上把一條蜥蜴拿出來玩,全班女同學嚇得尖叫,亂哄哄的。老師給周軍的結論是:淘氣包,貪玩,常捉弄女同學,學習成績不好,希望家長配合。他母親把周軍領回家,并沒有批評他,她認為:不分青紅皂白訓斥批評,是教育者的大忌。她心平氣和地問孩子:“你抓蜥蜴,不怕咬嗎?”兒子說:“蜥蜴沒有毒,不咬人。”“你怎么知道?”“書上說的!薄笆裁磿r候抓到的?”“七八天啦!”“這么久了,你喂它什么?”“我沒有喂,書上說,它餓急了會咬掉自己的尾巴!蔽蚁朐囈辉,看是不是真的,至今他還沒咬掉自己的尾巴。母親拍了拍兒子的肩膀,鼓勵他實踐下去,并指導他如何作好記錄。還叮嚀,不該把蜥蜴帶進學校,影響班級紀律。兩個星期后,兒子興奮地說:“蜥蜴沒尾巴了!”

  母親與兒子一起剖開蜥蜴的肚皮,在它的肚子里找到了尾巴,兒子興奮得不得了。正在這時,縣里要舉辦科技發(fā)明小論文競賽,母親指導他整理蜥蜴實驗觀察報告,送到縣獲二等獎。后來同學們選他擔任科技活動小組長,還當了學習委員,先后考進縣重點中學和大學。十幾年來,周軍先后得到20多次獎勵,并被單位委派兩次出國深造。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也是孩子的天性。他們腦子沒有那么多的框框,善于打破常規(guī),創(chuàng)造新秩序。好奇心與創(chuàng)造是相輔相成的,好奇心是前提,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是歸宿。在兒童時代,孩子們不可能把神舟七號送入太空,但孩提時代的好奇,卻是他們未來在太空遨游的第一個踏板。比如,孩子未經家長和老師的指導,把紅色和藍色攪在一起,結果他發(fā)現(xiàn)了紫色,對大人而言,不算什么,但在孩子的眼中,這是神奇而難忘的杰作。因此,我們要珍惜孩子的好奇,保護孩子的好奇,并善于把孩子的好奇引入恰當?shù)能壍,就像周軍的母親那樣。

  首先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豐富多彩的環(huán)境。要把孩子的好奇引入大自然,觀察花草蟲魚,春夏秋冬,陰晴雨雪,電閃雷鳴。要把孩子引入知識的海洋,講故事,做實驗,逛書店,購書刊,用書籍滿足孩子的好奇和求知欲。其次,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提問。一要鼓勵孩子提問,不能對提問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孩子一旦失去好奇心,再重新激起是相當困難的。高爾基說:“對兒童的問題,如果只回答說‘

  等著吧,長大了就會懂’,這等于打消兒童的求知欲望!

  二是回答孩子問題要有啟發(fā)性。對那些定向性的問題(如“是什么”之類),可以直接簡明的回答。對那些有因果關系或較復雜的邏輯關系問題,不能簡單地說“是”與“不是”,要引導孩子注意事物

  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孩子用已有的知識通過觀察和思考找出答案,并告訴他:這些事,你上學以后讀的書多了,懂得的道理多了就會知道的。三是如果孩子提出的問題,大人確實不知道,要切記不要亂說,

  防止誤導。如實告訴孩子:“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等我查查書問問別人再告訴你。”盡可能給孩子一個滿意的答案。

  5.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要把孩子的意見不當回事。

  在生活中常遇到這種情況,大人在談事情的時候,孩子突然插進嘴來,談一些自己的看法或主見。不少家長這時都會不耐煩地說:“去去,到一邊去,小孩子懂啥!”“安心學習吧,別管恁些閑事!”

