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語言能力
1.贏字卡
大人把家里的日常用品貼上漢字,以方便寶寶經?吹。當寶寶會讀出一個漢字時,大人再用硬紙寫成4厘米×5厘米的字卡,離開實物看寶寶是否能認讀出來。兩個字的詞也可以寫在一起,同時認讀,如“兔子”“猴子”“老虎”等,可以一面看漢字,一面拿著動物玩具和字卡放在一起認讀。然后,大人把字卡逐個拿出來,寶寶認讀,如果能讀對,就贏得一個字卡,寶寶手上贏得的字卡越來越多,認讀漢字的興趣也就越來越大。
贏字卡,可以訓練寶寶記認符號的能力。漢字是象形文字,寶寶在記認時往往從字形來記認,先用左腦記住文字的讀音,再用右腦記認圖像。實際上寶寶記認兩三個字的字卡比記認一個字更容易些,這是因為寶寶在記認時,如同模塊印入記憶之中那樣,筆畫多的字在記憶中的印象更深也更容易記住,而筆劃少的字反而不引起寶寶的注意,更容易被忽視。
2.開口說話
如果寶寶仍用手去指物,大人用聲音慢慢說物名,讓寶寶跟著說出聲音,才把東西給他,漸漸引導寶寶用聲音而不必用手去指物。在游戲時大人故意讓寶寶說出聲音,讓寶寶喊口令大家一起跑,到達時要說“到”。講故事時讓寶寶用聲音回答問題,而不是用手指圖回答。做動作時讓寶寶說出自己在干什么,說出“吃飯”“睡覺”“跑跑”“跳跳”“走路”“喝水……”等。有時寶寶發(fā)出聲音,但是大人聽不懂他要表示什么,這時二人又可以再用身體語言來加強,例如寶寶想說:“撕開”但是不會說這個詞,大人看出他一面“啊啊”想開口,又不會說,大人用手勢做出“撕開”的樣子,寶寶也點頭表示同意,大人一面幫他撕開紙包,一面慢慢教他說“撕開”,讓他學會說出這個動作。家長要特別耐心觀察寶寶到底想說什么,如果猜對了,大家都感到愉快,如果猜錯了容易產生誤會甚至產生對抗。
注意:如果大人不及時更正寶寶的發(fā)音,寶寶在開口期就會自己編出一些誰也聽不懂的話,引起交流的困難。大人千萬不要將就寶寶去學寶寶的話,應把他說的變成正規(guī)語言才能便于以后的交流。此外大人要細心理解寶寶的實際需要,例如當寶寶想自己撕開餅干的紙包,大人以為寶寶想要餅干,替他撕開,把餅干遞給寶寶,寶寶拒絕時,大人以為寶寶不聽話,給以批評。寶寶不服就會產生對抗,經常所謂“第一反抗期”就是因為彼此誤解所產生的。善于理解的媽媽和善解人意的寶寶很少反抗,一次的對抗就會加重第二次的對抗,所以在開口期大人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
開口說話,可以測試寶寶開口的月份,這與家族因素有關,也與語言環(huán)境有關。在3個月前就會說元音,在6個月時能說4個以上輔音的寶寶,基本上都在9~10個月叫爸或媽,1歲時會叫3~4個大人,16~17個月就會開口了,多數(shù)寶寶在18~20個月開口。有些寶寶開口遲一些,只要寶寶能聽懂大人說的話,遲開口也不要緊。如果寶寶對大人說的話沒有反應,首先應檢查聽力,如果聽力有問題可以馬上矯正或者佩帶助聽器,使寶寶能聽到語言才會說話。如果發(fā)現(xiàn)太遲,過了7歲就難以有語言能力了。另一個問題是智力的問題,聽力良好就是聽不懂,語言理解困難,也應當早期發(fā)現(xiàn),給以特殊教育,幫助他盡量懂得別人的要求,也應教他簡單的表達,盡量能與人交流才能增進智能的發(fā)展。
u 數(shù)學能力
3.比高矮
先讓寶寶替玩具比高矮,例如狗熊和猴子比高矮,把兩個動物玩具背靠背放在桌子上。用一根尺子或一本書放在它們的頭頂上,尺子或書的一邊翹起來的動物個頭就高,另一邊的動物就矮。接下來寶寶與小朋友比高矮,兩人背靠背,用尺子放在兩人的頭頂,尺子一頭翹起來一方的寶寶高些,另一方的寶寶矮些。兩個人比高矮時最好由第三人做評判,寶寶也可以當評判,大家輪流比高矮。
比高矮,可以測試培養(yǎng)比較常見事物的能力。生活中寶寶們喜歡比一比誰長得高,兩個娃娃哪個更高一些,利用最基本的重疊法1歲半的寶寶就能夠比較出來,是很有本領的表現(xiàn)。
4.套碗比大小
把9個一套的套碗次序弄亂,先用眼睛大致去觀察一下,然后按大小次序排列,如果不容易分辨兩個大小時,就把它們背對背側放于桌上比較。將9個套碗按大小順序排隊,并按從小到大的次序依次把小碗套入大碗內擺放好。
