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5日報道:最近一次《學生體質調查報告》表明:學生肥胖率在過去5年內迅速增加,1/4的城市男生是胖墩。
前不久,北京與俄羅斯小學生間的足球友誼賽,人們感嘆的其實也不全是0比15的慘敗,而是我們的小學生體質太差:跑了20分鐘就氣喘吁吁了。
現在,學業(yè)的重負,已讓很多孩子不喜愛體育,以至讓陽光體育形同虛設。而實踐證明,人體的身高、體重、圍度指標、身體機能和素質指標,后天的可塑性很大,而后天因素中,體育鍛煉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那些重學輕體的家長們更要留意:體育活動還有開發(fā)右腦功能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采訪專家:南京第一中學體育高級教師 繆國孝
1.日、韓、新學生均顯著長高了
1960年—1975年間,日本青少年平均身高分別增長了2.8厘米(男)和2.5厘米(女),被譽為人類體質發(fā)展史上的奇跡。
韓國和新加坡,青少年身高在近10年內也都有顯著增加。而韓國早在10年前,就提出要讓每個孩子多長高5厘米!
他們讓孩子長高的秘訣,有一招是——體育!
南京有位小學4年級女生,跟爸爸去日本,在大阪金岡南小學讀書。她媽媽說:學生體育盛行全日本,每日下午三點到晚上八點這五個小時里,大大小小的足球場上滿是踢球的孩子。我女兒下午放學后參加的是學校俱樂部的活動,她參加的是籃球,打球前的熱身跑步,是背著同學跑。還有,日本學校在11月到12月有晨跑活動,每天早上穿著短袖短褲跑上2000米。而在夏天,學校開設游泳課。
韓國呢?那里的孩子一出生,母親就會拿到一本《指南》,其中有一條是:在住家附近找一條20—30米長,坡度為15度左右的坡道,帶寶寶去爬一爬。下來時可以一路小跑下坡。經常這樣運動,對刺激生長板非常有效。
新加坡呢?在中小學里,除了正常的體育課外,學校還組織了各種興趣小組,下午下課后,興趣小組開始活動,學生們每天都運動兩個小時后再回家。
為什么體育鍛煉可以讓人長高?
孩子長高,是由于全身骨骼的生長。在長骨與骨筋之間存在的軟骨叫骺軟骨,骺軟骨不斷的分裂、增殖和骨化,就使骨的長度不斷地增加了。軟骨細胞的分裂和增殖需要適當的機械刺激,而運動時所受的擠壓和振動,均是良好的機械刺激;同時,體育活動能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環(huán),增加骨細胞的營養(yǎng)供應。
據某幼兒園調查,在兩年內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一個班,孩子平均身高只增加了14.9厘米;而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一個班呢?孩子平均身高增加了15.6厘米!
2.日本學生肩寬、胸闊、胳膊粗
一位北京記者看了北京地壇小學足球隊與俄羅斯少年迪納摩足球隊間的友誼比賽后,感慨:我們就是追不上人家,也撞不動人家。
為什么我們的大孩子(小學各年級混編隊),不如人家小孩子(均是00后)強壯?
這種體質危機早就出現了。1986年,中日兩國科研人員發(fā)現:在多數年齡組中,日本學生與中國學生相比,具有肩寬、胸闊、腿粗、胳膊粗的特點。
這種差異,也和體育鍛煉有關。
肌肉組織由于經常鍛煉,消耗能量多,血液循環(huán)快,補充進肌細胞的營養(yǎng)物質多,使肌肉新陳代謝機能旺盛,肌細胞長得較大,肌纖維變粗,肌肉就逐漸變得豐滿結實起來;而且,在運動中肌肉收縮,反復被拉扯,使肌肉和韌帶的彈性增大,從而使肌肉抗拉能力提高,力量增大。
上面所說的那個幼兒園,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那個班,孩子體重平均增加只有3.84公斤;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那個班,孩子體重平均增加4.5公斤!
