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的爸爸在單位與別的同事發(fā)生了磨擦,回到家后,余怒未消。這時,明明想給爸爸倒杯水,不料卻把茶杯打碎了。爸爸見此情景,更是火上澆油,照著明明的屁股上就是一巴掌。明明委屈地哭了起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不如意、不順心的時候,工作的壓力、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現(xiàn)代社會中相對的心理封閉狀態(tài),使父母許許多多的煩惱無處發(fā)泄、難以傾訴。這時,最親密的人往往會成為他們的受害者。孩子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好動又容易犯錯誤,且反抗的力度不夠,在不順心這根導火索的“引導”下很容易成為不理智父母的“出氣筒”。殊不知,這樣會對孩子造成難以估量的生理及心理創(chuàng)傷。
要避免此類事件的發(fā)生,首先,父母應學會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及情緒,一定不要把家庭以外的不良情緒帶入家庭中來,應努力將遇到的麻煩妥善地處理解決。要明白向家人及孩子傾訴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破壞大家的情緒。其次,父母在家庭內(nèi)部發(fā)生矛盾時,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以免讓孩子感覺失去安全感,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過分關注父母的矛盾。父母給孩子的印象應是積極樂觀、穩(wěn)定自信。對于孩子的缺點和錯誤,父母應及時指出,善意地批評指導,要就事論事,不要算總賬,也不得夸大,要使孩子能知道錯誤所在,并知道如何改正。父母不應借機發(fā)泄自己心中的不快,而使孩子無所適從。第三,父母和孩子應當保持平等的關系。開明的父母應該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許多事情應多多征求孩子的意見,全面考慮孩子的情感,常與孩子交流思想。這樣,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就會和諧融洽,孩子就不會成為父母的“出氣筒”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60572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