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管孩子,你是否太嚴厲了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望子成龍是所有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但拿捏好教育的寬嚴程度非常重要。管教不夠,孩子沒規(guī)矩,甚至染上壞習慣;管教過嚴,孩子會變得被動、缺乏創(chuàng)造力,甚至挫傷自信心。那么,怎樣才能把握好這個度呢?

  事實上,通過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父母就可以判斷自己的管教是否過于嚴格。本文給出孩子的7種行為:1.孩子不敢或極少對你表達自己的需求、想法和情緒;2.孩子對于輕微的批評都會表現(xiàn)得很敏感;3.事無巨細,孩子都要征詢你的意見;4.孩子常說你不疼愛他,擔心你不要他了;5.不懂為自己辯護,即使受委屈了都不敢說;6.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做不好;7.情緒不穩(wěn)定,攻擊性強,學習父母打罵的方式對同伴或玩具泄憤。如果孩子有以上3項,父母可能就要反思、調整自己的管教方式了。

  尊重孩子。孩子不敢表達自己,說明他的話很少被重視。不要覺得孩子什么都不懂,鼓勵孩子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想法、情緒。記住,別急著解釋和否認,好好傾聽,虛心接受,從中找到自己的教育誤區(qū)。

  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偙慌u和否定,會使孩子變得敏感,缺乏自信。孩子都是需要贊美的,任何孩子都有值得稱贊之處,父母要發(fā)現(xiàn)并肯定它。如果你覺得孩子“一無是處”,那么首先要反省自己,是怎么一步步把孩子變成這樣的,而不是一味地懲罰孩子。很可能孩子就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家庭問題的受害者。

  允許孩子犯點錯、吃點虧。犯錯吃虧本身就會給孩子教訓,這其實是創(chuàng)造讓孩子獨立承擔行為后果的環(huán)境。孩子犯點小錯不要緊,父母可以告訴他錯在哪里,下次如何避免。

  耐心聽完孩子的解釋。孩子即使沒做錯也不敢辯護,因為他的解釋容易被當作狡辯。當孩子闖禍或與別人爭執(zhí)時,要耐心了解整個過程再予以批評教育,不要假定就是自己孩子的錯。恰當?shù)呐u會使孩子得到正確的引導,但不分青紅皂白的責罵,會讓孩子變得遇事退縮或蠻不講理。

  戒打罵。打孩子是萬不得已時采用的方式。如果每次都要打罵才能解決問題,那恰恰是父母缺乏權威的表現(xiàn)。家長要做的并不是逐漸增加打罵的頻率和力度,而是學習正確的教育方法。

  家長的示范作用。身教高于言傳,如果你希望孩子講禮貌,那么自己先做到;如果你希望孩子改掉壞脾氣,那家長先得對他有耐心。當然,家長還可以通過語言給孩子舉自己的切身例子,幫助他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在不同情況下用不同的方式處理問題。

  溫柔的權威。家長要求孩子去做一件事情時,發(fā)出指令后要看到他去執(zhí)行了再離開?梢越o孩子一些時間,但最終要確保讓你的話落到實處。常見的錯誤做法是說完了就走,最終孩子沒執(zhí)行就反復催促甚至責罵,這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拖延。

  廣東愛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長 馬健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65538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