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同意這三個方面,那么我們就不能用一把尺子來衡量所有的孩子。而目前的評分和考試制度恰恰是這樣的一把尺子,數(shù)學、語文、英語能考90分以上的就是好學生,不及格的學生就是落后生。其實“落后生”具備的某些才華是好學生沒有的,但他們的才華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中被完全忽略。
當然我們不能為每一種才能設置一個考試,也不能改變考試的科目和要求。但作為家長心里要明白,考試只能說明這個孩子在某個方面的狀況,絕對不能成為衡量孩子整體的標準。數(shù)學考試100分,只能說他有數(shù)學才能,但不能說明其他方面。如在為人處世方面,他可能是個自私自利的人,還不如數(shù)學考40分的人。再說,孩子還處在成長過程中,他的才能有待時間的檢驗。如果我們經(jīng)常以考試不及格來責怪、貶損孩子,使他失去信心,他真正的才能就會枯萎。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霍華德丒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八種智力,只是表現(xiàn)程度不同。每個孩子都具有自己的優(yōu)勢領域,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方法,教師和家長應該做的,是為具有不同潛能的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發(fā)展的不同的教育,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不同類型的人才。華德福教育專家馬丁丒洛森(Martyn Rawson)說:“學習者的成功標準是相對自己取得的成就。學習是成長、發(fā)展過程,不是為了獲獎或競爭。我取得的一大進步,對你可能是一小步。有些人付出巨大努力,卻收獲甚小。另一人也許只付出一點努力,卻有顯著成效。哪一種方式更有意義?”其實兩種方式都有意義,因為人和人不同,無法比較。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努力了,就應得到表揚和鼓勵,哪怕他仍然考試不及格,但他至少得到了父母的信任和鼓勵:“沒關系,下次再努力。”想想我們自己,一件事情沒有做成功時,聽到這樣一句話是什么樣的心情?更何況是孩子。在目前的現(xiàn)狀下,如果父母都不能理解孩子,他要獨自承擔多么大的壓力。對于一些生性敏感的孩子,嚴重的還會產(chǎn)生心理問題和行為異常。
馬丁丒洛森特別告誡家長們:“如果我們?yōu)樽约旱暮⒆釉O置標準,這類標準必須是可達到的,并結(jié)合孩子現(xiàn)狀制定,使孩子能被激發(fā)去超過他以前的成績。如果總是和別人比較,孩子就會喪失信心。”不僅別和其他孩子比較,也不要和標準分數(shù)比,和孩子過去的成績相比足矣。
為了鼓勵某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華德福的老師有時會利用孩子生日的機會,為他或她講一個“生日故事”,把老師的鼓勵和期待融進故事中。下面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個:
當?shù)厍蜻很年輕的時候,樹和植物就定居下來了。他們心滿意足。百合花為她的白色花朵高興,玫瑰為她的紅色花朵而喜悅,紫羅蘭心情愉快,雖然她羞怯地把自己藏起來,但總會有人找到她,贊美她的芳香。雛菊是最幸福的花朵,因為世界上每一個孩子都愛她。
樹和植物為自己選擇家。橡樹說:“我應該住在遼闊的田野上,靠近道路,旅行者可以坐在我的樹蔭下休息。”百合花說:“我愿意住在水塘里。”雛菊說:“我愿意住在陽光燦爛的田野上。”紫羅蘭說:“我的芬芳會從長滿苔蘚的石頭旁溢出。”每一種植物都為自己挑選家。
然而有一顆小小的植物,既沒有紫羅蘭的芬芳,也不像雛菊那樣被孩子喜愛。她不能開花,她太害羞不敢提出任何要求。“但愿有人樂意看見我。”她想。
一天,她聽見大山說:“親愛的植物們,你們愿意來到我的巖石上,用美麗的顏色覆蓋它們嗎?冬天它們寒冷,夏天被太陽烤得滾燙,難道你們不愿意保護它們嗎?”
“我不能離開池塘。”水中的百合花喊道。
“我不能離開苔蘚。”紫羅蘭說道。
“我不能離開綠色的田野。”雛菊拒絕道。
小小的歐石楠激動地顫抖起來,“如果雄偉的大山能讓我去,那該有多好。”她想道。最后她輕柔小聲地說:“親愛的大山,你能讓我去嗎?我不像她們能開花,但我會努力為你阻擋寒風和烈日。”
“你來吧!”大山叫道,“如果你能來我非常地高興。”
很快,歐石楠用她的綠色鋪滿了多石的山脈。大山得意地對其他植物說:“瞧!我的小小歐石楠是多么美麗。”其他植物回答:“是的,她明亮又鮮綠,可惜的是她不會開花。”
就在第二天,小小歐石楠突然長出許許多多的花朵,從那時起她一直開放到今天。(選自《學校是一段旅程》,Torin M. Finser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家長和老師們要相信孩子總有一天會像故事中的歐石楠那樣,盛開出美麗的花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6481.html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