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別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一、當愛泛濫成災??溺愛

  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父母對子女愛得不夠,子女就會感到痛苦,但是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

  這種毀滅性的溺愛在中國并不少見,一位外國女記者稱之為“獨生子女溺愛綜合癥”,又叫“四二一”綜合癥。她認為:在現(xiàn)代中國的很多家庭里,四個老人兩個父母,圍繞著一個獨生子女打轉(zhuǎn),在這種溺愛環(huán)境里長大的孩子都是一些“小皇帝”、“小公主”,其心理和生理方面出現(xiàn)了一系列病態(tài)反應。

  1.給孩子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受到特殊照顧,好吃的食品歸他一人享用;玩具、衣服要什么買什么;家人可以不過生日,可他的生日卻大操大辦,等等。

  這樣的孩子不自覺地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只為自己考慮的習慣,認為別人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并漸漸成為一個自私、狹隘的人。同時,他們有著很強的優(yōu)越感,常常眼高手低,不善于與人相處,而當他們看到別人的進步時,又很容易產(chǎn)生怨恨和沮喪的情緒。

  專家建議:應當把孩子視為家庭中普通的一員,要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尊重他人,鼓勵孩子“克已利人”、“愛人為樂”,并給予孩子適當?shù)拇煺劢逃?/P>

  2.輕易滿足孩子物質(zhì)要求

  孩子要什么就給買什么,總是習慣用物質(zhì)來表達或彌補對孩子的愛。這樣會使孩子養(yǎng)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zhì)享受、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專家建議:對孩子的物質(zhì)要求不應當滿足的決不給予滿足;應當滿足的一般也不要馬上滿足,讓孩子有所等待和忍耐。要告訴孩子,人生的追求,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目標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需要等待、忍耐、克服困難和努力爭取才能得到的事太多了。

  3.生活懶散

  家長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無秩序、睡懶覺、不吃飯、看電視或上網(wǎng)到深夜等等。這樣長大的孩子缺乏上進心、好奇心,不能安靜專注,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專家建議:家長應嚴格要求孩子規(guī)律生活。培養(yǎng)孩子動靜有序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幫助孩子養(yǎng)成恰到好處地看電視、上網(wǎng)和按時睡眠的習慣。

  4.不讓孩子勞動

  在談到孩子勞動問題時,有的家長竟說:“叫他做事還不值麻煩錢呢,還不如我替他做了。”所以四五歲的孩子自己還不會穿鞋、穿衣服,上小學、甚至讀中學的孩子還不做一點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

  專家建議:預防和矯正的辦法就是鼓勵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完成后家長應及時肯定和表揚,創(chuàng)造勞動的愉快氣氛,并常與孩子一起快樂地做事。

  5.包辦一切

  不少家長甘做保姆、奴隸,在孩子的生活上包攬一切,學生長期由家長整理生活學習用品。其結(jié)果導致孩子習慣于依靠父母生活,沒有自己的主意、見地,往往缺乏自信心,也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人、對事應有的責任心。

  專家建議:父母應鼓勵和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極的事。這樣既培養(yǎng)了他的勞動習慣和自立能力,又增強了責任感和自信心。

  6.袒護孩子

  有時爸爸管教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有時父母管教孩子,爺爺奶奶出來說話:“你們不要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其結(jié)果不僅孩子的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和睦。

  專家建議:只有一家人統(tǒng)一認識和方法,才能把孩子教育好。當一位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家中成人都應流露支持的態(tài)度,要配合默契,這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二、當愛變成負擔??沉重的愛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并沒有錯。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的研究就發(fā)現(xiàn),受父母期望的孩子在若干年后發(fā)展得比其他孩子好得多。但是,這種期望是對孩子的贊賞、鼓勵、支持和對孩子成長的關注,而不是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但家長們總是會不小心就犯了這樣的錯。她們往往會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揠苗助長,扼殺了孩子的天性。

  1.強迫孩子參加特長班

  中國孩子有著很大的升學壓力,他們從小學開始就為升初中、升高中、考大學努力奮斗,因此,他們最快樂的時光莫過于學齡前?上У氖,就連這么一點點游戲時間也將被各種特長班、早教班掠奪。

