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第二天不趕著早起,那么晚上洗澡的時候,有太多的“人體之旅”就可以在這個時候開展。讓孩子摸摸自己的骨頭,再活動活動關節(jié),感覺一下有骨頭的好處,如果沒有骨頭會怎么樣?骨頭有什么用?骨頭的里面和外面有什么呢?花個兩分鐘,一邊玩玩搔癢游戲,一邊摸一摸骨頭,今天摸一摸腿骨,明天換成肋骨,隔天摸摸一節(jié)一節(jié)的脊椎骨。
看看自己的肚臍眼兒,從這個小洞洞又可以聊上好一陣子。因為這就是他們曾經(jīng)在媽媽肚子里住過的證據(jù)。翔翔很幸運,身為老大,他有兩次經(jīng)驗,看著媽媽的肚子日漸隆起,在肚皮上摸到動來動去的“弟弟”。直到有一天和弟弟真的見面了,又看到我的肚皮恢復平坦,于是他對“誕生”有著不可磨滅的真實印象。
孩子之所以知道“肛門”,就是從小小孩開始的,在擦屁屁的時候,我就會一點一點告訴他們大便的由來。每個小孩都會經(jīng)歷“肛門期”,對這個部位投入異常的好奇心,一方面灌輸如廁的好習慣,一方面也為孩子揭開這個神秘洞洞的面紗。
一天至少便便一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從肛門倒回去講到食道、口腔,再從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直腸,一直講到便便出來,不知道就可以講多少遍了!好像開長途車一樣,從南到北,從北到南,孩子想象自己在“消化系統(tǒng)”的公路中行駛,覺得相當有趣!因為自己天天都要親身經(jīng)歷這個過程,所以常會翻開相關的書要我重復講解。
為了讓“小豬們”對器官有更清楚的認識,喜歡自己動手做東西的我就利用餅干鐵盒、軟性磁鐵做一個基本款的“人體器官名稱”配對教具。從此之后,愛畫畫的“小豬們”又借著畫畫整理他們對人體的新知識,前前后后畫了一堆“人體器官解剖圖”,畫完消化系統(tǒng),就畫泌尿系統(tǒng)、心臟血管系統(tǒng),反反復復,樂在其中。
大人具備的常識大約能供應學齡前后的孩子,只是常常缺乏靈感與巧思。找一些不忙的周末夜,刷牙的時候好好讓孩子看看自己的牙齒、媽媽的牙齒,為孩子介紹牙齒的種類:門牙的功用像剪刀,切斷東西;犬齒就像鋸刀,撕裂肉肉;臼齒像是磨米的工具,把東西磨碎。
趁著帶孩子看牙醫(yī)的時候,好好瞧瞧牙齒的X光片,可以清楚地看到牙齒的構造,尤其對蛀牙會有非常深刻的認識。每當看到躲在乳齒下方伺機冒出的恒齒骨骼時,連我也覺得好有趣!
探索神秘人體的有趣活動比比皆是,特別是神奇的感官系統(tǒng)。讓孩子把眼睛閉起來,拿出不同味道的東西讓孩子用心聞一聞,體會自己的鼻子有多厲害;拿出不同味道的調(diào)味品讓孩子嘗一嘗,讓他們集中精力感受自己的味覺;還可以讓孩子閉著眼睛用手摸摸不同材質(zhì)的物品,或粗或細,或軟或硬,體會“瞎子摸象”,看看觸覺是否靈敏。
我也常和孩子挑戰(zhàn)“視覺游戲”。第一次感受“視覺暫留”的孩子,絕對會愛上!好像在變魔術一樣!讓孩子凝視圖片數(shù)分鐘之后,再看看墻壁,哇!出現(xiàn)幻影了!顏色完全互補的影像真的在墻壁上出現(xiàn)了!“視覺暫留”“錯覺”的游戲很多,沒有一個孩子不愛。不知道和孩子玩什么嗎?試試看,找些好玩的“視覺游戲”親子同樂吧!
我們當媽媽的本來就不是萬事通,不必親自教會孩子每一件事情。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然而要能看到他們進一步展開一趟趟“個性化”的豐富之旅,滿載而歸,恐怕得先在生活中找些真實的樂子,才能點燃他們思考的火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69710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