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給孩子選擇的自主權(quán)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父母學堂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父母不要過分限制孩子的自由,或是總替孩子作決定,讓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權(quán)。父母應該給孩子自由選擇的空間,不應該給孩子下達硬性指令,然后靠不停地嘮叨來督促孩子,那樣的效果往往并不好。例如:想讓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間,對孩子說:“晚飯前必須把你的豬窩收拾干凈!”這樣的硬性指令,孩子多半是不會聽的,而父母看到孩子不聽自己的話,就不斷地反復催促,結(jié)果就可想而知。但是如果換一種說法:“孩子,如果晚飯前你有空,就把你的房間收拾一下吧!边@樣的說法,則能給孩子以喘息的空間,不會惹孩子反感,反而多半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孩子自覺自愿要做的事情,積極性和興趣都會很高,根本就不需要父母的催促和提醒。

  不要事事叮囑,要有明確的目標

  可以說,父母對孩子講的話雖然多,但有許多話都沒有講到點子上。事無巨細,都反復強調(diào)叮囑,搞得家庭上下不得安寧,大人為孩子不聽話而氣憤,孩子在繁雜的環(huán)境里靜不下心來做功課。所以,父母要對孩子的學習、生活進行一些管理、指教,在對孩子有要求時,父母要盡量用簡潔的、孩子可以聽懂的語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講清楚,并提出具體的建議、指導,讓孩子真正明白父母的意思,并允許孩子對此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然后再去做。

  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

  對于孩子完全清楚,并有能力自己處理好的事情,讓他自己來解決,并自己承擔后果。如:不按時起床就會遲到,這是每個學生都很清楚的。他做不到,自然會受到應有的批評和懲罰。父母完全不必每天不斷地提醒他,如果他總是遲到、被批評,他自己就會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了。

  降低對孩子的期望

  從心理學上分析,孩子是心理和行為的不成熟個體,父母必須對他們加以正確的指導和培養(yǎng)。但是,家庭教育中常見的問題是,父母對孩子寄予厚望,為了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總是在孩子耳邊不停地叮囑、提醒。但這種做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使孩子產(chǎn)生厭煩情緒,還容易挫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別只盯著孩子的缺點

  有些父母眼睛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翻來覆去地只講缺點,不提進步。其實,絕大多數(shù)孩子已能分辨是非善惡,只是缺少改正缺點的自覺性和毅力。如果父母總是喋喋不休地數(shù)落孩子的缺點,反反復復地教訓孩子,“我講話你就是不聽”、“怎么說你才能改呢”,父母這樣的態(tài)度,孩子會視為不信任,甚至產(chǎn)生逆反心理。

  另外,嘮叨的父母往往是缺乏自信、性格軟弱的人,對自己講的話、做的事不放心,才會一次次地重復。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這種嘮叨的環(huán)境里,每天面對軟弱、緊張型性格的父母,長大后也很難形成良好的個性。所以,嘮叨不但不能達到目的,還會給孩子帶來傷害,父母應該了解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孩子。

  對孩子要指導,不要嘮叨

  指導不同于嘮叨:嘮叨往往含有責怪、批評的味道,是一種反復的單調(diào)的刺激;而指導是親切的、言簡意賅的,它能啟發(fā)孩子獨立思考,幫助他們處理問題,使孩子情緒穩(wěn)定、心情舒暢。聰明的父母從不去規(guī)定孩子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而是放手讓孩子去做。如果沒有做好,也會耐心地幫他分析原因,鼓勵他不要灰心,盡力而為。

[1]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56431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