  有這樣一件事情:一個5歲的小女孩,周五下午和老師學美術(shù)。已經(jīng)下課了,小女孩的畫還差一點就畫完了,女孩還在繼續(xù)畫著。老師輕輕地告訴女孩:“回家再畫吧,媽媽在外面等你呢!边@個漂亮的小姑娘,忽閃著大眼睛,含著淚花,懇求老師:“老師,你就再等我5分鐘吧。我回家媽媽就不讓我畫畫了!我必須要練鋼琴!毙∨⒖蓱z巴巴的神情中隱藏著和年齡不符的沉重。
當然,媽媽對孩子的期望是出于對孩子的愛,然而這樣的愛,不但沒有如父母所愿成為孩子前進的動力,相反卻變成了孩子沉重的負擔。

  還有一些父母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將來能“成龍成鳳”,在安排孩子的學習內(nèi)容時常常盲目跟風。舞蹈、鋼琴、繪畫、外語、書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與財力,卻沒有真正考慮孩子的實際興趣和愛好。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興趣、愛好的選擇上有較強的功利心,對一些與孩子考試、升學有關的,或是感覺上高雅的,就盲目地積極支持、鼓勵。而對于一些孩子真正喜歡卻不符合父母標準的,就盲目制止、否定。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可使孩子的智能得到最大限度、最持久的發(fā)揮。當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他往往能夠全力以赴;相反,如果父母要求孩子放棄他極感興趣的事情,做一些他不喜歡做的事情,孩子必然與父母發(fā)生沖突,難以有所成就。然而,生活中總有許多父母無視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強行剝奪孩子的興趣,其結(jié)果必然會束縛孩子的發(fā)展。

  2.讓孩子與游戲說再見

  游戲?qū)τ诤⒆觼碚f是特別的,因為游戲不僅使他們心情愉快,而且有利于孩子的智力開發(fā)和體格生長。這是他們的“工作”、他們探究自己的方法、他們認識周圍世界的方式。通過游戲,他們嘗試新的技能,開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習與人相處。

  但是,一些家長卻認為玩是在浪費時間,他們嚴格限制孩子游戲的時間,讓孩子去參加各種輔導班,強制孩子學習。其實,小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是愿意學習的,而且學習非常主動。比如,他們在桌上擺設餐具準備開飯、洗滌杯盤、幫助看護動物;在游戲中,他們喜歡制作自己的玩具和工具。只要觀察正在做游戲的兒童的面部表情,就可以注意到,他們的態(tài)度是認真的聚精會神的態(tài)度。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對孩子來說,游戲和學習本來是不沖突的,正常條件下兒童有能力協(xié)調(diào)這兩者的關系。如果一個孩子只想玩不想學習,那一定說明他的教育環(huán)境有某種不良的東西在影響著他。如果兒童所做的事情近于苦工,或者需要完成外部強加的工作任務,兒童也就更渴望游戲。

  顯然,孩子自身就有對學習的本能要求,父母將學習的要求強加給他們的做法反而會削弱孩子學習的興趣,甚至引起孩子的叛逆。

  3.父母過高的期望

  據(jù)一項調(diào)查顯示:上海市區(qū)和郊區(qū)共有57.8%的父母要求孩子“樣樣爭第一”。天津曾進行過一項學生升學愿望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父母與孩子的愿望有明顯的沖突,父母希望子女上大學的人數(shù)是孩子希望的兩倍。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的現(xiàn)象是多么普遍。

  據(jù)報道,在我國17歲以下的青少年中,心理障礙患病率在逐步上升,其中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正是孩子產(chǎn)生壓力的主要原因。

  三、當愛孩子變成愛自己

  有些父母竭力讓孩子成為自己希望的樣子,并把這樣的付出當成是對孩子的愛。殊不知,此時愛已被放到次要的位置,排在自己的期望之后了。如果不讓孩子做自己,不論是獎勵還是懲罰孩子,都只是在精神上奴役他;這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愛自己。

  1.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

  一些家長把孩子當做自己生命的延續(xù),他們希望孩子能繼承自己的事業(yè),彌補自己曾經(jīng)的遺憾,或完成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其實,這都是家長們的一廂情愿,并不是對孩子的愛。

