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不斷有家長抱怨:自己眼中挺好的孩子卻被老師視為“問題學生”。老師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班集體,還不斷地請家長到學校商量對策。這些家長疑惑了:同樣一個孩子,在學校和在家庭的表現差異咋就那么大?
◎個案故事◎
我的孩子怎么了
童童是一個 9歲的小男孩,正在上小學3年級。在父母眼中,他是一個健康、活潑、可愛的好孩子。爸爸童先生說:“他能準時完成作業(yè),生活基本能做到自理,我們一家人生活的很和諧!
可是,自從孩子進入學校以來,童童似乎并不是個“好孩子”!皬男W一年級開始,老師就找我們反映說童童不合群!蓖壬f,“當時我們也沒在意,覺得孩子還處在適應期?墒亲罱,老師找我們的頻率很高,有時差不多每周都要找一次說,班級搞集體活動都沒人愿意跟童童分到一組,嫌他自私自利什么的。”
童先生說自己沒發(fā)現童童有什么問題,甚至開始煩老師,都覺得老師是在有意找童童的茬。“說實在的,家里所有的人,包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對童童挺好的。”童先生說,“我真的不明白,家里的好孩子,怎么到了學校就變成問題學生了呢?為此,我都跟老師嚷嚷起來了!事后又覺得后悔。真的不知道是童童的性格有問題還是我們的教育出問題了?!”
◎原因剖析◎
家庭學校兩種評判標準,是“好孩子”成“問題學生”的根源
“一般而言,家長和學校衡量孩子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海淀區(qū)某示范高中有著10年教齡的秦素老師說,“出現問題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童童表現出的行為準則與集體生活的準則是不一樣的。面對同一件事情,童童按照在家庭里形成的行為習慣去做,他認為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大部分孩子不會這樣做,他就會受到排斥!
秦素老師分析指出,童童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方式遭到了班級大部分人的排斥,F在的家庭,往往就一個孩子,孩子是家庭生活的中心;再加上現在生活條件比較好,即使孩子提出很多無理的要求,為了孩子高興,家長也滿足孩子。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什么都要先滿足我的觀念,在集體生活中,一點虧都不肯吃,這種孩子就會遭到班級成員的排斥。比如中午吃營養(yǎng)餐,盡管是份飯,營養(yǎng)餐公司都會準備一些飯菜預備同學添加。遇到自己喜歡吃的菜,童童就可能不顧大家的需求,把預備添的菜自己幾乎包圓。做值日打掃衛(wèi)生,他總是要把自己做的工作與別人的比較,唯恐自己多做,別人少做。
“童童缺乏獲得師生認可的資本!庇兄臧嘀魅谓涷灥那厮匾宰约旱慕涷炚f,“童童是家長心目中的好孩子,這是天然的,不需要童童努力的。因為幾乎在所有家長的心目中,自己的孩子都是天底下最好的孩子。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就告訴了人們這一點:身在外地的父親托朋友給自己的孩子帶一包糖果,朋友不認得他的孩子。這位父親就驕傲地說:‘我的孩子是天底下最漂亮的!’結果朋友的孩子吃到了這包糖果,因為這位朋友看來看去,還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漂亮的!
然而,在人群中,一個人贏得朋友是需要一定資本和努力的;在一個班級中也是如此。一個學習好、守紀律、有特長的孩子,自然比學習差、上課總影響課堂紀律的孩子更容易獲得人緣。
目前,9歲的童童似乎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巴坪跤靡环N充滿敵意的方式來吸引老師和同學的注意,這實際上是他強烈的自尊心需要!鼻厮胤治稣f,“既然一開始,他就沒有在集體生活中找到位置,但是他必須要有一個位置,那好,我就和你們對著干,讓你們不能小瞧我。他總是用惡作劇在告訴大家:瞧!我在這里!”
北京博凱全納幼兒園園長、著名幼兒教育專家殷紅博指出,學生在家與在校表現不同,說明家長的教育出了問題:家長沒有為孩子盡早建立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對幼兒園或學校的規(guī)則和要求感到約束和不適應,因而回到家后,從不同的角度宣泄在校的約束和不適應;家長沒有在孩子小的時候樹立良好的模仿榜樣,孩子在家看到的父母和在其他場合看到的父母有明顯的行為差異,父母這種行為的不一致對孩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嚴格,使得孩子養(yǎng)成了任性、散漫的習慣;家長溺愛孩子,孩子養(yǎng)成了驕橫、任性、散漫的性格;家長管教孩子缺乏尊重和耐心,簡單、粗暴,也常常能引起孩子對家長的逆反心理,在家中表現出不合作或做出一些不合常規(guī)的舉動!币蠹t博說,“另外,家長沒有盡早培養(yǎng)好孩子建立責任心和利他精神,孩子常常自我中心,對自己缺乏自我意識和自我約束。一旦脫離了學;蛴變簣@的約束條件,就會表現出對自己或他人的不負責的行為。家長也缺乏對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溝通,這也會造成孩子對家長的理解和尊重。一旦孩子缺乏了對家長的尊重,家長也就喪失了對孩子教育和榜樣的權威性!
◎應對策略◎
調整對孩子的片面看法,培育孩子人際交往與融通
針對目前童童以及與童童有類似遭遇的孩子及父母的現狀,秦素老師建議家長首先要調整自己眼中的孩子童童與已經上學了的學生童童,從而更全面地認識童童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責和抱怨學校,而要改變自己眼中孩子永遠是好孩子的情感偏差;其次要多和老師進行溝通,觀察和思考童童這些行為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找到問題的根源。
“如果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家長一定要進行自我調整,幫助童童學會體諒和關心他人,學會融入集體生活!鼻厮卣f,“同時要配合老師,矯正童童的行為。針對孩子自尊心比較強,同時又很自卑的特點,從孩子最喜歡的科目入手,讓孩子把學習搞上去,至少有一門要很突出,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殷紅博則給正在遭遇好孩子變成問題學生的家長提出自己的建議:家長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在不同的場合,家長都要表里如一,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引導孩子以自己為榜樣,告訴他正確的為人處世方式;家長要盡早培養(yǎng)孩子的上進心,引導孩子性格開朗、大方,尤其鼓勵孩子勇敢與陌生人打交道,培養(yǎng)孩子適應各種環(huán)境的能力;家長要盡早為孩子建立行為規(guī)范,引導孩子尊重長輩,友善與同伴打交道;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自我服務意識,不要依賴他人,盡量不要給他人添麻煩;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情感和獨立人格,不要輕易傷害孩子,不要讓孩子感到學校或幼兒園與家庭過大的心理適應差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65139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