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想把孩子教育得更好,為孩子做了許多事,但這些并不是孩子喜歡的。特別是假期,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多了,交流多了,意見也多了,歸根結(jié)底還是溝通技巧的問題。
“我們要怎么做?”家長都這樣問?偨Y(jié)了三種具有共性的家庭溝通辦法,幫助家長們解決一些家庭教育問題。
用約定方式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
【案例】陶子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下半年將要進入小學學習。媽媽陳女士一直為兒子的吃飯、穿衣這些瑣碎事操心。但陳女士覺得孩子坐不住,在凳子上坐不到半小時,學習的注意力不集中。她開始還是耐心跟孩子講解,日子長了,失去了那份耐心,忍不住呵斥孩子。陳女士說,現(xiàn)在自己起高腔的頻率越高,孩子越“油鹽不進”。
【支招】對于幼兒園和低年級的孩子,培養(yǎng)他們的生活習慣,賞識和鼓勵要比責備和批評有效果。專家建議,在假期和孩子商量共同制定假期學習生活表,將每天的生活學習安排一一寫在表中,父母按照約定每天評價孩子的表現(xiàn),予以加分和扣分,按照一定的分值對孩子進行獎勵或懲罰。
讓孩子明白家長的感受
【案例】小俊讀初中,平時住校,放假才回家。在家時,相依為命的媽媽很高興,問得多、聊得多,但在小俊看來,也是管得多。有一天,小俊的朋友到家中,告訴媽媽說要補課。媽媽起初信以為真,后來通過多方打聽,才知道兩人是準備外出玩通宵網(wǎng)游。這件事讓媽媽非常傷心,她和小俊進行了一次長談,講述自己作為單親媽媽撫養(yǎng)孩子的不易,講述自己對于小俊未來的期望。有了這次交談,母子都體會到打商量解決問題帶來的交流便利。
【支招】 遇到有些問題,父母可以直接將自己的情緒、感受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這種平等的情感交流,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自己的朋友。
給孩子發(fā)表意見的機會
【案例】佳佳讀小學二年級,爸爸在放假前為她報了個英語培訓班。爸爸的做法,并沒有和媽媽達成一致,有一天,兩人因此發(fā)生爭吵。媽媽認為,孩子在假期就應該休息,什么培訓班都不要上。看著爭吵的父母,佳佳將真實想法藏在心里,直到在和心理專家交談時才透露,她其實想學的培訓班是跆拳道班,但在父母面前不敢講出來。
【支招】中學生不知道什么是喜歡,小學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易紅雨老師稱,這是目前中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家長們在孩子成長這個問題上,太多地用自己的主觀選擇替代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孩子按照父母的意志行動,導致自己意向不明、興趣愛好很少,情緒受到嚴重壓抑的孩子會選擇虛擬空間宣泄壓力,滿足自己的愛好。建議家長在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時,給予孩子發(fā)表意見的機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736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