為什么參加鍛煉的孩子的體重較重?因為:同體積的脂肪和肌肉相比,肌肉重量是脂肪的3倍。
而且,體育鍛煉,讓人的內分泌系統(tǒng)功能完善,性激素分泌相對較多。因此,若在青少年時參加體育鍛煉,男孩的肌肉力量會發(fā)展得很快;女孩則可降低體內脂肪堆積,使體態(tài)健美勻稱。
3.運動讓孩子的心跳有力
看了北京地壇小學足球隊與俄羅斯少年迪納摩足球隊的友誼比賽后,北京記者感慨:我們的小學生跑了20分鐘就氣喘吁吁了。
2008年組織爬長城,中日韓三國孩子參加,結果只有中國的孩子們沒能堅持下來。
為什么會這樣?說明我們孩子的呼吸機能和循環(huán)機能均相對較弱。
人如果在其發(fā)育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增強其呼吸機能。
因為體育鍛煉使肌肉不斷地收縮,這樣肌細胞需要大量的氧氣,同時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這就促使呼吸系統(tǒng)加倍的工作,進行氣體交換。由于呼吸系統(tǒng)經常得到這樣的鍛煉,因而它的機能也就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如果我們的孩子呼吸機能加強了,肺活量增大了,加深了呼吸,使肺內氣體交換比較充分,能保證供給全身組織在運動時所需要的氧氣,就不會跑那么短(20分鐘)的時間,就氣喘吁吁了。
如果人在其自然生長的情況下,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還能提高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機能。
因為人體運動時,肌肉的工作量會提高許多倍,所消耗的氧氣、營養(yǎng)物質,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也會增加許多倍,這時負責體內運輸任務的心臟、血管系統(tǒng),就必須加倍的進行工作(人跑步跑得氣喘時,心臟同時會咚咚地跳,就是這個原因)。
循環(huán)系統(tǒng)加倍工作,心肌得到鍛煉,心房、心室的壁不斷增厚,心臟容量加大,血管彈性提高,造血器官的功能也得到了加強,就能保證給肌肉送去更多的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如此,身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就具有了更大的運動潛力。
有個幼兒園小班,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在安靜狀態(tài)下,孩子的心跳平均每分鐘103次;而每分鐘在96次以下者,僅占全班的29%。
而另一個小班,每天有計劃地開展體育鍛煉,在安靜狀態(tài)下心跳平均每分鐘為93次;每分鐘跳96次以下者,占84%。
心臟跳動有力,次數少,就能使心臟有更多的時間休息,可以促進心臟發(fā)育。
4.運動使神經傳導速度更快
看了北京地壇小學足球隊與俄羅斯少年迪納摩足球隊的友誼比賽后,北京記者還有個感慨:俄羅斯00后的動作速率,以及臨場發(fā)揮等,都要強于我們。
我們的許多家長為提高孩子的智力,不惜擠掉體育,不惜花大把時間和金錢送孩子去上奧數、外語等各種培訓班,這樣對智力的認識,是個誤區(qū)。
智力,包括認知反應的特性,包括有效地處理問題、快速而成功地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研究證實: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f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有目的地讓孩子參加體育活動。
教育心理學家們經過反復研究及充分的教學實踐發(fā)現:恰當的體育活動,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的發(fā)育。
這是因為,人運動時,其動作是受大腦皮層支配的。人體各部位在大腦皮層都有相應的運動中樞,孩子加強運動,能刺激相應大腦皮層,使之更活躍、更精確地支配、指導運動和動作的發(fā)展。
有一個研究發(fā)現:一般人從感受信號(如見到光或聽到聲音)到立即作出反應的時間是0.3—0.5s,而經常從事體育的人只有0.12—0.15s。這個研究說明:運動使人的視覺、聽覺、本體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和神經反應過程的靈活性都提高了。而一個人的反應速度,與其思考速度、思維能力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另外,運動還能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這樣可使神經傳導速度更快;研究數據顯示,喜歡體育運動的人的血液循環(huán)量,比一般人高出2倍,這樣能夠向大腦組織提供充足的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使大腦功能增強,思維敏捷;運動還會促使大腦釋放β-內啡肽等有益的生化物質。這些物質對促進人的思維和智力大有益處。
教育心理學家們還指出,運動還能促進孩子右腦的發(fā)育及創(chuàng)造力的形成。
專家們發(fā)現:一般來說,那些只顧埋頭啃書本,又不愛好體育活動的孩子,大都用左腦處理問題,形成了左腦思維的方式;而愛運動的孩子,右腦思維的能力較強。因為運動,讓右腦在蹦蹦跳跳中,儲備了豐富的視聽覺等方面的信息。而且孩子在追逐奔跑歡跳的時候,瞬息萬變、千姿百態(tài)的體育活動,提高了他們的反應力、判斷力、應變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其考慮問題的速度更敏捷,發(fā)散性思維更流暢。
朋友,亞洲近鄰的孩子們都在快樂運動中長高了,長壯了,長聰明了,我們的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6707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