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的總開關內置在大腦里,看不見,也摸不著,就是管理學講的“以虛控實”那個“虛”,但它卻能控制孩子的行為,能管住嘴巴和手腳。大腦也有失靈的時候,當欲望和情緒膨脹時,大腦就無法實行管制。
斯坦福大學的“棉花糖實驗”,發(fā)現(xiàn)造就成功的好習慣
美國斯坦福大學有一項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凡是成功者,童年都表現(xiàn)出很強的自控力。觀察和培養(yǎng)孩子的自控力要從吃開始。吃是人的第一需求,對人的誘惑最強大,如果人能管住嘴巴,管住人的第一需要,自然能抵擋其他外來誘惑。
1960年末1970年初,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通過“棉花糖實驗”,觀察60名4?6歲的自控力,并跟蹤調查,最后發(fā)現(xiàn)自控力是人獲取成功的重要因素。身體健康、生活態(tài)度和事業(yè)發(fā)展都有賴于自控力的支撐。
在一次演講中,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教授描述了研究的全過程:
Walter Mischel找來60個4歲大的幼童,把他們留在一個房間里。然后,他呼喚每個孩子的名字:“強尼,我要給你一顆棉花糖,給你十五分鐘。如果我回來的時候,這顆棉花糖還在這兒,你會再得到一顆。這樣你就有兩顆了。”
他告訴一個四歲的小孩,要等十五分鐘才能享受他所喜歡的東西,就如同告訴我們大人,“我們兩小時后,會給你送咖啡來。”這是完全一樣的事。
當教授離開后,房間里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教授剛關上門,三分之二的小孩把棉花糖吃了。
五秒,十秒,四十秒,五十秒,兩分鐘,四分鐘,八分鐘。
有些孩子堅持了十四分半。沒辦法不吃。等不了。
有趣的是,有三分之一的小孩看著棉花糖,盯著它,將它放回去。他們會走來走去,他們會玩自己的裙子或褲子。這些孩子,盡管才四歲,就已經懂得 成功最重要的原則:“推遲享受”的能力。
自律和自控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十五年后,研究人員找到那些已經是十八九歲的小孩們。跟蹤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沒有吃棉花糖的小孩全部都很成功。
他們學習成績很好,人生發(fā)展得順利。他們都很快樂,對未來都有自己的規(guī)劃。他們和老師同學關系融洽,生活得很好。而吃了棉花糖的小孩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有些問題。他們沒考上大學,成績不佳,有些輟學了。另外一些雖然還在念書,但成績很差。只有少數(shù)人成績不錯。
留下一顆棉花糖,推遲享受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未來的生活中會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每個4歲的孩子都想得到一顆留下來的棉花糖,就像每個成人都想得到兩份財富,同一個目標,為什么有些孩子能堅持等待15分鐘,而另一些孩子卻做不到呢?
如果4歲前,孩子要什么,父母立刻滿足孩子的要求,幾乎沒有給孩子留有等待、期盼的空間和時間,讓孩子在等待中學會管理情緒和欲望,這樣的孩子因缺少目標而缺少耐心和堅持的訓練,所以,不愿為第二個棉花糖堅守15分鐘。
自律和自控力來自童年的教育。
雨奇曾采訪12歲創(chuàng)業(yè)者英國的杰米?鄧恩。
2012年,吉米入圍全球青年企業(yè)家Top20。他的成功秘訣只有四個字:自我管理。從9歲起,吉米開始管理自己,合理飲食,有規(guī)律地生活,構建自己的人脈圈。
吉米的父親在軍隊里服役多年,爺爺服役近四十年。從祖父和父親身上,他學會自律和把控生活規(guī)律。同時,發(fā)現(xiàn)有很多人生活沒規(guī)律,自控力差,因沒法控制自己導致無法控制工作和事業(yè)。
從12歲起,為了自己設定的目標,吉米每天夜里12點半到凌晨1點之間睡覺,早上6點半到7點之間起來運動。醒來之后先跑步,然后游泳,再回家吃早餐上學。下午放學之后,先去踢足球,然后再跑步。合理而有規(guī)律的生活,給了他充沛的精力,讓他一路遙遙領先,16歲放棄學業(yè),在28名青年創(chuàng)業(yè)者中脫穎而出,21歲,他創(chuàng)建青年企業(yè)家商務系統(tǒng)與青年企業(yè)家基金會,同時,成了《伯明翰郵報》、維珍撰寫專欄作者。
擁有同樣的智商和情商的兩個人,自控力強的人成功率高,而自控力差的人成功率低。自控力如同一艘揚帆遠航的船上的舵,如果舵經常失靈,船就會隨時被迫拋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74305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