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要明確責(zé)打孩子的目的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當(dāng)問起為什么要打孩子時,很多打過孩子的家長,都會理直氣壯地說:“為他好啊!边@一點我不否認,但是究竟怎樣才算為孩子好呢?

  打是唯一的手段嗎?即便是打,又該怎么打,才能起到應(yīng)有的作用呢?這些該是每個為人父母的,在對孩子下手前認真思考的。

  我們知道,盡管是為了孩子好,可是沒有哪個孩子喜歡挨打,因為人都是避苦趨樂的。但現(xiàn)實生活中,不是只有快樂可享,苦樂總是與我們相依相伴,犯了錯誤接受懲罰和做了有益的事情受表彰是一樣的,人總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zé),不管他是什么人。

  雖然家長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現(xiàn)實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據(jù)了解,被打的孩子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產(chǎn)生了積極作用,心悅誠服地接受這種懲罰,改掉了相應(yīng)的錯誤,大多數(shù)被打的孩子不僅沒有改掉錯誤,而且還會繼續(xù)犯甚至延伸以前的錯誤,完全是副作用。這也是一些不主張打孩子的人的理論依據(jù)。盡管從當(dāng)前的整體教育來看,打孩子弊端很多,但是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而是要提高家長自身素質(zhì),使之能夠科學(xué)理性地對待打孩子,學(xué)會打孩子。

  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結(jié)果,這主要是大多數(shù)家長盲目地亂打孩子,如前文中我所講的不問因由或者遷怒打孩子。打也是出于愛,實施起來要有度,適度合理才會使孩子認識不足,改正錯誤,由此促進孩子的健康發(fā)展。所以,打孩子要有個章法,這個章法首先就是明確你打孩子的目的,為什么要打孩子,是愛他,為他好,為他負責(zé),那么我們就要想想該如何去愛,怎么為他好,又怎樣盡責(zé)。

  為他好只是一個籠統(tǒng)的目的,不是很明晰,要讓孩子知道這個目的,不然孩子就會認為,是你看不上他、痛恨他,產(chǎn)生抵觸情緒,這樣又怎么會起到應(yīng)有的效果呢。

  看過畢淑敏關(guān)于打孩子的文章,很有感觸,她在文中寫道:

  孩子,在你最小最小的時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莢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點兒輕微的碰撞,將你稚弱的生命擦傷。我為你無日無夜地操勞,無怨無悔。面對你熟睡中像合歡一樣靜謐的額頭我向上蒼發(fā)誓:我要盡一個母親所有的力量保護你,直到我從這顆星球上離開的那一天。

  你像竹筍一樣開始長大。你開始淘氣,開始惡作劇……面對你摔破的盆碗、拆毀的玩具、遺失的錢幣、污臟的衣著……我都不曾打過你。我想這對于一個正常而活潑的兒童,就像走路會跌跤一樣應(yīng)該原諒。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經(jīng)記不清了。只知那時你已漸漸懂事,初步具備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你像一匹頑皮的小獸,放任無羈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則要你接受人類社會公認的法則……為了讓你記住并終生遵守它們,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敗之后,打了你。

  每一次打過你之后,我都深深自責(zé)。假如懲罰我自身可以使你吸取教訓(xùn),孩子,我寧愿自罰,哪怕它苛烈十倍。但我知道,責(zé)罰不可以替代也無法轉(zhuǎn)讓,它如同饑餓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會成為你生命體驗中的一部分。這道理可能深奧,也許要到你為人父母時才會理解。

  打人是個重體力活,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將一千塊蜂窩煤搬上五樓。于是人們發(fā)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雞毛撣子……

  我從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要遭受到同樣的反作用力,這是一條力學(xué)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時我的手指親自承受力的反彈,遭受與你相等的苦痛。這樣我才可以精確地掌握數(shù)量,不至于失手將你打得太重。

  我?guī)缀鹾敛华q豫地認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為久遠而悠長。因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這一切,只因為我是你的母親!

  毫不懂道理的嬰孩和已經(jīng)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為都不必打,因為打是沒有用的。唯有對半懂不懂、自以為懂其實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們快快長大。

  孩子,打與不打都是愛,你可懂得?

