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23.8%的學生承認“如果其他人作弊,我可能也會跟著作弊”。如今這一現(xiàn)象已有蔓延的趨勢。
臨近期末,北京市海淀區(qū)一所小學五年級學生秦牧告訴記者,他們每周都有考試,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門主課輪流來。幾乎每次考試都有幾個同學相互抄答案,就在上周的數(shù)學考試中,他無意間一抬頭,發(fā)現(xiàn)兩個同學趁老師沒注意私下傳紙條。考試結束后,這兩個同學竟然在教室里狂歡起來,還說一定會考得很好。第二天,老師把改好的試卷發(fā)回來,他們兩人一個得了98分、一個得了99分。
1/4學生不抵制作弊
北京某中學初一學生小王表示:“我知道考試抄襲不好,老師、家長也嚴厲地批評我多次了,但是考試時一遇到不會做的題,就控制不住自己,想瞟一眼旁邊同學的卷子,先把答案抄上,應付完這次考試。至于那些不會的內容,考試之后我再花點時間把它弄明白!毙⊥踹透露,他平時寫作業(yè),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也會上網抄答案、或在第二天早晨到校后借來同學的作業(yè)抄一抄,先把作業(yè)交上,等有時間再琢磨那些難題。
與小王對自己的行為還有些許的愧疚不同,北京某小學四年級學生琳琳對自己在考試中偷窺、傳紙條的做法表現(xiàn)得理直氣壯,當好朋友勸她“會多少、做多少,抄別人的試卷最終只能害自己”時,琳琳卻振振有詞地說:“不抄白不抄,別人都抄出了好成績,我不抄不是虧了?那樣對我是不是也不公平?”
在采訪中,北京海淀區(qū)某示范中學初二學生文悅坦言:“雖然考試抄襲能暫時得到高分,能使自己在班級和年級的排名靠前,但我絕對不會那么做。因為,如果我考得不好,只能說明我對某一部分知識掌握得不好,通過學習,是可以改變的;但如果在考試中作弊,是不誠實的表現(xiàn),那就是人品問題了!
上海市社科院青少所做過的一項調查顯示,部分青少年在追求個人價值最大化時,過于強調實惠實用,導致道德界限的模糊不清。在對待考試作弊的問題上,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生認為“只要能考得好成績就可以”或“無所謂”,23.8%的學生承認“如果其他人作弊,我可能也會跟著作弊”。
家長態(tài)度有差異
在對待考試作弊這個問題上,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持否定態(tài)度。北京東城區(qū)一位高二學生的家長張女士說:“從小學到高中,每當女兒告訴我,今天的考試有同學作弊,我就會對她講,學習是你自己的事,考試只是檢驗你平時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程度,只要你平時努力了,考多少分我們都不會怪你。那些平時考試作弊的學生,中考、高考時是絕對不能作弊的!所以現(xiàn)在作弊肯定是害自己。”而家長趙女士對兒子傳授的經驗之一是:考試永遠不作弊。只有這樣,考出的分數(shù)才是真實可信的,也才能看出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哪里,與別人的差距在哪里,下次考試才有可能提高。
網友揚州八怪表示,如果孩子考試作弊,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只要我知道,先批評,再由他自己寫檢查放在桌前一年!天天看,反省自己。分數(shù)是次要的,人品是最重要的,禮義廉恥一定要分清!
不過,也有家長表示出自己的困惑。網友青色草原說:“我一直教育孩子要誠實,考試時不抄襲、不做手腳。然而,面對作弊現(xiàn)象日益普遍和“一分壓千人”的現(xiàn)狀,我對自己的觀點越來越不自信了。
與評價體系有關
表面看來,中小學生作弊最直接原因是為了獲得好的成績,但隱藏在這種行為背后,還有一些潛在的原因。比如,有的孩子平時不肯下功夫學習,怕吃苦,但看到別的同學取得好成績,又很艷羨。這種虛榮心理很可能致使兒童作弊。有的學生看到別人作弊取得了好成績,覺得自己老老實實答題虧了,自己也想并且有可能占上這個便宜,這種僥幸心理驅使孩子在考試時偷看書本,或抄別的同學的考卷。另外,許多家長都對孩子實行獎勵機制,試圖用物質獎勵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孩子為了獲得物質獎勵而弄虛作假。
考試作弊無疑涉及到孩子的誠信,但說到底,中小學生的這一行為,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習壓力有關,這壓力來自于家長和老師。在應試教育大背景下,孩子評價依然以成績?yōu)橹鳎匾晫W習分數(shù),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出類拔萃,便有升學的希望;而這種壓力同樣發(fā)生在學習好的學生身上,當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他們擔心下一次考試自己考不好時,過重的學習壓力有可能使他們采取作弊行為。
中小學生受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于受到文化的熏陶,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果他們在受其教育過程中沾染了說謊、作弊等不誠信惡習,所有的道德說教都將可能功虧一簣,其不利影響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父母應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庭應成為孩子誠信品質養(yǎng)成的搖籃。孩子有了過錯,當他如實向父母坦白,父母一方面要批評孩子犯錯誤,讓孩子明辨是非;另一方面父母對孩子勇于承認錯誤的行為要給予表揚和鼓勵。
誠然,培養(yǎng)孩子誠信的品質,父母應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尤其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等等,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榜樣是無聲的力量,是孩子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典范,是行為規(guī)范化的模式,榜樣是活的教科書,它可以生動的素材給孩子良好教育。
俗話說,無規(guī)矩難以成方圓,教育孩子要誠實、守信,父母光靠講道理有時是行不通的,必須要有行為規(guī)范的具體要求,如不拿別人的東西、不應說謊、借別人的東西要及時歸還、答應別人的事情要做到等。一旦孩子養(yǎng)成誠信的好習慣,那么誠信的品質就自然會形成。正如孔子曰:“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
鏈接:
美國學生考試作弊會面臨犯罪指控
美國紐約檢方11月22日拘留13名學生,指控他們2008年至2011年間參加相當于高等院校入學考試的學習能力測試(SAT)時雇人替考或充當“槍手”。 加上9月拘留的7名學生,檢方指控的紐約高考作弊案嫌疑人升至20人。一些人面臨圖謀欺詐重罪指控,一些人面臨偽造證明輕罪指控。
美國司法部官員在聲明中說,所有被逮捕的學生都面臨陰謀欺詐的指控,他們將面臨最高5年監(jiān)禁和25萬美元罰款的處罰。
據(jù)報道,美國推行的個人信用制度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學生的成績和在校遵守紀律的情況都會被記載在學校檔案中。如果學生有不誠實行為的記錄,比如考試作弊等,都會被記錄在案。當這個學生將來應聘時,招聘公司可向學校要求背景調查,輕而易舉地就能發(fā)現(xiàn)此人就學時的不良行為。由于誠實往往是美國企業(yè)挑選員工的首要條件之一,因此此人受聘的機會必然大打折扣,其負面影響可能會伴隨一生。(本報記者 陳若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68828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