  有時孩子即使說得對,大人也不聽取。久而久之,孩子對父母什么也不說,想說也不說。孩子認為,既然你把我的話當回事,你說得對,我也不聽。家長和孩子之間形成了互不信任,互相猜疑,互相對立,互相敵對的關系。

  Luke老師認為教子成功的第一秘訣是調整親子關系,關系不正,教子不成。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應是朋友關系,不應是主仆關系,應該做到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孩子對家務事發(fā)表意見,不管對不對,合理不合理,一定有他的理由,家長要認真聽取,酌情采納。這樣,既顯示了家庭的民主氛圍,又增進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覺到他是這個家庭中的重要一員,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對這個家庭負責,對家庭的每一個成員負責。他要設法不使自己成為家庭的累贅和包袱,而要使自己成為家庭姓王的動力,從而自覺做到自控、自律、自強,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

  尊重不尊重孩子的意見,反映了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是民主和諧的家庭,或是專制獨裁家庭的生活兩種生活方式,決定了兩種家庭的生活命運,也決定了孩子的命運。當前,民主是主流,從大的方面講,民主是一種政治制度,是一種管理國家的方式,從一家一戶講,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民主的生活方式,意味著自由、平等、尊重、寬容、多元、妥協(xié)、接納等觀念浸透于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體現(xiàn)于生活的每一細節(jié)。什么是“民主”呢?民主就是尊重。尊重別人叫修養(yǎng),渴求別人的尊重叫人性,每個人都有自重感,自尊感,不尊重別人就是不通曉人性。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威廉·詹姆斯說:“人性至深的本質就是苛求別人的尊重!焙⒆右彩侨绱,但更渴求的是父母對自己的尊重。愛因斯坦說:“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讓每個人都作為個人而受到尊敬!卑⒖祟D說,民主的實質,就是“像尊重自己的權利一樣尊重他人的權利!庇纱宋覀円甑郊彝ソ逃瑢⒆右欢ㄒ鹬,尊重他的生存權、參與權、知情權、表達權、隱私權。

  我們要教會孩子尊重,即尊重別人尊重自己。要孩子學會尊重,家長首先尊重孩子,你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孩子就會以什么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你尊重了孩子,孩子就會尊重你,尊重老師,尊重同學,尊重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會贏得別人的關注和合作。一個不會尊重別人的人,是孤立的,可悲的,在社會上是站不住腳的。教會孩子尊重,就是培養(yǎng)一種民主素質和民主的生活方式,是給孩子奠定將來的立身之本,是一筆足以讓孩子幸福一生的無與倫比的精神財富,同時,也為國家培養(yǎng)真正的公民。

  從與家長的溝通中我發(fā)現(xiàn),凡與老師關系不好的,與同學格格不入的,關系緊張的,在家里與父母的關系也不好。追其根源,是父母對孩子不尊重,十個孩子至少有八個愛過父母的打,在家里說話不算數(shù)。我們常說:“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薄澳憬o我初一,我給你十五。”說的就是你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你。要想使孩子養(yǎng)成懂事,懂禮貌,努力學習的好習慣,家長就要從尊重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細節(jié)做起。

  6.要就事論事,不要搞破壞性批評。

  破壞性批評大致有五:

 、 結論性批評。如孩子在這件事上撒了謊,你不分青紅皂白,隨便說他是“撒謊的孩子”。孩子這次作業(yè)沒按時完成,你說他是“愛貪玩的孩子”,從一件事上就給孩子定性下了結論,等于給他戴上了一頂帽子,會在孩子的潛意識里形成一個概念: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永遠變不好。

 、 算總賬。孩子一旦犯錯誤,家長就把過去的“陳芝麻爛黑豆”一股腦抖擻出來,反來復去,叨叨個沒完。孩子會想,過去的已經改了,現(xiàn)在還提,說明父母對我不相信,再努力也難熬成個人。

 、 夸大其詞。由于孩子年幼無知,有些錯誤免不了重視,家長說了一次又一次,孩子沒有徹底改點,家長就說:“這個問題我都說一千遍一萬遍了,你就是記不!”其實才說了兩三遍,孩子會認為,你的批評不實事求是,胡扯八道。

