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暑期推薦給孩子讀的書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一到暑假,濟南的各個書店里就會聚集不少中小學生,長長的暑假成為孩子們讀書的好時段。老師一般會在假期前列出書單,方便學生挑選合適的書籍,但有些書單確實略顯陳舊。經(jīng)典和與時俱進的書籍應該怎么選擇,什么年齡段的孩子適合哪類書籍,家長在孩子讀書中應該扮演什么角色?本報為您一一解讀。

老書單:10年前后一個樣

近日,記者走訪了泉城路新華書店,在書店一層的暑期暢銷書專區(qū)前,聚集了不少前來買書的學生和家長。“《論語》、《千字文》、《愛的教育》、《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昆蟲記》……”上五年級的天天一邊念著手里的書單,一邊和表姐姚小姐一起對號找書。天天說,語文老師布置了十幾本假期讀書書目,要求他們至少選一本寫讀后感。姚小姐說,這些書目和她上學時候老師推薦的差不多。“沒想到10多年了,老師開的書單居然變化不大。”

學生反應:

很多老師向?qū)W生推薦的書單都有些陳舊,但大多數(shù)學生對此并不介意,認為讀名著受益匪淺。

上初二的星星說,老師推薦的《我的大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她都很喜歡看,“太有用處了,有時候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可以想起書中出現(xiàn)的情節(jié),我就知道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了”。星星每次看書還會在本子上記下她覺得好的詞匯和句子,以免自己忘掉。上初三的小敏也表示,她很喜歡老師推薦的經(jīng)典世界名著,“雖然名著讀著有點累,可收獲很大,不論是語言還是思想。”

當然,也有學生表示,原版名著讀起來太累,而且難以理解,為了完成任務而不得不改讀簡化版。

新書單:暢銷書才是主角

在書店一層的兒童書區(qū),專門設有“暑期讀一本好書”專區(qū)。在這里,很多家長都拿著書單在買書,少則兩三本,多則二十來本。

“放假前,老師給孩子發(fā)了一封《致家長的一封信》,里面列著濟南市教育局和文化局等推薦的“暑期讀一本好書”的閱讀書目。”家長陳女士說,書單很詳細地按孩子的年齡分成了1-3年級、4-6年級和中學生三組,每組都有十來本書,這些書大都是孩子喜歡的暢銷書作家楊紅櫻、伍美珍的作品。“看著孩子喜歡,我就把書目上的書都買下來了。”

學生反應:

推薦書更受低年級學生歡迎。上三年級的昊天平時就喜歡讀楊紅櫻的書,這次更是借著老師的推薦讓媽媽買了不少。然而,不少中學生對新書單卻不太買賬。外國語中學讀初一的小虞說,翻了這些書后,發(fā)現(xiàn)作者都不是特有名,內(nèi)容也不怎么吸引她,“不過,老師說得寫讀后感,只好挑本相對順眼的買回去”。

在暢銷小說專區(qū),郭敬明、可愛淘等作者所寫的青春小說很受中學生歡迎。初三的小萱說,這些書的情節(jié)比較好,“有時心情比較煩躁時,看這類書能讓心情好一些”。

新舊不重要分級是關鍵

學生看書也是要有選擇的看。兒童教育家孫瑞雪以名著經(jīng)典舉例,經(jīng)典性書籍包括古代、近代、當代的作品,家長們要做的是給孩子列出經(jīng)典作品書單,至于孩子想看哪本書,由孩子自己選擇。因為他們自己知道,他們需要的能從哪本書里得到。“推薦書單沒有新舊之分,關鍵要按照孩子的年齡來分級,挑選適合各個年齡段的。”兒童文學博士王林說。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和習慣的關鍵期,但不同年齡的孩子閱讀重點不同。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需要從閱讀圖畫書逐漸轉(zhuǎn)向閱讀文字書,因而讀圖多字少的“橋梁書”(從讀圖到讀字的橋梁)很適合,如《青蛙與蟾蜍》系列,《花襪子烏鴉》系列等。對于中年級的孩子來說,可以讀以文字為主圖為輔的書,讓閱讀興趣的重點由圖畫逐漸轉(zhuǎn)向文字。高年級的孩子則可以讀全文字書。

快樂閱讀才能獲取知識

王林表示,老師列的“老書單”之所以有不合理之處,不在于書單十多年不變,而在于其中很多的經(jīng)典是成人的經(jīng)典而非孩子的經(jīng)典,不能喚起孩子的閱讀興趣,而且難度太高,不適合低齡的孩子閱讀。

暑期閱讀應該以休閑、自由、樂趣為主。因而,假期應該讓孩子讀適合他們年齡的兒童經(jīng)典作品。像《老鼠記者》、《皮皮魯和魯西西》雖然不算新,但卻是深受孩子喜歡的兒童作品。孩子只有被書本身所吸引,在快樂閱讀中才會自然而然地獲取知識和能力,反之,如果以功利目的為出發(fā)點,抱著讓孩子學習知識的目的讓孩子讀作文選,讀《論語》,就會挫傷他們的閱讀積極性,進而讓孩子變得討厭閱讀,這就失去了假期讀書的意義。

寫讀后感不如提出問題

“我反對讓孩子寫讀后感,做摘抄這類的假期閱讀作業(y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成人在休閑閱讀的時候都不太去寫讀后感,摘抄名言名句,為什么要讓孩子這樣做呢?”王林說,想讓孩子把閱讀看作一件快樂的事,并能自發(fā)地閱讀,就不應該給閱讀背上太多負擔。他表示,如果真想了解孩子的閱讀情況,不妨讓孩子在讀完書后,提出兩個問題。這樣更有效,更能考察孩子在閱讀時遇到了哪些困難,引發(fā)了怎樣的思考。

每天給孩子讀1小時書

如果家長能每天給孩子讀1小時書那最好不過了,對于小學生和初中生來說,這種閱讀方式能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有利于親子間建立共同的審美,共同的感情碰觸,表達父母的情趣和父母對孩子的愛。“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黃金,一柜柜的珠寶,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因為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孫瑞雪說,這句話正表達了父母給孩子閱讀的意義所在。

家長還可以跟孩子建立規(guī)則,和孩子約定每天讀幾頁書,這樣就可以計算,孩子每月、每年能讀多少書。比如,孩子一天能讀5頁書,一周休息兩天,一周能讀25頁書,一個月可以讀完一本100頁的書,家長就可以在這個頁書范疇內(nèi)挑選適合孩子的書。如果孩子覺得一天5頁太少,可以適當增加,如果覺得有負擔,則可以相應減少,父母能跟著一起讀就更好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6661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