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檢三十余載,始終工作在檢察一線崗位上。近年來從事未成年監(jiān)所檢察工作,她以一顆慈母之心,教育、挽救每一個失足青少年;她以微薄的收入,為未成年人購買大量的學習及生活用品,費用達三萬余元,使千余名未成年人得到關愛,被在押未成年人親切地稱為“栗媽媽”。今天,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檢察院高級檢察官、“感動海淀”十大文明人物獲獎者、海淀團區(qū)委青少年彩虹之家工作人員栗翠華做客人民微博,以“一顆慈母心 關愛青少年”為題與網友交流。栗翠華指出,好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才能為未成年人創(chuàng)建和諧環(huán)境。
栗翠華認為,一是家庭環(huán)境,家長要以身作則,要有正確的教子觀,多與孩子交流溝通;二是學校環(huán)境,學校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接班人;三是社會環(huán)境,維護社會治安的穩(wěn)定,幫教居無定所的未成年人。
栗翠華稱,大墻內的青少年是違法犯罪進來的,他們多數(shù)人學歷低,不思進取,都有不良行為,又缺少家教。因此,對他們的心理疏導是很有必要的,要從思想、學習和生活上關愛和幫教,使他們回歸到正確的軌道上,健康成長,將來貢獻社會。
“我將自己掌握和實踐的法律、道德等知識講給那些失足青少年,教育他們自強、自立,增強法制觀念,走正路。”作為一名兼職法制副校長和兼職教師,栗翠華一直在做挽救失足青少年的工作,用一顆愛心去了解孩子們的心理狀況和需求,在學習、生活上去幫助關愛青少年,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教育青少年增強法制觀念,要有一顆愛國的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世界觀。也讓他們有一份責任心和感恩的心,感恩幫助過他們的人,使青少年能夠在祥和、溫馨、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下健康成長。
栗翠華希望,違法犯罪的孩子出監(jiān)后有學上或有工作做,社會不能歧視他們,要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人們的關愛。她說,失足青少年在社會上應該有人管,不能讓他們無所事事。大部分刑滿釋放的孩子,回到家里都沒有學習和工作,致使有的青少年再次犯罪。讓失足青少年能夠進到學校上學,督促失足青少年的父母引導和幫教,不再上學的青少年,達到工作年齡應適當給其安排一份工作,社會和政府應關心這些失足的青少年。
栗翠華建議,青少年要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學法、守法。要接受正面教育,遠離不良行為,遠離違法行為,更要遠離犯罪,在社會上要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在學校要做遵規(guī)守紀的好少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60960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