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媽媽和佐藤媽媽是在中國生活的日本人,井田和佐藤今年都是4歲。一次兩個孩子因為搶一支玩具槍而打起架。一個孩子扯著對方的頭發(fā),另外一個孩子抓著對方的衣領(lǐng)。但坐在旁邊的兩個媽媽卻仍舊談笑風生,完全沒有阻止或勸說的意思。倒是小編一個外人在一旁干著急了,“不怕孩子們打壞嗎?”
“這是孩子們自己的事情,他們會找到解決的方法的,如果父母什么都幫忙,他們以后會不知道如何應(yīng)對更多的困難。小時候適當放手讓他們應(yīng)對,長大后會更自立。在沒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意外前,日本爸媽一般不會插手孩子間的事情。”
最終,佐藤因為被打敗而選擇了其他玩具,反倒井田因為沒人跟他搶而自感無趣,主動將玩具讓給了佐藤。
當然,面對孩子們搶玩具,爸媽們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應(yīng)對辦法。但最糟糕的莫過于下面的情形,這也是很多家庭的無知做法,小編先給大家列舉一個中國家庭的普遍現(xiàn)象:
小木家里來客人了,是4歲的小表哥。小表哥看到地上的小火車覺得很新奇就蹲下來玩,小木一把抱在懷里,嘴里嚷嚷說:“這是我的,你不能玩!”小表哥因為很喜歡,二話沒說就沖向前跟小木一起拉扯小火車。小木媽媽看到兒子的舉動有點尷尬:“別搶了,讓哥哥玩!”小木不答應(yīng),小木媽媽掰開小木的手:“怎么這么小氣,讓哥哥玩一會又不會帶回家!毖劭粗鴭寢寧兔屚婢撸∧尽巴邸币宦暣罂奁饋。
可能很多寶媽都贊同小木媽媽的做法——孩子自私就該這樣治!據(jù)說這一比例達到99%。但事實上孩子真的是自私嗎?
帶過孩子的家長都知道,孩子們似乎都有個奇怪的特點,就是平時的玩具放在一邊可能很久都不碰一下,但如果哪天來客人了,當別的孩子也想玩時,就會發(fā)生玩具搶奪大戰(zhàn)。事實上,6歲前的孩子會經(jīng)歷一個“物權(quán)敏感期”,在這個階段,他們會把屬于自己的東西都貼上一個“標簽”——這是我的。當哪天這個屬于“我的”權(quán)利被侵犯,孩子就會通過反抗來維護自己的所有權(quán)。
12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88400.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