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智慧”,人們往往馬上想到那些聰明伶俐、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仿佛只有他們才擁有智慧。其實不然,智慧在每一個寶寶身上閃動。
請聽一個3歲寶寶與她爸爸的對話:“媽媽去出差,晚上住哪呀?”“住旅(女)館。”“那爸爸,你出差就住男館了。”這么小的孩子就已經(jīng)會用類推了,這是什么?這就是智慧。你知道蝸牛的眼睛是什么樣的嗎?也許你會說誰去注意它呀!可我們卻能從一位寶寶的口中聽到這樣的話,她說:“蝸牛的眼睛很小,你要是不仔細看是看不到的。’為了證實這一點,我特地在一個雨天里找到一只蝸牛,費了好大的勁兒,才逗了它的特角和頭,仔細觀察了一番,果然就如那個寶寶所說,蝸牛的眼睛小得像針尖兒,認真地瞇起眼睛,才能看個大概。這件事讓我們覺得寶寶有時會在一些大人也不知道的領(lǐng)域里有很真切的發(fā)現(xiàn),盡管有時我們認為這種發(fā)現(xiàn)不一定有什么意義,但這證明了寶寶的一種觀察和發(fā)現(xiàn)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十分可貴的,因為有很多發(fā)明是建立在獨特的發(fā)現(xiàn)基礎(chǔ)上的。想一下,您的寶寶是否曾有過諸如此類的稚語;或者拿著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東西甚至是你剛清理出的垃圾,癡癡地,一遍又一遍地擺弄。這些都說明您的寶寶對外界的一切充滿好奇,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并能夠進行深入的探索,這就是寶寶的智慧要素所在。
智掛的火花無時無刻不在閃動
寶寶一出生進入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便開始了影響他一生的學習。寶寶的智慧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伴隨寶寶的一舉一動。
剛出生兒個月的寶寶在無意中碰響了掛在嬰兒床上的玩具,于是引起寶寶小手的連續(xù)揮動,寶寶的探索開始了,從此它將一直伴隨寶寶成長。
媽媽剛剛盛了一杯豆子,準備淘洗干凈,做八寶粥。這時電話鈴響了,媽媽悅忙放下杯子去接電話,匆忙中杯子沒有放好,一杯豆子嘩地一聲灑了一地,這可怎么辦?媽媽正急著做飯呢!寶寶正在一旁玩積木,于是叫他來幫忙。開始他只是撿起一粒放下一粒,慢慢地改為檢起一粒先放到手里,等積攢多了再一起放下。后來他發(fā)現(xiàn)媽媽不是一次只撿一粒,于是他也嘗試一次檢起好多粒。“寶寶真能干,一次能拾起好多粒。”媽媽及時地給予鼓勵,寶寶撿得更起勁了。“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一次檢得更多?”媽媽及時引導。此時寶寶興趣正濃,思維也仿佛特別活躍,只見他用兩只小手在地上左攏、右攏先將豆子攏成一堆,然后用兩只小手一起將豆子捧進杯子“這個辦法更好了,寶寶真聰明!”媽媽的表揚不但滿足了寶寶的心理需求,更是對寶寶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做出肯定。不起眼的二件小事,既讓寶寶在愉快中不知不覺地發(fā)展了智慧,又豐富了寶寶的生活經(jīng)驗,為他以后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ch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65790.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