如果寶寶正在學認數(shù)字,大人可把數(shù)字按套碗從小到大的次序依次貼上1~9,寶寶既比較了大小,又認識了數(shù)字。
套碗比大小,可以訓練寶寶的目測和比較大小的能力。目測能力好的寶寶不必比較就能看出哪個大,并把小的放入大的內。目測能力差的寶寶需要事先把套碗按大小排隊,排好后才放得快。
u 大運動能力
5.走木板
找一塊寬20厘米、長1米、厚2~3厘米的木板放在地上或者用磚在地上排成類似大小的條狀,讓寶寶在上面練習行走平衡。寶寶站在木板上時,兩腳略為并攏,一邊保持身體平衡一邊慢慢向前移動腳步。開始時先由大人牽著走,待寶寶熟練后,再讓他自己走。
走木板,可以訓練寶寶在與肩同寬的板條上行走時保持身體平衡的能力。一般兩歲前的寶寶走路時為保持身體平衡,兩腳距離與肩同寬,練習走木板和走磚排時的寬度剛好符合,但是要集中注意力,才不會踏到外面。
6.追撿易拉罐
大人準備10個易拉罐并把它們散落到大約2平方米的地上,交給寶寶一個大口袋,讓他追撿所有的易拉罐并放入口袋里,越快越好。寶寶喜歡替大人撿東西,會很積極地把每一個易拉罐都撿回來。
追撿易拉罐,可以訓練寶寶追跑和撿物的靈敏程度。寶寶只有能很快估計到易拉罐滾到的地方,并很快追上它,才能較快地把它撿到。如果寶寶估量不足,不能準確地判斷易拉罐停定的地方,就會減慢追撿的速度。眼的估量與動作的配合良好才能使動作靈敏,這是測試感覺統(tǒng)合的方法之一。
u 手的技巧
7.分色串珠
讓寶寶按紅、黑、白為一組的順序,把珠子穿上?磳殞氃5分鐘內能穿上幾組。如果穿的多,可給寶寶做一個手鐲;如果穿的少,記上成績,過幾天再做,比較一下有沒有進步。平時可以先練習單色串珠,熟練后,在做分色的串珠。
分色串珠,可以訓練寶寶記認顏色和手眼精細協(xié)調的能力。有些寶寶認顏色的能力很好,自己先按顏色順序把珠子擺好,但是手眼協(xié)調能力不足,穿不起來;另一些寶寶穿珠子的能力很好,但是顏色順序總是擺錯。家長如果發(fā)現(xiàn)某一環(huán)節(jié)寶寶做不好,首先練習某一環(huán)節(jié)再與另一個環(huán)節(jié)連接起來,手眼的協(xié)調就能配合起來。
8. 分行狀穿棍
大人準備圓形、方形、三角形三種形狀的卡片混合放在盒子里,每種卡片中間都開有圓孔,讓寶寶按圓形、方形、三角形各一個為一組的次序,將卡片穿入棍子內?5分鐘內寶寶一共穿入幾組。
分形狀穿棍,可以訓練寶寶區(qū)分圖形和手眼協(xié)調的能力。用棍子穿卡片比用繩子穿珠子相對容易些,只要分清形狀就很容易穿上。
u 藝術能力
9.哼唱電視主題曲
大人經常陪同寶寶看電視,漸漸寶寶就會記住一些節(jié)目的主題曲,如天氣預報、少兒節(jié)目或者某個電視連續(xù)劇等。日久天長寶寶就會跟著這些音樂自己哼唱出來,這是因為寶寶對這些聲音有了記憶的結果。
哼唱電視主題曲,可以訓練寶寶的音樂記憶和表達能力。大部分的寶寶都能記住電視中經常重復出現(xiàn)的音樂、歌曲,有些寶寶還會哼唱一兩句。能記住并會哼唱說明寶寶的音樂表達能力已經有了初步的表現(xiàn),如果能繼續(xù)培養(yǎng),寶寶這方面會有很大的潛力。
10.學畫畫
寶寶首先學畫點,由在一定范圍內畫點,到給一個確定的目標畫點,例如給動物點眼睛。然后學畫直線或橫線,并盡可能畫得長。再學畫彎線,并使彎線能相交成圓圈。接著學畫十字和柵欄,并要求當中的交叉線垂直。
學畫畫,可以培養(yǎng)寶寶畫畫的基本能力。寶寶們的個人差異很大,有的還不會握筆,而有的已能畫圓。家長要給寶寶練習的機會,讓寶寶隨心所欲地畫畫。有些寶寶能一面想象一面用最簡單的畫法表現(xiàn)某種事物,嶄露出特殊才能的苗頭,家長對此要給予鼓勵,使寶寶的才能早一點發(fā)揮。
u 交往能力
11.閉眼聽聲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讓寶寶坐下閉上眼睛,靜下心來。并讓寶寶注意分辨周圍的一些聲音,例如風吹樹葉的聲音,樹上知了的鳴叫,以及路上汽車開動的聲音等。讓這種狀態(tài)保持一段之后,讓寶寶睜開眼睛,說一說聽到了哪些聲音,讓寶寶學會在紛亂中保持安靜。
