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種屢見不鮮的現(xiàn)象,就是許多家長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指名道姓地給孩子樹立榜樣。這些榜樣,可能是孩子的同班同學,或者是親友家的孩子,或者是同事、鄰居家的孩子,或者是大眾傳媒中報導過的孩子。
他們有某方面突出的優(yōu)點,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可能會說以下這些話??“看人家孩子多能干,你也學學人家!”(或“××學習多棒,你好好向人家學習學習!薄叭思腋悴畈欢啻螅思业臅窃趺茨畹?”“××多懂事,干什么都干得好。你看你,一天糊里糊涂,就知道瘋玩!薄)講這類話的,似乎做媽媽的更多些。
當家長這樣“橫著比”給孩子樹立榜樣的時候,孩子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其實家長并不知道。
有一次,風很大,天也比較冷,有一位母親帶著上五年級的獨生女兒去文化宮學琴。老師對小女孩兒說:“小朋友,看看你媽媽多關心你、多愛你。 睕]有想到的是,這位小姑娘立刻反駁說:“才不呢!我媽媽現(xiàn)在不愛我,她愛別人!蹦赣H急赤白臉地說:“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我就你這么一個孩子,不愛你愛誰?”小姑娘反駁母親:“最近幾個星期,你總說我們班的××比我好。我都聽膩了,說明你愛××,不愛我啦!”
您看,家長的一番好心,孩子是怎樣理解的。孩子在這樣的心態(tài)下,能按照媽媽的希望去看別人的優(yōu)點,自己好好努力趕上去嗎?恐怕極少可能。
這種簡單地橫比,孩子從心理上不愿接受是有原因的。其一,您對橫比的對象并沒有更多的了解,只是看到他某方面的優(yōu)點,就作為榜樣讓孩子向他學。如果是孩子認識并了解的小朋友,他會很快想到這位小朋友存在某些缺點,于是可能反駁說:“那天體育課他跑得特慢,體育老師讓他好好鍛煉身體!薄巴瑢W們都不愛跟他玩,說他自私。”“他也有好多缺點……”其二,您是拿別人的優(yōu)點比自己孩子的缺點,沒有全面看待自己的孩子。這樣,孩子會覺得您在貶低他,甚至覺得您看不起他?墒聦嵣,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接受貶低自己的教育。
其實,成年人也難以接受簡單橫比的做法。比如,您是女人,您的丈夫經(jīng)常對您說某某女人的優(yōu)點,您會想“我得好好向那個女人學習”嗎?如果您是一個男人,您的妻子經(jīng)常講某某男人有男子漢氣概而且會顧家時,您能心平氣和地接受“教育”嗎?再比如,您在單位工作,您的領導常對您說別人的工作干得好,您會感謝領導給自己樹立榜樣嗎?這樣設身處地一比較,您就明白橫比的效果如何了。
那么,可不可以給孩子樹立榜樣?怎樣讓孩子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呢?回答這些問題,希望您首先認識人的兩種心理特點。
1 人都有成就感,都有被別人肯定的心理需要。當您面對孩子要教育他時,不要忘了滿足他這種心理需要,要讓孩子感到,他在父母的眼里是有不少優(yōu)點的能干的孩子。
2 人要學習哪位榜樣,必定是自己在心里佩服他,然后才有學習的行動。孩子在自我意識發(fā)展過程中,常常在尋找評價自我的具體參照,榜樣會不斷地走進他的心里。家長所要做的,是注意孩子的“尋找”,經(jīng)常在交談中自然地議論一些可能的對象,聽聽孩子的評價,看看孩子的態(tài)度,適時表明自己的看法,對孩子的正確意識加以強化。
在把握了以上心理特點之后,家長可以采取一些具體措施。
措施一:給孩子接觸榜樣的機會。不管是同學中的,還是親友、鄰居中的榜樣,要首先創(chuàng)造孩子與人家交往的機會,讓他們有時間一起玩,一起學習,一起聽講座、問問題。在接觸中,孩子們能融洽感情,互相影響。家長不僅要及時了解情況,有時還需要參與其中,比如文體活動、郊游、參觀等。不過,家長應注意只是參與,千萬不要居高臨下地指揮一切。
措施二:當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地議論別人的優(yōu)點時,要及時給以強化。強化的方法,不能簡單生硬,比如不可以說:“人家的優(yōu)點突出,你應好好向人家學習!被蛘哒f:“你早就應該向人家看齊了!睉搸в邪凳拘缘匕l(fā)表意見:“我同意你的看法,他的確做得不錯!被蛘哒f:“我也很感動,其實你有些地方做得也挺好!
措施三:家長真心向別人學習。家長也應有自己的榜樣,大眾傳媒中宣傳的典型,同事或親友中的某些人,許多方面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應該真誠地表示出自己向人家學習的愿望并付諸行動。在各地評選的優(yōu)秀家長中,也有不少是學英模帶動全家進步的典型,家長也可以作為參考。
措施四:學習孩子的長處。每個孩子都有長處,有的地方甚至比家長做得好。家長應放下架子,自己哪一點不如孩子,就認真地向孩子學習。在家庭教育成功的經(jīng)驗中,有不少家長以孩子為“小老師”,反而促進孩子向更高標準努力的例子。
措施五:家長們應該改變總愛橫比的思維定勢。經(jīng)常把孩子的情況做縱向比較,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的點滴進步,就要及時肯定孩子。這種肯定要實事求是,發(fā)自內(nèi)心,不能假惺惺地哄孩子,因為孩子懂的并不比大人少很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62569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