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時期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語言又是思維的外在表現形式,與思維有著緊密的相連。
作為父母都會十分關注寶寶的語言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父母會發(fā)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寶寶似乎很想說,但是好像總是找不到好的詞句來表達;寶寶在媽媽面前滔滔不絕,但往人前一站,卻沒了聲音;寶寶絮絮叨叨地說了一大堆,但是始終不知道他在說什么……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如何做一把好“鑰匙”,來打開寶寶的話匣子呢?
做一個聆聽者——讓寶寶想說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碑斘覀冊跒閷殞氄Z言發(fā)展緩慢而困擾時,是否想過自己的問題呢?
其實,有時候寶寶很想說,但是,成人會因為各種的原因,比如工作累了,沒有心情聽,從而打斷了寶寶的話語。還有的家長覺得寶寶怎么這么煩,同樣的問題要問好多次,時間長了,就糊弄過去了,于是,寶寶想要說的積極性受挫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久而久之,寶寶就會變得沉默,不愿意說。
發(fā)展孩子語言,首先要讓寶寶有說的意愿,那么,成人就要做一個好的聆聽者——仔細聽,用心聽。我們在聽寶寶說話時,要抓住孩子話語的“中心思想”,從而捕捉寶寶感興趣的話題并與之交流,這樣,就更好地激起寶寶想要說的欲望。
成人要做一個擅于聆聽的榜樣,然后將之傳遞給孩子。首先,告訴孩子,我們有兩只耳朵,一張嘴巴,所以,聽的時間要比說的時間長。要想說,先要學會聽。其次,我們不要急著去糾正孩子在敘述中的錯誤,先耐心地聽他講完,再作議論。最后,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關心孩子的需要,給予他們內心的支持,鼓勵孩子把自己要說的話說完整。要知道大膽表達,是正確表達的前提。
貼一個好標簽——讓寶寶敢說
我們常說,不要給孩子貼標簽。其實不盡然,我們?yōu)槭裁床荒芙o孩子貼一個好的標簽呢?尤其是對于那些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孩子。天天是一個外冷內熱的孩子,在他的小圈子里,他還是很想說的,可是一到人前,他就低著頭只顧笑了,讓他和大家打個招呼,他也會躲到媽媽的身后。鑒于此,在幼兒園里,老師就利用一日活動中的每一個點滴對他進行鼓勵。早上來園,老師見到天天總是先說:“天天,早上好!”天天總是有點靦腆地回答:“老師,早上好!”過了些日子,老師看到天天,不主動和他問好,而是含笑看著他,似乎在告訴他:“天天,你是不是應該說些什么呀?”這時,天天就會瞇著眼睛笑一笑,然后說:“老師好!”點名時,當老師喊道天天的名字時,天天說:“到!”盡管這聲“到”并不那么響亮,但是老師就贊揚天天:“天天的聲音真好聽,大家都要像天天一樣說‘到’!崩蠋熯會邀請?zhí)焯煺f秘密,分享天天看到的故事。每每這時,老師就鼓勵天天:“天天,你很棒,你剛才和老師說的故事很好聽,說出來和大家分享吧!辈⑶夜膭钇渌暮⒆訛樗恼疲托牡氐却闹v演。終于,天天開口了,雖然聲音很輕,但是他卻邁開了歷史性的第一步。從此以后,老師經常請?zhí)焯旖o小朋友們講故事,天天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了。在家里,媽媽也是這樣激勵他,讓天天覺得自己是一個能說會道的孩子。
魯迅先生說過:“這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我們小小的鼓勵換來的一定是大大的收益,一定能激發(fā)起孩子的內在潛能。
搭建一個舞臺——讓寶寶會說
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與漁。怎樣在寶寶愿意說又敢于說的情況下讓寶寶會說呢?這就需要我們?yōu)閷殞毚罱ㄒ粋好的舞臺,讓寶寶在這個舞臺上出彩地表演。
我們可以設置一些小游戲。
看看誰學的像
可以先由家長或老師講一個故事,然后請孩子進行模仿。在講述中,成人應對故事里特定的詞句做重點的講解,孩子進行多次模仿后就會掌握這些語句,從而運用到其他地方,舉一反三。
感興趣的話題
其次,我們可以定期為寶寶設定一個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談談他們喜歡東西,如愛看動畫片。拋給他們一個或幾個問題——電影里都有些誰?你最喜歡誰?說說你的理由……讓孩子圍繞話題展開,表述自己的觀點,訓練他們的概括能力。
語言在外面
另外,運用我們的經驗和生活的點滴,告訴寶寶,什么時候應該說什么話,要注意自己的表情,語氣的輕重等等,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贝嗽捀叨鹊馗爬藢W習的真諦。要培養(yǎng)一個“會說”的孩子,絕不能只停留在幼兒園和家庭,大自然中的每一個角落都能觸發(fā)寶寶的語言神經。特別是在一些親子和集體活動中,我們不僅要與孩子多交流,還要鼓勵孩子和同伴進行交流,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
每個寶寶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都是上天賦予我們的精靈,面對寶寶的各種表現,我們不必驚慌失措。就拿語言發(fā)展來說,只要我們因勢利導,堅持不懈,相信每個孩子都會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突破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62881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