閉眼聽聲,可以訓練寶寶的自制能力和專注能力。能較長時間保持安靜的寶寶,自制能力較強,能專心地做事而不受干擾。而有些寶寶則坐不住,不能保持片刻的安靜。這樣的寶寶自制能力較弱,需要多進行爬行和運動量比較大的鍛煉,使感覺統(tǒng)合得到鍛煉,同時也要做閉眼聽聲等類似游戲,慢慢延長保持安靜的時間,學會自我抑制。
12.手心手背
兩個人或多人一起玩。大家把雙手放在背后,然后輪流喊口令。如媽媽先發(fā)口令說說:“手心”,大家快速把手心向上伸出;再由寶寶發(fā)口令說:“手背”,大家則把手背向上伸出,看誰出錯或出手太慢的次數(shù)最多。
手心手背,可以訓練寶寶聽從命令正確反應的準確度。出錯往往是因為沒有聽清楚或者精力不集中。有時在大人出錯的情況下,寶寶自己也會因沒有聽清楚而跟著別人一起出錯。由于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這個游戲時間以5分鐘為宜。學會聽從命令是很重要的練習。聽別人的命令有時會受自己想法的干擾,只有學會抑制自己固有的想法,才能真正學會聽從命令。
u 自理能力
13.這是誰的
讓寶寶先從認識家中的生活用品開始。如最小的鞋是寶寶的;稍大的鞋是媽媽的;最大的鞋是爸爸的;這塊肥皂是大家用的。讓寶寶懂得東西有固定的和共同的使用者。
這是誰的,可以測試寶寶的觀察能力和尊重別人的意識。這一階段的寶寶一般都認識爸爸媽媽的東西。媽媽要告訴寶寶,大人的有些東西不要亂拿亂翻,應征得大人的許可后再拿。媽媽還要規(guī)定寶寶的活動范圍,告訴寶寶從小應當尊重別人,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14.不怪罪別人
有的寶寶撞到家具上摔了跟斗,就生氣地怪桌子不好。有的寶寶邁過水溝時弄濕了衣服,就生氣地怪水溝不好。媽媽要告訴寶寶遇到問題應主動想辦法克服,下次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例如想辦法繞過家具而不去碰它,自己就不會摔跤;看到水溝使勁跳過去,就不會把臟水濺到身上。怪罪別人不能解決問題,只有自己動腦筋想辦法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不怪罪別人,可以測驗寶寶要求自己的程度。有些大人會誤導,例如當寶寶摔跤時大人用責怪客觀來開導寶寶,甚至動手打地板,怪罪地板把寶寶摔倒了。明智的家長應當告訴寶寶地板滑,自己要小心、慢走。寶寶自然會把腳放穩(wěn),或者扶著東西小心地走過而不會摔倒了。怪罪客觀不如要求自己想方設法去克服困難。家長應當學會正確地處理問題,并同寶寶一起學會克服困難的辦法,這樣才能教導出明白事理的好寶寶。
u 認知能力
15.認識幾種黃色
日常生活中寶寶接觸的黃色東西比較多,例如香蕉、梨、芒果等;此外,寶寶的衣服、褲子、襪子有黃色的。玩具中的積木、珠子、套碗、拼插玩具等黃色的也很多。媽媽除了教寶寶認識黃色外,還應教寶寶學會識別黃色的深淺。通常深黃色比較容易辨認,淺黃色要同白色分清,一般在明亮處容易分辨清楚。
認識幾種黃色,可以訓練寶寶分辨顏色的能力。這與生理條件和教育方法有關。家族患有色盲的,因為遺傳關系,寶寶也有患色盲的可能,因而分辨顏色十分困難。另一個原因是大人不重視對寶寶識別顏色的訓練。
16. 認識幾種長方形和橢圓形
(1)將一張白紙,先裁出一個正方形,把正方形兩邊對折,就可折出兩個長方形。
用圓規(guī)畫出一個圓形,在圓形的中央折進一條縫,即可變成橢圓形。
(2)把面團先搓圓,兩手向兩邊輕輕拉,就變成了橢圓形。
把面團用刀子切成正方形,兩手拽住正方形的兩個對邊輕輕拉,就變成了長方形。
認識幾種長方形和橢圓形,可以訓練寶寶分辨形狀的能力。這與大人的教育有關。經常同寶寶玩積木、鑲嵌、拼圖的寶寶認識形狀比較快。在1歲半前,寶寶認識了圓形、方形、三角形,現(xiàn)在又認識了橢圓和長方形,目前為止,寶寶已積累了對5種形狀的認識。平時喜歡畫圖的寶寶對圖形較敏感,容易記住不同形狀的圖形,此外,識認幾何圖形對以后學數(shù)學有幫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59061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