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應該了解的是,什么是“上廁所教育”?這種教育旨在幫助孩子逐漸擺脫用尿布解決大小便的問題。在施行這種教育前,大人自己首先要為“上廁所教育”備課。
教會孩子自己上廁所并非一日之功,有的孩子兩個月后就能學會,而有的孩子則需要半年才能適應,因此,大人需要做好耐心輔導的心理準備。在教孩子自己上廁所的同時,還應幫助孩子逐漸克服尿床的習慣,但解決這個問題則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
大多數(shù)家長并不清楚什么時候可以開始教孩子上廁所了。根據(jù)專家們的研究,當孩子開始有上廁所的意識時,通常會有一些動作跡象,如突然停著不動達數(shù)秒鐘,或拉扯自己的尿布等。大多數(shù)幼兒在長到18個月或24個月后就會顯示這些動作。但在某些孩子的身上,這種要求上廁所的動作會發(fā)生得更早,或更晚。相比之下,男孩要求上廁所的意識比女孩來得晚。當大人觀察到這些動作出現(xiàn)時,就意味著可以開始教孩子如何上廁所了。
具體“授課”內(nèi)容包括:
1.教孩子如何上廁所時,大人所使用的語言應是孩子能明白的簡單語言。
2.用語言和動作教孩子如何利用腹部肌肉的力量幫助排尿和排便。
3.教孩子用簡單的語言表達上廁所的需求。
4.每天可有兩個小時不給孩子穿尿布。
5.讓孩子自己走到便盆處。
6.學會脫尿布或內(nèi)褲。
根據(jù)專家們的研究,開始教孩子上廁所的時間最好是夏季。因為在這個季節(jié),孩子身上穿的衣物比較少,易于脫穿。要有意識地教會孩子自己往下脫褲子。隨著孩子對自己上廁所有了一些意識,可增加孩子不穿尿褲的時間。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有:
1.當孩子長到18個月時,就可以開始讓孩子熟悉一些與此有關的物理環(huán)境,如把便盆放在孩子容易看得見的地方,并讓孩子認識便盆,使上廁所成為孩子生活的一個自然部分。
2.大人可以領著孩子走到便盆處,但不要強迫孩子這樣做。因為這樣做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對自己上廁所產(chǎn)生不必要的抵觸情緒。
3.在向孩子解釋上廁所過程時,避免使用粗話和地方俚語,應用“小便”和“大便”這樣簡單明了的字眼,避免孩子將上廁所過程與一些不好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
4.在向孩子解釋上廁所過程時,要多做些示范動作,在做示范時,要配上相應的解釋。
5.有些男孩喜歡在洗澡時小便。遇到這種情況時,應予以制止,讓孩子養(yǎng)成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6.當孩子成功地完成一次大小便后,應用語言給予鼓勵。當孩子沒做好時,不要打罵相加,避免讓孩子感到很難堪。相反,應鼓勵孩子下次做得好一些。在開始的時候,有些孩子甚至會在沒有需要的情況下在便盆上坐一會兒。遇到這種情況時,不要責怪孩子,而是應該表揚這種防備意識。
7.除孩子對上廁所漸漸養(yǎng)成的條件反射外,還應根據(jù)孩子的習性,提醒孩子上廁所,如飯后20分鐘以后,建議孩子坐到便盆上。
8.在對孩子進行“廁所教育”期間,需要讓家里所有的大人對孩子使用同一程序,不能“眾說紛紜”,致使孩子無所適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74706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