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會花多少時間和孩子一起做游戲?”“一般情況下,你會和孩子怎么玩……”面對這樣的提問,很多家長總是一怔,繼而有人表示:“陪他玩?哪里有時間?就讓他自己玩唄!”現代社會是一個職場社會,年輕的父母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陪孩子一起做游戲,由于缺乏陪伴和被陪伴的經驗,親子相處往往只是在一起,形式多于內容。那么,和孩子一起做游戲對孩子的成長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呢?本周日,一場主題為“游戲,孩子學習的另一種方法”的講座將在南京歐皮兒童發(fā)展營舉行,快報“第一成長會”“星辰計劃”專家、致力于發(fā)育障礙兒童診斷與訓練指導的王寧老師將現場和家長一起探討該如何和孩子尤其是在幼兒園、小學階段有廣泛性發(fā)育障礙的孩子一起玩。
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戲
“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戲,對他而言,游戲就是生活,學習就是游戲,游戲簡直就是他們整個幼兒時代的工作。孩子不但可以在游戲中得到快樂體驗、情緒共享,還可以使已有的認知得到鞏固和泛化,而且孩子最容易從接受游戲規(guī)則的約束開始學習控制自己的行為,了解別人的界限?梢哉f,游戲不僅是學校的準備,還是學習本身。”王寧告訴記者,孩子是通過游戲來完成自身各個方面的成長發(fā)育的,比如鍛煉孩子的大運動、精細運動、協調運動、敏捷性、柔軟性、平衡感等;學習顏色、形狀、聲音、空間關系、全體和部分的關系,發(fā)展視覺、聽覺、觸覺等;在游戲中培養(yǎng)協調能力、自主性、責任感、對任務的理解、規(guī)則的理解等;同時鍛煉孩子的認知、理解力、推理、數數、觀察能力等,這些都是互相聯系的。也就是說,“孩子通過游戲積累各種各樣的經驗,完成生長發(fā)育的同時還學會并懂得了許多東西,而大人的任務則是考慮該怎樣給孩子提供一個包含這些本質的游戲。”王寧表示。
讓游戲適合每個孩子
“在目前我們接觸到的參與星辰計劃的孩子當中,有很多發(fā)育障礙兒童不會很好地控制身體、太過用力、不懂增減力量等問題,或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沒有視覺注意;以及不會交朋友、不合群、不懂規(guī)則等,對這些孩子而言,游戲如果是一個過高的標桿的話,那是無法體會到快樂的,而且參加集體的活動性游戲的機會就變得很少,連帶著隱藏在游戲中促進身體、感知覺、社會性發(fā)育的學習機會也會變少,引發(fā)惡性循環(huán),這些孩子不僅不會玩,還不想玩。”王寧表示,這個時候,要對那些根本不會玩的孩子給予必要的援助,詳細地教給他游戲的方法,完善游戲必備的要素,從而懂得和大家一起玩很快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7074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