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說:拿部紅色小汽車給三歲小孩玩,然后拿張綠色濾光紙遮住小汽車,這樣汽車看起來會變成黑色,再問這個三歲小孩汽車是什么顏色,他會回答黑色。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幼兒只看得見眼前的事物。前一秒鐘他才看到紅色小汽車或兩杯等量的水,下一秒就被出現(xiàn)在眼前的黑色小汽車印象所取代。心理學家將這樣的思考模式命名為“具象的”,具象的思考一定與外形有關(guān),是很容易觀察到的表象。
幼兒通過語言表達自己能力的增長,對自我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語言讓幼兒擁有用標簽歸類的能力,并開始為自己下定義。聽了一百萬遍“好孩子”的兩歲男孩也會復述這三個字,他可以把初期的自我意識建構(gòu)在這個簡單的句子上。
語言也會幫助幼兒現(xiàn)在記住發(fā)生在過去的事情,例如,因為母親離開而變得焦慮不安的幼兒園孩童,當他想起來時便會自言自語地說:“媽媽昨天回家了!睆闹蝎@得安慰。記憶加上語言讓孩子擁有萌芽的持續(xù)感,能被喚起來對抗憤怒或畏懼。
2社會發(fā)展
盡管父母親是幼兒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但孩子的世界剛開始拓展時,幼兒園和玩伴讓兒童有機會琢磨錯綜復雜的社交技巧。在這個階段,由于孩子的思考方式不是黑就是白,他的社交關(guān)系可以非常親近或相當憎惡(至少目前是這樣)。今天親熱地緊摟著你,宣布一輩子愛你明天可能告訴你說你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媽媽”。
就在兩歲以前,孩童開始了解他們的行為會影響到身邊的成年人,他們開始尋求大人的認同,同時避免成年人的反對。這種對成人標準的初體驗能力,為幼兒奠定了自我發(fā)展的基礎(chǔ),讓他們開始經(jīng)歷成就感以及羞愧心或罪惡感。
反之,當你表達失望時,幼童也容易感到罪惡或羞愧。當你用激怒的語氣說:“你怎么又尿濕褲子了?”孩子會感到羞怯,覺得受到批評并且產(chǎn)生罪惡感。這么做并不能教導孩子如何發(fā)展自我控制的能力,更好的做法是,就事論事地認識膀胱脹滿的感覺,以及告訴他應該如何應對。能夠控制身體的基本功能,等同于為掌控一個人的生活奠定了根基。
3教養(yǎng)策略
跟孩子講話時口氣要堅定,但也要帶著尊重,這個年紀的孩子會無止境地模仿父母。他們會偷穿大人的鞋子走路、學你拿手提包和公事包的樣子、模仿你的姿態(tài),還有你說話的方式。
因此請努力讓孩子看見父母以尊重而體貼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尤其是習慣于頤指氣使的有錢父母,往往會不自覺地用自大傲慢的態(tài)度對人說話,影響所及,他的孩子也會以傲慢的態(tài)度對待他的老師、同學,自然會遭受到同學、同伴的排擠。
教養(yǎng)孩子的另一個關(guān)鍵教學工具是游戲
游戲是世界的縮影,請讓孩子親自嘗試不同的狀況和策略,千萬不要拼命插手管理孩子的游戲時間,孩子不需要被“教導”如何玩游戲。把幼兒帶到游樂場或玩具店,她自己就會玩起來。只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全心陪伴他,一起坐在地板上把玩諸如積木、小卡車和洋娃娃等簡單的玩具,確保他擁有充足、隨興的游戲時間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養(yǎng)方式之一。
當孩子大到會邀請朋友到家里玩時,除非必要,請勿介入,你只需要與孩子保持距離、從旁觀察,然后蹺起二郎腿,付賬單或打電話給朋友就好。
這個階段的孩子的控制力是很薄弱的,很容易受到疲乏、饑餓和挫折的挑戰(zhàn)。四歲大的孩子也許今天自己獨立解決了與其他小朋友的紛爭、愿意分半塊餅干給妹妹、自己收拾好玩具;但第二天當媽媽告給孩子,訴他該洗澡了,他卻賴在地上大哭大鬧,這是正,F(xiàn)象。
孩子的發(fā)展從來不是直線前進的,這個階段最好不要將孩子互相比較。每個孩子的自我發(fā)展是速度不同且參差不齊的,“比較”只會加深父母的焦慮。我在幼兒園當顧問時,除非問題真的很讓人擔心需要立即處理,否則我總會等與孩子的爸媽通電話后幾個星期再安排會面。經(jīng)驗告訴我,時間會淡化大部分父母擔憂的事情和行為問題;只要耐心等候,大多數(shù)的兒童問題都會隨風而去。不必擔心孩子在這個階段犯下的過失,這些小失誤都是學習的關(guān)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689575.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