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教育家說:讀普通書不如讀經典,讀經典不如背經典,晚背不如早背,然后在生活中反芻、體悟、消化、升華、創(chuàng)新——沒有比這種方式更經濟、更輕松、更快捷、更有效、更扎實、更自然的了。在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孩子對背誦是很熱衷、很喜歡的,而且一點也不困難,如果不給他們背誦有用的經典,他們照樣要去背電視廣告、去背流行歌曲。于是,當我的孩子三歲時,我開始試著讓她背誦一些經典唐詩,目的不在于孩子會背多少唐詩,主要是想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力等。?
1?從易懂的兒歌入手?
這項工作可以在孩子2~3歲時開始。對這個年齡段的幼兒來說,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較適合于他們,比如“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薄靶▲喿樱蛇蛇,不愛吃米愛吃蝦!薄凹t金魚,水里游,搖搖尾巴點點頭!眱热莺唵危Z言形象,便于孩子理解和模仿,更能增強孩子背誦的積極性。如果在唐詩與兒歌中讓父母二選一,建議選擇對孩子的語言學習更加有利的兒歌。?
2?先五言后七絕,長詩選白居易的作品?
五言是20個字,七絕不過28個字,而且名篇多多。如果孩子背詩的興趣很大,還可以選一些較長的詩來學習,大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是比較好的選擇。相傳白居易每寫完一首詩,就念給老婦人聽,然后問問老婦人懂不懂,老婦人聽懂了,這首詩就通過了;要是老婦人聽不懂,他就要再修改,直改到老婦人聽懂了為止。因此,他的詩寫得通俗易懂。?
3?聽、說、看三合一?
最好先以圖畫或講故事的形式給孩子講明白每一首詩的含義,然后再教孩子背誦。磁帶的作用不可小覷,家長可以多放些唐詩音樂磁帶,有意無意地刺激孩子的聽覺,很多優(yōu)美的唐詩都有絕妙的國畫意境。背詩時,應該突出一個“看”字,引導孩子觀察畫上的事物,更好地理解詩的內容。?
4?尋找最佳背誦時間,保證學習質量?
我教孩子背詩時,發(fā)現(xiàn)入睡前是一個很好的時間段。每天不須嚴格規(guī)定進度,只劃出最低限度,自行調整。開始每天背誦一首詩足矣,以后可以加大背誦量。每天還應該復習已背過的內容,因為孩子記得快忘得也快,經常復習是很有必要的。一般來說每次復習要有80%通過,即可進入新內容的學習。?
5?注意在環(huán)境中體會意境?
春夏秋冬,草長鶯飛,雨落花開,都可以教孩子在自然環(huán)境中理解唐詩的意境。“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薄巴\囎鴲蹢髁滞,霜葉紅于二月花!边@些經典名句都有很美妙的意境。我的孩子最喜歡李太白的“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她由此知道了告別、友誼和傷心。同時不要忘記將詩人的名字告訴孩子,我的孩子就很喜歡問詩人的名字和詩人的故事,唐詩背多了,她還會把詩人的作品聯(lián)系到一起。?
6?背詩的過程是識字的過程?
唐詩與其說是讓孩子背,不如說是讓孩子感受,所以背唐詩不如說是“玩”唐詩,尤其一首難懂的唐詩,通過畫面往往可以較好地表現(xiàn)出來。在蘇菲瑪索主演的影片《心火》中,有一段描寫母親教女兒識字的情節(jié),母親在紙片上畫出優(yōu)美的圖案并在下面寫上相應的詞,讓女兒學習。當父親的開始不理解女人的做法,他嘲笑說:孩子根本不是識字,而只是在看圖。母親答道:我就是要讓她看圖,經過無數(shù)次后,她自然就會將圖和字聯(lián)系在一起,并認識那個字了。所以背詩的過程也是一個識字的過程,孩子邊看邊讀,天長日久,在無意識之中,會熟悉每一句詩、一個字,直至認識。?
7?賞識與鼓勵是背詩的動力?
任何學習過程都會存在停滯和倒退的可能,背唐詩亦然。有時候當著親友的面真實地賞識孩子,會取得意料不到的收獲;在小伙伴面前背上一首好詩,孩子也會為自己感到驕傲,因此,家長的心越細越容易發(fā)現(xiàn)孩子值得大人賞識的地方。據(jù)說清代著名學者蔣士銓的母親在病中也不忘時時鼓勵兒子,蔣士銓看著母親痛苦的樣子,問道:“你心里有什么煩悶的事嗎?”“有啊!”“那,怎樣才能給您寬寬心呢?”母親沉思了片刻,答道:“你給娘背誦幾篇所讀的書,或許能夠使我高興起來!庇谑牵Y士銓就在母親的床邊聲音朗朗地背誦起來。聽到兒子對所讀文章掌握得如此熟練,母親禁不住微笑了。她說:“聽到你的讀書聲,我的病好多啦!”做兒子的心里就更高興了,因為他為母親分了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5811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