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如今,尊重、換位思考、誠實以及感恩似乎要被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取代了。我的孩子才3歲,現(xiàn)在就把正確的傳統(tǒng)觀念教給他,會不會太早呢?
答:這么做不算太早,事實上,你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中這么做了。不管有多難,你都應該試著教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在做事情的時候,也要考慮你的所作所為會對孩子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耐心點,你可以的,但這些價值觀的全面植入需要花很長時間。
確定并列出對你們家來說最重要的價值觀?山柚蜗蟮奈矬w或具體的事例幫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概念。即使他們現(xiàn)在還不識字,你也能尋找一些能夠說明這些價值觀的圖片去幫助他們理解。
當卡羅琳周日在學校授課的時候,她學前班的學生做了一個“價值樹”。每一片葉子上都寫有一條價值觀以及一個簡單的例子。那片“保護葉”上寫著“我們循環(huán)利用報紙以節(jié)約樹木”,而“勇氣葉”上寫著“晚上關燈睡覺”,“換位思考葉”上寫著“我能想象到如果事情發(fā)生在我身上會是怎么樣的”,“原諒葉”上寫著“沒關系,我知道這是一個意外”,“慷慨葉”上寫著“請你跟我一起吃我的餅干”,“誠實葉”上寫著“我很抱歉我把它弄斷了”,“公正葉”上寫著“我們輪流來吧”,“仁慈葉”上寫著“我們把那個新朋友叫來一起玩兒吧”。這一年來,老師給班上每一個做好人好事(樂于分享、相互擁抱、輪流游戲或做事)的學生都留了影,并把照片釘在相應的葉子上,以此來加強正面價值觀教育。
簡單而頻繁地聲明“黃金法則”,從而加強它的重要性。(對很多家庭來說,這成了他們的唯一法則。)
蓋爾經(jīng)常提醒她的孩子:“要像你期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樣對待別人!彼暮⒆悠匠>褪沁@么做的,分享玩具、排隊等著滑滑梯,以及友善地對待別人,盡管不是每次都做得好。
吉姆·費伊,教育顧問,也是《用愛和邏輯養(yǎng)育孩子》(Parenting with Love and Logic)一書的作者,他說道:“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將影響孩子對待他人的方式。由黃金法則推論出的一條運用之道是,孩子會把父母對待他的方式施加到別人身上。當我們教他們怎么走怎么做的時候,要尊重他們!
跟孩子解釋為什么我們要這么做,包括我們內(nèi)心的感受和原因。
芭芭拉告訴她的孩子們:“輪流來,這樣我們都會很開心。如果你很為難,我們可以擲一個硬幣來決定誰先來!
當托尼在賓館大廳發(fā)現(xiàn)一個玩具的時候,他的爸爸說:“你找到的這個玩具真干凈!我敢打賭肯定有人在找這個玩具。我們來寫個‘失物招領’吧。還記得別人拿走游泳圈你無法去游泳時的心情有多糟嗎?”
保持孩子“良好的狀態(tài)”,用可以表達你的價值觀的詞匯表揚孩子。
當里奇帶他3個孩子進行每年的牙科檢查時,他注意到他的第二個孩子志愿第一個接受檢查!巴!”他說,“第一個坐上牙科檢查椅子的人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薩莉告訴她的孫子:“謝謝你告訴我玻璃瓶究竟是怎么壞了的。主動承認錯誤是很難得的!
3歲的瑞恩從他的小甜餅上掰下一小塊,遞給媽媽。雖然媽媽幾乎看不見那小得可憐的餅干屑,更不用說嘗一嘗了,但她還是決定把目光放在積極的方面,她高興地大聲稱贊道:“謝謝你讓我吃你的餅干!”
不要以教育孩子價值觀的名義嘮叨或大聲斥責他們,這樣往往事與愿違。
有一次卡羅琳在游樂場大喊:“插隊是不禮貌的!”在大家面前,肖恩大膽地喊回去:“媽媽,大喊大叫也是不禮貌的,可你總是這樣!”
每個人說出自己的感受,鼓勵換位思考。
當你犯錯的時候要勇于承認錯誤,并且說“對不起”。
布拉德發(fā)完脾氣后懺悔道:“爸爸真的正在氣頭上。對你吼,我很抱歉。下次我會試著在我講話前冷靜下來。”
讓孩子看到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一位母親告訴我們,當她的兒子盧卡斯說“媽咪,車的限速是每小時35公里,而指針顯示的是40”時,她回答道:“哎呀!這是我的錯。謝謝你的提醒。我違法了,我最好減速。”
給孩子簡單的瑣事做,從而幫助他們形成一定的責任感、自豪感,以及對他們在家里的特殊角色的認識。
當吉娜和馬特參加一個幼兒園的招待日活動,他們迫不及待地想看5歲的奧斯汀是怎么畫他的作品《為何我如此重要》的。想象一下,一個小男孩用一把巨大的鏟子在身旁鏟出好幾個莫名其妙的土塊,這畫面多可笑。當然!奧斯汀是家里的鏟垢衛(wèi)士,而且他也以此為傲。
給孩子一些有關整個家庭的瑣事做,這樣能激發(fā)他對別人的同情心。要孩子搜羅他們自己的玩具,他們就只會收拾臥室(如果你幸運的話),而讓他們幫你準備飯桌能幫助他們學會考慮別人的需要。(“嬰兒需要一個柔軟的勺子嗎?”“爹地需要一把小刀嗎?”)