  有這么一個例子:周先生是一家大型商業(yè)機構(gòu)的安裝總管。年輕時,他并未獲得較好學歷。但憑自己不服輸?shù)木褚宦反蚱,從一名普通安裝工人奮斗到安裝總管。但也是受制于低學歷,周先生與多次晉升機會失之交臂。

  于是,有個高學歷成了他對兒子最大的期望。為此,他對兒子的要求特別高,只要兒子學習稍有懈怠,就對孩子冷嘲熱諷、揮拳相向。

  2.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有個媽媽和孩子一起選玩具,孩子看上了一個小火車,特別有興趣地擺弄。媽媽說,這個火車我們家都有了。她想讓孩子買遙控飛機,就說:“你看這個多好,還在打折,有優(yōu)惠!焙⒆舆堅持買火車,媽媽就說:“咱們家都有了,你還買,怎么這么傻呢?”媽媽可能會覺得孩子很笨、很傻,其實這就是媽媽的問題,她基于自己的考慮去選玩具,而不是考慮孩子的意愿。

  孩子是沒有金錢概念的,選玩具就是選自己喜歡的,但是媽媽卻考慮經(jīng)濟因素、實用因素,唯獨沒有考慮孩子的內(nèi)心需要。

  3.把自己的壓力轉(zhuǎn)嫁給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一片天,應該幫孩子撐起很多東西。但是,很多家長卻因為對生存壓力的恐懼,對適應社會的恐懼,把自己的壓力轉(zhuǎn)嫁給孩子,所以給孩子報很多的興趣班。

  這些父母往往是被社會的期望和價值觀所左右,按照成年人認定的理想模式和目標來左右孩子的成長,孩子的現(xiàn)在只是為了他的將來,而對于孩子自身個性的發(fā)展和社會化過程中的各種需要則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

  這種父母常常不顧忌孩子的感受、需求、能力和他們的長遠利益,習慣于把成年人的思想觀念強行灌輸給孩子,按照成年人的意志為孩子安排生活;熱衷于對孩子單向的、教條的說教,不屑于征求孩子的意見、取得孩子的認同……

  這種做法直接的后果是為孩子按照自身成長規(guī)律的發(fā)展制造了障礙,使他們失去了童年本應有的歡樂和可貴的開拓精神。

  4.愛面子勝于愛孩子

  作為父母,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優(yōu)秀,誰都渴望孩子成為自己的驕傲。于是,從平民百姓到高官巨賈,從普通工人到知識分子,工作之余談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績。孩子成績出色的,高聲大嗓,眉飛色舞,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孩子成績不如人的,不是保持緘默,就是低聲嘆息,總覺得自己矮人三分。

  因而在家里,孩子聽的最多的話語是:“小子,好,這樣的分數(shù)為你爸媽掙得了面子,我們總算沒有白辛苦!”或者“你真沒出息,這個分數(shù)叫我怎么去見人?”稱贊也好,斥責也罷,總之,在多數(shù)父母心目中,孩子的分數(shù)直接跟父母的面子掛鉤。

  喜歡用孩子的成就來為自己臉上貼金,這是中國一些父母的一個陋習。殊不知,這是對孩子心靈的一種摧殘。當孩子的學習出現(xiàn)了問題,理應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但是,很多父母給予的卻是訓斥。這一切,都會使孩子在無形之中喪失人應有的尊重與信心。

  四、懂愛的媽媽才能給孩子真正的愛

  柏拉圖曾說過,“初期教育應是一種娛樂!备改覆灰獙⒆约旱囊庵緩娂咏o孩子,剝奪他成長的自由與快樂。父母們要牢記一點:孩子的成長永遠比成功更重要!

  1.孩子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以他(她)獨立的人格,面對他(她)的世界。

  2.父母對孩子應適度期待

  在很多情況下,父母的期望可以化作孩子奮發(fā)向上的動力,但是,父母過高的期望會成為孩子肩上沉重的壓力。那么,作為父母該如何正確把握對孩子的期望呢?

