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請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父母學堂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在教育孩子時,父母們早已習慣了站著說話,對孩子發(fā)號施令,把自己的思維和主觀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慮到孩子內心的想法。當自己的愿望與孩子的想法產(chǎn)生碰撞的時候,父母們就會對孩子大失所望,然后強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根本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

  如果父母們蹲下來,蹲到和父母們的孩子一般高時再開口說話,情況又會怎樣呢?

  至少,孩子肯定會認真地聽你說話,這一點非常重要。倘若你在說話,而他心不在焉,那么即使你說得再多,道理再正確,又有什么用呢?

  蹲下來吧,只有蹲下來,不再居高臨下,與孩子完全處于平等時,孩子才會把他的真實想法告訴你??這就是孩子為什么喜歡把心里話對自己的朋友說,卻不愿與父母說的原因。蹲下來,這一步很關鍵,因為不管孩子的想法對還是不對、有無道理,你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實想法之后,才可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父母能在家庭中創(chuàng)造一種平等民主的空氣,這是孩子的幸運。在這樣的家庭,孩子會覺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

  父母們知道,只有兩頭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間的管道里來回流動,如果一頭高,一頭低,水就只能往一個方向流了。孩子與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父母與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美國精神病學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經(jīng)說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給他們以無限的關愛。”無數(shù)事實也表明,父母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來關心孩子,反而會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轉變姿態(tài),像對待朋友那樣去關愛子女,才有可能讓孩子感受到平等。

  方萍就很聰明,她是這樣跟孩子交談的:

  有一天,女兒文馨回家晚了,方萍幫女兒拿下肩上的書包,陪女兒吃飯,告訴女兒這是特意為她準備的。方萍還告訴文馨,她已在窗口看了很多次,盼著文馨回來。

  文馨說,她陪同學買東西去了,所以回來晚了,并向媽媽道歉。媽媽說:“孩子,媽媽知道你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好孩子,相信你不會惹麻煩,但媽媽牽掛你,擔心遇到交通方面的問題或別的什么事情。以后,最好先打電話回來說一下!

  文馨高興地親了一下媽媽:“媽咪,你真好!”

  方萍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看待孩子的過失,使孩子能感受到母親對她人格的尊重,感受到她與母親在地位上的平等。在父母們周圍,有許多父母喜歡用成人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孩子的行為,孩子稍有失誤,就對孩子進行指責和批評,這是不科學的。

  孩子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他們都希望父母能夠給予他們尊重和平等。父母只有和子女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是增強孩子獨立意識的有效方式。

  父母不要再居高臨下,甚至死抱著某些封建殘余意識不放;也不要總是以責備、教訓的口吻同孩子交談;更不要總是認為作為長輩,面子是萬萬不能沒有的,其實有句俗話叫“死要面子活受罪”,何況面子確實會影響父母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父母應該順應這個時代的發(fā)展,真正同孩子建立一種平等尊重的朋友關系,才能使彼此拉近“代溝”,相互敞開心扉,更好地進行溝通和交流。

  無論孩子的想法多么幼稚,也無論聽起來多么沒有道理,父母也要學會耐心傾聽,讓孩子盡情傾訴。父母還應該再學會多問一些為什么,比如孩子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那樣的想法,孩子為什么會認為自己的想法有道理,孩子為什么不贊同父母的看法等等。只要這樣做了,我想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一定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通暢。也只有這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才會越來越容易,父母同孩子之間的緊張關系才會越來越改善,家庭才會越來越和睦。有句話叫“家是休息的港灣”,這句話不僅針對夫妻如此,針對父母如此,同樣對于孩子們也是如此。

  那么父母如果真心實意地愿意以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有沒有什么捷徑或者最佳方式呢?以下,是一些教育專家的意見,不妨看一看,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可以參照的。

  1)忌用過激的語言

  好的意識還得用好的語言來表達才行。父母的感情和孩子的幸福緊密相連,自然沒有哪位父母任何時候都沉得住氣。越是激動的時候,越有可能把不該說的話說出來。

  2)跟孩子說話不宜羅嗦

  有些父母教育費盡心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表面上看來,他們是在與孩子公開交談,殊不知他們的某些話,恰恰是堵住了孩子的嘴巴和耳朵。最常見的弊病就是某些父母那種教條似的長篇獨白,一開始就是:“當我和你一樣年紀的時候。”絕大多數(shù)的子女對父母的這種表演評論說:“這種說教式的談話,父母們不喜歡。”其效果可想而知。

  在說教面前,孩子往往是緘默不語,他們的眼睛朝高處看,心不在焉,無法接受父母的教育。類似“等你成家有了孩子后就明白了”這樣的話已經(jīng)成了某些父母的口頭禪。一天要嘮叨好幾次,由于孩子是生活在此時此地,老是對他們提及未來的情況,不會有多大效果。有經(jīng)驗的父母認為:“應該用現(xiàn)實的語言,舉出具體的理由,說明你提出的主張!比绮毁澇珊⒆尤コ鱿炒挝钑槐靥岬皆S多“未來”的事情,只需具體說明,如:“我不讓你去是因為你年齡太小,沒人照看你,怕你出事”就行了。

  3)語言一定要發(fā)自真心

  凡是關系融洽的家庭,人們交談時,語言都充滿著愛心和親切感,態(tài)度和藹。而那種直來直去,不講究方式的語言,用意雖好,也會得到相反的效果。具體的語言方式,因人而宜。小李6歲的兒子,特別喜歡玩具汽車,每當孩子做出得意之事時,他就獎勵他一部小汽車,父子感情一直非常融洽。

  4)尊重孩子的個人意見

  在討論一般的普通家事時,不妨也讓孩子“參政”一下。不管最后是否采納了他的意見,也讓他感受他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是家庭一員。如此,他們也會尊重長輩的。

  總之,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是增強孩子獨立意識的有效方式。蹲下來說話,不僅僅是一種行為的表現(xiàn),還是一種教育觀的體現(xiàn)。只有懷著崇高的責任心和熱切的期望才能蹲下來;只有把孩子看作是平等的個體才能蹲下來。只有蹲下來,父母才能平視孩子,才能獲得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機會,才能真正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以及他們行為的真正動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63638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