 、 人前教子。古人云:“人前教子,背后教妻!边@句話是老黃歷,早該扔到垃圾堆里去了,可現(xiàn)在仍有些家長奉為神明,把它當做治家格言!叭饲敖套印辈活櫤⒆用孀,傷了孩子自尊,即使你說得對,他心里也不服氣。至于“背后教妻”,當今實屬罕見,F(xiàn)在婦女經濟獨立了,男女雙方是平等的,誰也別想教訓誰,誰離開誰都能過。

 、 帶情緒性批評,F(xiàn)在人們的心理壓力過大,父親或母親在單位或社會上得到不公正的看待,回到家里本應通過夫妻雙方互相溝通來緩解壓力,卻偏偏遇上其他家長來告孩子的帳,或學校班主任打來電話,說孩子惹禍或陷入網(wǎng)癮,讓去走一趟。此時,家長心中怒火驟然上升,一肚子的委屈借機噴發(fā)出來,劈頭蓋臉向孩子發(fā)泄,哪句話解恨就說哪句:“笨蛋!”“飯桶!”“下監(jiān)獄的料!”“進地獄的人!”“你要是能考上大學,叫日頭打西出來!”“我哪等做的孽啊,生了你這個不爭氣不要臉的孩子!”孩子自尊受到嚴重傷害,在以后的日子里,想讓他增長自信心是非常困難的。

  孩子畢竟是孩子,沒有那么多的閱歷,沒有那么豐富的知識背景,常常對問題看法片面或偏激,或做錯事。他們把事情做錯事常態(tài),做對是特例。我們家長整天和孩子打交道,其實并不知道“孩子”這個定義。什么是孩子呢?“孩子”有三層含義:孩子是人,孩子是成長中的人,孩子是最終獨立走上社會的人。是人就要對他尊重,破壞性批評恰恰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xiàn);他是成長中的人,就難免犯錯誤,難免重犯,一犯再犯。尤其當前社會迅速發(fā)展的時期,每天瞬息萬變,大人有時還招架不了,更何況孩子!

  孩子的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的,由于社會的復雜性,很多事情不知道怎樣處理。就孩子的成長而言,他是不斷經受挫困難而成長的,不斷犯錯誤而成長的,困難和挫折教訓了他們,使他們比較聰明起來。

  那些在安樂窩里,在蜜糖罐里,在保險柜里,靠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不會健康成長的!俺砸粔q長一智”,只有經受磨難,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的孩子,才能獨立走向社會。

  孩子一旦犯了錯誤,家長應理性地就事論事,幫助孩子分析犯錯誤的原因,是客觀的問題或是主觀的問題,主客觀各占多少成分,并指出錯誤可能造成的后果,找出改正的方法,并把這些錯誤隱含的有利因素提煉出來,沉淀在孩子的頭腦中,作為以后的借鑒。

  7.要循循善誘,不要喋喋不休,嘮叨挑剔。

  家長通常犯得毛病是嘮叨,孩子最煩的也是家長的嘮叨,對家長最惱恨的嘮叨是:拿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點比。家長往往從衣著、吃飯、愛好、性格、學習、做事等,一天到晚喋喋不休地嘮叨挑剔,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好,人家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人家的家長是天才,自己的孩子是蠢材。家長的嘮叨內容并不都是錯的,對的成分也不少,說的也在理,有些還是實實在在的忠告,甚至是至理名言,但孩子為啥也煩呢?原因是本來說一遍就記住啦,你一遍不多,兩遍不少,反反復復,翻來覆去的嘮叨,等于低估了孩子,把孩子看扁了。俗話說:“好話三遍,豬狗都煩。”孩子是個人,比豬狗靈性強得多,你把他看得還不如豬狗,能不煩么!