  每個打孩子的家長,在打孩子的時候,其實心里都比孩子還要痛苦,但在孩子“半懂不懂、自以為懂其實不甚懂”的時候,打就是對他最好的“行為矯正器”。

  比如,孩子小的時候,老是頑劣地偷偷自己研究電插座,挺危險的,大人又不可能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他,說了幾次,還是不聽,就揍了他一次——孩子有好奇心是好的,但總不能以生命為代價。當(dāng)然,我們也可以考慮將電源插座安置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總之方法總比問題多,有時孩子犯錯,家長也要檢省自己,看看是不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到位,才使孩子犯的錯,如果是,那樣要209改正和接受懲罰的就不是孩子,而是自己了。

  教育孩子有很多方法,所謂因人施教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教育孩子不動用懲罰或批評,那是最理想的,有的孩子在鼓勵、激勵、表揚、疏導(dǎo)等各種正面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還必須配以批評和懲罰,當(dāng)然,批評和懲罰也有個方式方法和藝術(shù)問題。

  國外有本《父親手冊》列出幾條懲罰準則,家長可以參考一下:

  一是犯錯誤就要懲罰;二是要把你的要求對孩子講清楚;三是在懲罰之前,先對孩子警告;四是懲罰的開始與結(jié)果要明確;五是犯錯之后,立即懲罰;六是在懲罰前,要向孩子解釋一遍懲罰的原因;七是要言出必行。

  對于孩子犯錯,及時懲罰最佳。比如,一個孩子在學(xué)校毆打小同學(xué),經(jīng)過多次的毆打,他已經(jīng)獲得了征服的快感,形成了習(xí)慣,再制止他就非常難了。第一次毆打小同學(xué),立即就對他懲罰,讓他在懲罰小同學(xué)這件事上,一開始就得到痛苦,而不是快樂,他就不再犯這樣的錯誤了。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懲罰他不是不愛他,而是真正的愛。我們家長在懲罰孩子時,往往在感情上痛恨孩子,這對孩子改正錯誤很不利,始終要讓孩子知道,懲罰他是由于他犯了錯誤,我們對他的愛不會因為他犯了錯誤而改變。要讓孩子知道,家長是出于愛才對他進行懲罰。

  我們要始終教育孩子:自己的責(zé)任要自己負,F(xiàn)在的家長在這方面做得非常不夠,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孩子一惹禍,家長急忙給收拾爛攤子,出面擺平了事。很多官二代和富二代的家長,就是這樣把好端端的一個孩子送上了不歸路。正是家長的無度縱容,才使孩子錯誤地認識事物,由此霸道無理,是非不分,最終害了無辜的孩子。

  家長打孩子無非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孩子對錯誤的行為承擔(dān)后果,二是讓孩子有深刻的教訓(xùn),引以為戒。相對于剝奪孩子某種權(quán)利而言,打?qū)⒆硬]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美國《芝加哥快報》總編輯寫過一篇教育女兒的文章:

  我曾經(jīng)多次和女兒小瓊妮探討,人最寶貴的品質(zhì)是什么,最終我們達成了共識——誠實、善良、勇于承擔(dān)責(zé)任,排在了至關(guān)重要的前三位。

  一天,女兒小瓊妮將幼兒園的拼圖游戲板偷偷帶回家,并撒謊是同班的杰克給她的。撒了謊就必須接受懲罰,是我們達成的共識。于是,小瓊妮在退回幼兒園的玩具并當(dāng)面道歉后,還無奈地面臨著三項關(guān)于懲罰她的選擇:一、一個星期內(nèi)不能吃冰激凌;二、周日下午的中央公園的滑草游戲及野餐活動取消;三、接受肉刑——在屁股上狠揍兩巴掌。

  我給了她一分鐘時間考慮,可她只用了5秒鐘就決定接受第三種懲罰。她的選擇讓我相當(dāng)為難,我不愿意體罰她,于是我就給了她第二次機會?伤偃厣隂Q不放棄吃冰激凌以及滑草和野餐的權(quán)利,并主動趴到了長沙發(fā)上……

  孩子不是必須要打,但該打時一定要打,要打得明白,打得理直氣壯,這樣我們的懲罰教育才能起到應(yīng)有的作用,家長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無度溺愛要不得,盲目打孩子更要不得,科學(xué)理性地施教,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836899.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