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幼兒教育的差別有哪些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大家會發(fā)現(xiàn),中國的幼兒園小朋友,每天晚上回家衣服與鞋子都很干凈。但是西方的小月友每天從幼兒園回家,鞋子襪子甚至頭發(fā)里成,都有可能會有沙子。到底中西方對于幼兒的教育方法有什么不同呢?這種不同給小朋友會帶來哪些不同的影響呢?下面,小編將從幾個方面來比較看看中西方幼兒教育的差別有哪些吧!

  權威與互動

  國內(nèi)的幼作老師,雖然她們上課時很親切生動,孩子們也喜歡聽。但是在講課的時候,老師會與孩子有距離感,孩子從小知道要聽老師的話。這樣是限制了孩子獨立思維的發(fā)散。

  在西方,老師與孩子的關系更像是朋友。老師鼓勵家長與孩子都早到半小時在教室里面自由活動。大家走進教室會發(fā)現(xiàn),很難分辨是教室還是活動室,老師與小朋友打成一片。孩子們也會像他們父母展示自己的作品,而且每個小朋友都有屬于自己的這儲物箱,讓孩子們可以養(yǎng)成管理自己物品的好習慣。

  外國的小朋友最喜歡圍坐活動時間。這個時候,老師和孩子們會一起坐下唱歌,說故事,做游戲。在過程中,老師還會細心觀察,有哪些孩子會沒有耐心,然后改變新的游戲。老師的教程會以孩子的興趣為主。(怎樣給寶寶讀書講故事?)

  西方幼教的午餐時間也很特別。就像是一個派對,老師會和孩子們一起吃。如果孩子的用餐方法不對,老師也不會訓斥,會讓孩子學會慢慢成長。

  教具與玩具

  在國外的幼兒園,會很注重對寶寶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教室里有很多圖書,老師也會挑出一本書作為本周的閱讀物和大家分享,每天集體閱讀的時間并不長,孩子們會有更多的時間自由閱讀,看自己喜歡的書。這樣老師會了解每個孩子的興趣點。老師會用很多識字卡片,描文本來作為教具,大部分的玩具也會具有教具的特征。老師們在給孩子們玩的時候,也在教孩子學習。

  而在國內(nèi),老師會習慣機械用教具玩具問孩子們問題,這樣的教學會缺乏互動性。

  打分制與互動親子項目

  在國內(nèi),老題習慣用分數(shù)來給孩子們進行定位。用它來衡量孩子的好壞與前途。

  在西方,不管是公立私立學習,在小學四年級之前都不會使用“打分制”,也很少會有“家庭作業(yè)”。反而是老師會布置很多課目,讓孩子們與家長一起完成,對于小朋友,西方的教育理念是運用相關的東西,推崇課外的現(xiàn)實體驗,更注重孩子們的的動手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

  分流制與錯齡班

  在國內(nèi),對學生會被分成三六九等來歸類,從小學就開始分流,有精英班與差生班等等。這樣的后果就是讓小朋友過早就有自卑心理的出現(xiàn),更會出現(xiàn)不合群。而在國外是采用錯齡編班制。不同年齡和性別、不同家庭經(jīng)濟背景、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孩子,按照比例進行科學化的編班。西方教育的理念是覺得孩子的生長和植物生長一樣,需要純天然的環(huán)境,過早的出現(xiàn)經(jīng)濟、文化、性別、年齡的區(qū)別,會對寶寶的生長很不利,讓孩子的世界觀會變得越來越狹隘。

  另外,小朋友在混齡班里面學習,會熟悉不同的社會行為,更能培養(yǎng)孩子間的互助友愛。特別是現(xiàn)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混齡編班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兄弟姐妹一起成長的感覺,也會讓孩子懂得什么是禮讓,什么是分享,這樣孩子們的相處會更和諧。

  現(xiàn)在知道關于中西方幼兒教育方式優(yōu)劣對比了吧,相比之下,西方的教育更有人情化,到處都是處于“互動”的氛圍,而國內(nèi)的教育反正處處透著命令,所以西方的教育方式更適合孩子的發(fā)展。小編“特別推薦:東西方早教的差別”,另外大家可以多多看看關于寶寶早教專題,會讓家長們對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更有啟發(f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60575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