  在一個家庭,嘮叨反映在兩個主題上,一是夫妻,二是母子(或母女),兩個主體,一個發(fā)源地—女人。一個家庭女人的嘮叨毀了兩個人:一是毀了丈夫,導致婚宴不美滿。二是毀了孩子,傷了孩子自尊,導致孩子自我價值缺失,以致引發(fā)出孩子身上諸多問題。為了說明女人的嘮叨對人的傷害,我先舉幾個婚姻上的例子,看看喋喋不休地嘮叨,對家長造成不幸的巨大殺傷力。

  拿破侖三世、林肯、托爾斯泰、蘇格拉底,都是世界上的大名人,然后,他們由于妻子的嘮叨,使得婚姻凄慘,一生遭遇不幸婚姻的痛苦煎熬。

  拿破侖三世是拿破侖皇帝的侄子,他的妻子尤琴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尤琴經常對丈夫進行無端的挑剔和嘮叨,甚至在丈夫正處理國務時,就沖進辦公室又哭又鬧,威脅辱罵,嘮叨不停。拿破侖三世無法在家生活,經常深更半夜在親信的陪伴下,到外邊鬼混。

  美國第十六屆總統(tǒng)林肯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貧民總統(tǒng),他征服了常人無法忍受的艱辛,卻征服不了妻子的嘮叨。20多年來,妻子常對他嘮叨、斥責、發(fā)怒、抱怨、貶低,說林肯走路沒彈性,姿勢不優(yōu)雅,耳朵大,顴骨高,鼻子不正,嘴唇前凸,手和腳太大,頭部太小,外表像個癆病鬼。林肯忍受不了這種嘮叨和挑剔,常常不敢回家,只得在旅館或賓館過夜。后有人評價林肯一生最大的不幸,不是被刺,而是婚姻。

  托爾斯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文豪,他的兩部巨著《戰(zhàn)爭與和平》、《安吶卡列尼娜》,在世界文壇上光芒四射,他擁有美麗的妻子,本應是幸福美滿的一對。他的妻子渴求名聲,金錢和財富,經常歇斯底里的躺在地上打鬧,并用跳井喝藥威脅,嘮叨不停。直到晚年,托爾斯泰一看到妻子就不舒服,一回到家就頭疼,他忍受不了家中的悲慘和不快,終于在82歲那年,即1910年10月的一個大風雪之中,逃離夫人闖進寒冷的黑夜。11天后,他因肺炎死在一個小火車站,臨死要求不讓夫人來到身邊。

  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夫人蘭西勃,彪悍潑野,脾氣暴躁,絮絮叨叨,蘇格拉底無法在家,常常躲在雅典大街的樹下,思考哲理。悍婦一詞由此而來。

  以上幾個例子足以看出女人嘮叨的普遍性,頑固性,危害性,破壞性。

  家庭問題專家桃樂絲·迪克斯寫道:“一個女人可能擁有全天下每一種美德,但是如果她脾氣暴躁,嘮叨個不停,喜歡挑剔和個性孤僻,那么她擁有的其他美德全部等于零了。許多男人之所以失去沖動,而且放棄了奮斗機會,是因為他太太總是對他的每一個希望和心愿猛潑冷水,她永遠無休止的挑剔!

  美國成功大師卡耐基更是對嘮叨的危害揭露無余,他說:“在魔鬼發(fā)明的所有惡毒辦法中,嘮叨是最厲害的!彼裱坨R蛇毒一樣,總是具有毀滅性,置人于死地。

  嘮叨雖具有殺傷力,但事實從沒有是嘮叨的人如愿以償?突f:“女人總相用嘮叨的方式來改變自己的丈夫,但是從古至今,這種方法從沒有發(fā)生過效用——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

  回過頭來,再看看母親對孩子的嘮叨。嘮叨是一種輕視,一種不尊重,一種不考慮后果的信口開河,它對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種長期的打擊和折磨

作者: 劉麗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5348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