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一問題,我有兩點思考:一、如果父親對育兒積極性不高,也不懂教育,那就不必強求,甚至要盡量少讓父親參與“早教”。因為讓一個不懂教育的人參與,不僅起不到好的作用,還有可能起到反作用。在孩子小的時候,“教育者單一”其實是件好事。人多反倒容易讓孩子無所適從。當然,如果家里人的教育理念一致的話,那是最好。二、要想改變父親,讓他學習育兒,夫妻雙方一起探討育兒,那就先從改善婚姻生活質(zhì)量開始。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決定著彼此的相處質(zhì)量。關(guān)系好,什么事都好辦,關(guān)系不好,該辦的事也不好好辦。只有夫妻感情融洽、家庭和睦,母親的育兒思想才有可能發(fā)揮“影響力”,父親才有可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育兒中。對此,我認為妻子可精心設(shè)計一些行為,讓父親在不知不覺中關(guān)注、重視孩子的教育。
我想到的“行為”有:
1、有意識地帶領(lǐng)父親結(jié)識一些育兒高手父親,在交談中了解人家的父親是怎樣對孩子的教育付出心血的。做妻子的只需讓他們結(jié)識,無需“教導”丈夫。丈夫在聽了、看了優(yōu)秀家長的行為后,內(nèi)心自會有觸動。
2、準備一些看似你不懂的教育難題,向丈夫“請教”,“逼迫”他思考。在他思考和回答的過程中,妻子可有意引導。
3、當孩子睡了之后,夫妻雙方可就孩子的未來做各種暢想,在暢想中溝通教育思想。
4、把妻子在教育孩子中的好的經(jīng)驗以及孩子的上佳表現(xiàn)詳細地告訴丈夫,讓他在為自己孩子驕傲的同時進一步思考教育。
5、和丈夫探討“有了孩子之后的生活,什么是最重要”的話題。相信探討的結(jié)果必是“孩子的教育成功與否是最重要的”。有了這個共識,相信父親對育兒會更加關(guān)注。
6、有意把孩子差的一面講給丈夫聽,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激活療法喚起父親的主動性。我最近聽了“王金戰(zhàn)”的教育講座。他在育兒中曾走過一段很長的彎路,孩子在五年級時成績很差,王金戰(zhàn)作為一名教師深感自責,后來痛定思痛開始關(guān)注孩子的教育,最終他的女兒考取了北大。他的案例就是最好的實證。育兒,說到底就是育己,當自己變得越來越好的時候,孩子肯定好,家庭也肯定好,婚姻也肯定幸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719772.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