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對于現(xiàn)在的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將家務做的更好,常常以金錢做為誘餌,可是如果對于金錢的鼓勵不當,往往會使孩子養(yǎng)成一個凡事都以錢為中心,易使孩子養(yǎng)成一個拜金主義者,對于孩子將來的成長很不利!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來實施“金錢獎勵”呢?
1. 金錢獎勵要恰當。
在教育過程中,任何獎勵的手段都不是目的,只是輔助性的評價,是對孩子個體行為在某種程度上的肯定,要用得適當,用得合理。
平常,有些家長給孩子的獎勵太多了,從生活到學習,不停地給予金錢獎勵,讓孩子覺得自己努力的“唯一”結果是為了獎勵,這樣其實對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與習慣很不利。如果有朝一日,獎金沒有了,恐怕孩子的努力也就沒有“奔頭”了。
另外,關于獎勵,要有讓孩子“欲求而難得”的體驗。如果一切都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可以輕易得到想要的東西,獎勵對孩子就失去了吸引力,獎勵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或不存在了。
2.金錢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
親子教育精神鼓勵是一種滿足心理需要的獎勵,比如稱贊、表揚、鼓勵、關注等可以令孩子更加自信,感受父母溫暖的言語和贊賞的眼神,從而加倍努力。至于金錢鼓勵則很形象、很直觀,能促使孩子為了達成某一愿望而努力學習,取得進步。一旦孩子的愿望達成,家長獎給他適當?shù)莫劷穑屗惺艿匠晒Φ南矏,再鼓勵他繼續(xù)努力。
心理學家認為,精神獎勵的持久性比較長,隨著年齡的增加,應該逐步增加精神獎勵的分量。因此,家長采取以金錢獎勵為主,過渡到金錢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再過渡到以精神獎勵為主的獎勵方式。
3. 延遲獎勵時間。
親子網當孩子漸漸懂事以后,應該得到獎勵時,不要立即兌現(xiàn),而是延遲幾天,幾周或幾個月(事先要約定好)再兌現(xiàn)獎勵。
其好處在于,一方面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發(fā)展孩子自主進步的能力,讓孩子知道進步不僅是為了獎勵,而且是自己的需要。有研究表明,越是愿意接受較長時間的延遲獎勵,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就越好。
總結:對于孩子不可以凡事都做獎勵,要有相對的側重點,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懂得進步,除了對孩子物質的獎勵以外,更重要的還是要結合精神上的鼓勵,只有這樣才不是孩子凡事都向錢看,對于孩子的獎勵一定要掌握技巧,把握科學性,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62366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