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小資些,我喜歡料理;說專業(yè)點兒,我喜歡烹飪和烘焙;大白話的說,我喜歡做飯。
其實這個愛好對于我起步還真算比較晚,33歲才被自己發(fā)現(xiàn)并逐步發(fā)揚光大。難怪有說法是:“33??人生大拐彎。”
生了依依以后,有一年多的時間沒怎么做飯,她會走了會跑了我也才重拾鍋鏟。
現(xiàn)在依已經(jīng)兩歲半,最喜歡上廚房看我鼓搗,大聲問我有什么她可以幫忙的沒有。一旦我給她布置個“任務”,她都樂顛樂顛地認真完成。
我偶爾做餅干蛋糕等西點的時刻也是我們最熱鬧的親子活動時刻。
育兒雜志每每刊出依依給我?guī)蛷N或者品嘗我做的菜肴的照片,我看著心中無比溫暖。童年的美味和媽媽的味道合二為一,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的菜里飽含著并傳達著我的愛。
此外,我覺得讓寶寶幫廚其實也是很好的一種早教形式:
1.熱愛美食的人多是熱愛生活的人
對生活抱擁一顆積極樂觀的心,用心去感受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把這種現(xiàn)實的美好抑或內(nèi)心對美好的祈望融入進美食,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生活的情趣。畢竟,美好的生活是要花心思的。孩子在廚房和媽媽一起做菜,能親身感受媽媽的這種情緒,并深受其感染。
2.親子下廚非常培養(yǎng)寶寶的動手能力
從依依1歲多的時候我就教她剝蒜,摘豆角,剝花生……這些都鍛煉著她手指精細動作的能力。同時我及時的表揚和夸贊不僅增加了她的興趣和干勁,還增強了她的自信。
3.好的美食增加寶寶的食欲
真正的美食講究色香味俱全,而色與形也是我努力花心思的方面。好的色彩與造型的搭配不僅增加孩子的食欲,對孩子的審美力培養(yǎng)也會起到推動作用。
4.觀察媽媽做菜的過程是學習統(tǒng)籌安排時間的過程
每次只要依在廚房,我都會一邊忙著手里的活兒,一邊不厭其煩地向她解釋我做這頓飯的順序,我是怎么合理并充分安排利用時間的。
5.培養(yǎng)寶寶做事的科學態(tài)度
西餐與中餐的很大差別就是計量單位的精確,從烘焙中,寶寶慢慢建立起做事情科學的方法與態(tài)度。與其“大概”、“估摸著”,不如直接用量杯量勺好掌控。
6.提高寶寶的認知水平
我喜歡買各種各樣豐富的食材,也喜歡嘗新嘗鮮,因此在廚房的親子時間里,依的認知水平大幅度提高,認識很多的蔬菜水果,我還有意識地向她“灌輸”一些養(yǎng)生小常識。
7.美好的親子時光
廚房時間也是非常好的親子互動時間,近距離、手把手都增進著母子感情。親手做出來的美食味道也真的不一樣呢。
8.培養(yǎng)寶寶鍥而不舍的精神
做同一道菜,我爭取每次都有些創(chuàng)新與變化,精益求精不僅要用在工作上,對待舌與胃也要用同樣的態(tài)度。只要每次進步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隔段時間回頭看,自己都會不相信。寶寶的成長中也需要這種鍥而不舍,每天進步的精神。
9.學分享
分享做菜的樂趣,分享美好的食物。等回首往昔,只讓好的、美的印在記憶,痛苦的就盡量忘掉吧。這樣的態(tài)度、媽媽的態(tài)度會對寶寶有影響么?
10.培養(yǎng)就餐禮儀
寶寶天生就喜歡吃好吃的東西,那么在餐桌上正好趁機教好餐桌禮儀。坐端正、喝湯不要出聲音、不吧唧嘴、飯菜不能吃到桌子上身上、等全家人落座再開動、自己不吃的東西不能給別人……這些都是家教,社會上誰會教你這些?我不希望將來依被指責沒有家教,那不是她的錯,是做爸爸媽媽的錯,爸爸媽媽沒有負起應負的責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67137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