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議將玩具教育課納入到小學教學大綱,以加強我國青少年兒童的全面素質(zhì)教育。”雖然因病缺席,但是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財貿(mào)輕紡煙草工會主席賈艷敏還是把這個常人看來有點意外的提案帶到了會上。
先說幾個故事吧:
故事一:為讓女兒的暑假過得特別而有意義,為改變女兒過于內(nèi)向的性格,家住大連市八一路街道新南社區(qū)的林玉峰,暑期高薪聘請“玩專家”,每次陪女兒玩1小時,付費100元。
故事二:兩年前的一個夏天,香港一家慈善機構(gòu),來到筆者所在的巢湖市,挑選一批“準大學生”作為資助對象。怎么挑選?他們不看文化課成績,而是把這些孩子分成若干組,讓大家玩游戲,以此觀察孩子們動手能力和應變能力上的差異。結(jié)果,一些文化課成績好的同學竟然落選,有的文化課并不拔尖的學生反而被選中了。這件事,在學生及其家長中間引起了強烈反響。
故事三:杭州江南實驗學校成立了江南少年科學院,全校共有59名學生受聘為“院士”,其中初中生41名,小學生18名。而四年級小學生許源正是年紀最小的“院士”。據(jù)該校小學部負責人田燕芳介紹,“說是少科院,其實我們是想給學生提供廣闊的玩的空間,玩得好才能學得好。”
英雄所見略同。賈艷敏委員建議在小學增設玩具教育課,孩子們一定會舉雙手贊成的,這也說出了眾多老師和家長的心里話。
就像吃飯、睡覺那樣,玩是孩子們的天性,也是開發(fā)孩子們智力的有效途徑之一。遺憾的是,這些年來,由于“應試教育”占了上風,很多學生入學不久,便不得不“讀死書、入題海”,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那真是“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一學期下來,好不容易盼來個假期,什么“舞蹈培訓班”、“鋼琴培訓班”、“跆拳道培訓班”、“外語輔導班”、“作文輔導班”等等,五花八門,壓得孩子們“一年到頭連軸轉(zhuǎn)”,偶爾,有的忙中偷閑玩一玩,便招來家長的一頓臭罵。其實,回過頭來看一看,那些大凡考取清華、北大的學子們,有幾個是“讀死書、死讀書”的?
“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國家不可能強盛,這個道理要永遠銘記。”這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里的一句“名言”。在筆者看來,這“小學增設玩具教育課”就是一種“普及和提高”。事實上,在城鎮(zhèn),有的孩子不僅玩,而且家中有的玩具價值數(shù)千元,而對于更多的孩子,特別是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玩具卻很少。可見,在“玩”的教育投入上,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更談不上“均衡教育”了。
玩是孩子的必修課。賈艷敏委員這個建議,應該引起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盡快出臺相應“配套政策”并付諸行動,把必要的、正當?shù)?ldquo;玩”還給孩子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62588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