多在孩子面前做好事,為他樹立榜樣。例如,看到車禍時撥打報警電話,給外地人指路,為手部殘疾的人或雙手拎著大包小包騰不出手的人開門,又或者幫助別人推嬰兒車。這些可能會令你耽誤約會,但都是值得的!(如果事先就道歉說你會遲到,則樹立了另一種有責任感的榜樣。)
中午,當馬爾科姆和她4歲的女兒埃倫趕著從商店離開去辦幾件事情的時候,馬爾科姆窺見一個上了年紀的婦女在剎輪椅剎車的時候遇上了麻煩,于是停下來幫助她。事后馬爾科姆對埃倫說,當他抽時間來幫助有需要的人的時候,他會感覺很好。
把錢放到募捐箱里以表明善心,跟你的孩子解釋這些錢的去向以及幫助別人使你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到快樂。漸漸地,你的孩子將深刻地體會到尊重、善良以及樂于助人的正面感受。
收錄孩子表達善心的行為(越具體越好)。比起世界上某一個遙遠地方的孤兒,小孩子對他們認識的人更容易產(chǎn)生同情心。因為他們理解不了,把自己碗里的飯菜吃完,怎么就能夠幫助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饑餓兒童。
蓋爾熬了一鍋雞湯,她把3個孩子叫來,讓他們帶著雞湯冒著雪去看望他們生病的鄰居。當鄰居看到他們3個出現(xiàn)在門前,她的臉色好多了,孩子們也覺得很開心。而且當她喝了雞湯后感覺更好了,她說:“太感謝了。這正是我需要的很棒的老式‘青霉素’!
要知道小孩子的思考和判斷方式有異于成年人。學前班的孩子很樂意幫你去商店選購禮品或者準備所需的食物。大部分4歲大的孩子,會對讓他們放棄自己的玩具或者用自己的錢給一個孩子買禮物產(chǎn)生怨恨情緒。(這是一種合乎年齡的再正常不過的反應。)
如果親戚朋友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觀跟你想要孩子接受的不一樣,那就以積極的方式跟孩子談一談什么對你是重要的。
米勒在門外聽見孩子們問奶奶:“您給我們帶什么了呢?”這使米勒感覺生氣。她對孩子們說:“我知道奶奶很樂意給你們帶東西,但是,奶奶能來看我們,我們就很感激了,奶奶比禮物更重要啊!”
教導有些懦弱或是老好人般的孩子惻隱之心和優(yōu)柔寡斷的區(qū)別。
裴登對她女兒說:“我看到你乖乖地排隊,這樣很好,但是你不能讓別人插隊到你前面。他們不會愿意讓別人這樣對待自己的。你去跟他們說說,讓他們?nèi)ズ竺媾抨牶脝??/p>
鼓勵孩子要勇敢。讓你的孩子明白什么是重要的,即使它不受別人歡迎。對孩子提出明確的限制,如果孩子不遵守,拿出家長的威嚴來約束孩子,這有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如果孩子表現(xiàn)得自私、霸道,那也是被家長縱容的。
4歲的肖恩感慨道:“我不想去做禮拜。這樣太無聊了!”卡羅琳說:“我明白這對你來說沒什么樂趣,但是去那兒對我來說很重要;我會感謝你靜靜地站在那兒顯示出對主的敬重。我感謝主,今天奶奶出院了。你想感謝主什么呢?”肖恩笑了,然后說:“我會感謝主,明天不是星期天!”
當瑪格麗特家5個孩子中有個孩子很想做不被允許做的事情時,她的爸爸就會老調(diào)重彈:“你說每個人都做了,是嗎?我們叫什么?”孩子驕傲地快速回答道:“杰克遜!”于是爸爸補充道:“杰克遜家的人是不這樣做的!”這就是所謂的原則。
教導孩子那些在商店里買不到的價值觀。(請看“孩子總要買玩具怎么辦”相關內(nèi)容以獲取更多辦法。)
蓋爾回憶道:“當我女兒還小的時候,我們都喜歡為一些場合親手做一些禮物和卡片。她現(xiàn)在是成年人了,她因為親手制作的卡片和禮物而大受歡迎!
給孩子一些參與志愿者活動的機會,例如拜訪療養(yǎng)院、為生病的鄰居掃落葉,或者一起為需要幫助的家庭送去節(jié)日花籃。告訴他,你們的家庭是多么幸運,同時告訴他你們有幫助別人的責任。
一個周日的下午,卡羅琳和5歲大的兒子在教堂的廚房里忙了幾個小時。他們切了一些水果,然后做了一盆很大的沙拉。過后,卡羅琳驚愕于肖恩居然做了這么多事情。當他把沙拉分給排隊的人吃時,受到了大家的表揚和感謝,他的小臉掛滿了微笑。
當孩子們吃飽喝足休息好以后,湯姆仔細地規(guī)劃起家庭志愿者活動來了。他發(fā)現(xiàn)帶著兩個又倔又餓的小孩在施粥場(施舍食物給窮人的處所)幫忙很不容易,因為他們總在他腿邊蹭來蹭去干擾他的事情,所以這不是示范共情的最佳方式。
要意識到教導孩子價值觀是一件具有挑戰(zhàn)性、有難度,而且往往不怎么方便實施,但是卻很值得一做的事情!有強烈價值觀的孩子往往具有很高的自評能力,也能很好地抵抗排斥力。研究表明,善良的、富于同情心的孩子不僅是成功的,而且是受歡迎的。
如果你能找時間跟孩子談論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塑造價值觀的,他們會更容易從內(nèi)心感受到這些價值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89950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