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相信大部分的媽媽們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景,寶寶平時在家的時候歡蹦亂跳的,可是一出家門與小區(qū)里的小伙伴們在一起的時候就顯的畏畏縮縮,更是抗拒與陌生人的交流,究竟這樣的寶寶應(yīng)該怎么教育呢?
場景:4歲的文文和爸媽在一起還算大方,話也不少,但不知道為什么,一到幼兒園或者其他公共場合,他就變得內(nèi)向起來。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戲時,文文總是躲在角落里,任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如何招呼,他也堅決不會挪動一下腳。老師一走近,文文就用書把臉擋住,拒絕和老師交流……
孩子其實這樣想……
上述情景發(fā)生在很多孩子身上,這些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呢?他們僅僅是害羞、內(nèi)向嗎?記者采訪了中華路幼兒園園長賈宗萍,她將帶我們一起解讀孩子的心理。
心理一:“在家里,爸媽都只跟我玩,好吃的好玩的都給我!
解析:由于一些家庭寵愛過度,孩子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里所有人的焦點都在他身上,而一旦到了公共場合或者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時,他會覺得自己不再受關(guān)注,被冷落了。這時,他不跟大家一起玩是因為想博得注意力。
心理二:那些人是誰,我怎么從沒見過?
解析:在父母面前,孩子是最放松的。而到了公共場合,孩子會有不安全感。因此,在去公共場合之前,家長應(yīng)該有意識地給孩子進(jìn)行滲透教育,給孩子描述將要去的地方,讓他對新環(huán)境產(chǎn)生新鮮感,感到盼望,便于孩子盡快融入。
心理三:他們玩得好開心,我怎么才能和他們一起玩?
解析:這些孩子其實很希望融入大家,但不知道如何與其他小朋友交往,這需要家長有意識地教導(dǎo)孩子交往的技巧。帶著孩子以某種角色的身份融入大家,告訴孩子借玩具時如何說話,如何禮貌用語,讓孩子學(xué)會交往。
我們還可以這樣做……
當(dāng)年僅僅20多歲就當(dāng)上六合區(qū)一家公辦幼兒園園長,現(xiàn)任南京百泰故事城堡紫峰旗艦館館長的張曦文建議家長們,要弄明白到底是家教原因還是性格導(dǎo)致。如果是因為家教原因,家長需改變家教方法;如果是因為性格原因,則需幫助孩子調(diào)整性格。
“首先要鼓勵孩子,有句話說‘天才是贊美出來的’,要多進(jìn)行正面教育,幫助孩子建立起自信!睆埨蠋熍e例,可以和周圍朋友、鄰居一起“唱雙簧”,鼓勵孩子“寶寶,你這畫畫得真漂亮!”“寶寶,你這個故事講得真好,媽媽和阿姨都沒聽過這么好聽的故事!”……這樣可以讓孩子認(rèn)識到,周圍人是喜歡他的。
還有,選擇一些孩子可以承受的社交活動,讓孩子有機(jī)會多跟其他小朋友接觸,最好讓他從一開始就能參與到活動中去,他會很快融入團(tuán)體。遲到的小朋友會有手足無措的感覺。
最后,張老師建議家長們可以多給孩子講講故事,這樣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幫孩子積累詞匯量,可以更正確地表達(dá)出自己的感受。
總結(jié):生活之中,小孩子們的這種表現(xiàn)也不在少數(shù),這多是因為小孩子們不知道應(yīng)該如何與人相交流,或是存在一些不安全的感覺,以上為媽媽們提出幾點,但愿能夠可以很好的幫助寶寶們走出這種情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99851.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