  善于鼓勵孩子的進步

  要求盡善盡美的父母,通常是期望太多,批評太多,總是挑毛病。當父母在孩子身上寄予很高的期望,同時又不斷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之處時,實際上是在使孩子失去勇氣,在降低孩子的自信心水準,這些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較小的、積極的行為,這就很容易犯苛求和越權(quán)的錯誤,而漠視孩子的權(quán)利,這與孩子的成長是不相適應的。相反,如果父母時刻注意到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并及時加以鼓勵,就會使孩子充滿活力,并且產(chǎn)生要多做一點的欲望。這應當引起父母的足夠重視。

  激發(fā)孩子的動機

  如果父母要使期望成為現(xiàn)實,就必須讓孩子把期望化為自身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如今的孩子,大都生來就享受著眾多成人給予的關愛。在這樣的生存空間里,孩子不知不覺地養(yǎng)成了一種被動的習性,習慣于等待外來的指令和安排,而真正源于內(nèi)心的需求與動機則顯得相當缺乏,從而導致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水平低下。有時處理不好甚至還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這樣的期望,能對孩子產(chǎn)生作用嗎?

  設立積極恰當?shù)钠诖?

  作為父母,給孩子提要求是必要的,因為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差,需要有人幫他樹立目標并促其前進。但是,這種要求和期望應該現(xiàn)實一些,如果孩子的基礎較差,父母就不要定過高的目標。如果孩子覺得自己和這個目標差距太大就會喪失信心,產(chǎn)生自卑。日久天長,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嚴重的不良影響。一般而言,給孩子樹立一個“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目標是最合適的。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對孩子提出恰當?shù)钠诖鸵螅@更容易產(chǎn)生良好的“期待效應”。

  相信天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所以,父母要有平和的心態(tài),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給孩子減少壓力,根據(jù)實際情況和孩子一起制訂合適的奮斗目標。 應該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因為我是菊花,所以請別讓我在夏天開放;因為我是白楊,所以請別指望從我身上摘下松子。”

  3.丟掉為人父母的虛榮心

  為了保證孩子健康發(fā)育成長,父母一定要糾正虛榮心,摒棄教育攀比、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那么,父母該如何做呢?

  尊重孩子的獨立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夢想,孩子也一樣。孩子并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續(xù),也不是父母生命的簡單重復,更不是父母人生道路的升級版本,而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把孩子當成工具,為了實現(xiàn)自己未能實現(xiàn)的夢想,把孩子當成了彌補自己人生遺憾的工具,要求孩子為父母爭面子。

  不要以一次成敗論英雄

  作為父母,沒有必要在考分上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并不是一次考試就能說明孩子的所有學習情況。我們也沒有必要因為孩子偶爾的一次考砸而感覺臉上無光,孩子是需要鼓勵的,只有鼓勵與理解才能使孩子保持學習的興趣。

  了解孩子,提出合理要求

  從素質(zhì)發(fā)展的角度,配合學校教育,尊重孩子個體的差異性,從孩子個性完整的視角對孩子加以培養(yǎng);多花些時間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對孩子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全面分析,正確估計,在全面了解孩子實際水平的基礎上,提出合理要求。讓孩子感受生活樂趣與親情的溫暖,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品格。這樣孩子才會有真正的成功。

  4.切忌:毀掉孩子的殺手锏

  家長要想讓孩子朝你所希望的方向發(fā)展,就要自省一下,你手里是否持有毀掉孩子的7條殺手锏:

  1.過分擔心。家長總在擔心孩子做不了事情或擔心孩子受到傷害;

  2.完全承擔。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事無巨細,管束太多,但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

  3.凡事比較?偰煤⒆拥亩烫幣c別的孩子比較,卻不知道用孩子的長處去激勵孩子;

  4.一味指責。遇到問題,不是幫著孩子解決問題,而是一味指責孩子,最終也不給孩子一個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

  5.事后內(nèi)疚感?偸窃趯⒆影l(fā)完火之后,開始自責內(nèi)疚;

  6.習慣發(fā)號施令?傄砸环N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對孩子發(fā)布施令,時間長了,孩子不是變得惟命是從,就是從心底里仇視家長;

  7.讓孩子當眾出丑。這是最致命、也最具殺傷力的摧毀孩子自信心的殺手锏。從你讓孩子當眾出丑的那一刻起,孩子將對社會產(chǎn)生恐懼,從而造成以后很難立足于社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88929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