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3周歲寶寶愛說謊怎么辦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1寶寶說謊有多種情況
1、有意撒謊:明明自己做錯了,怕自己承認了錯誤,會被小朋友瞧不起,不語她玩,受到孤立;或是怕承認了錯誤后,挨家長打罵,于是就撒謊,隱瞞自己的錯誤。
2、無意說謊:這是因為幼兒想像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導致孩子容易與現(xiàn)實混淆,也容易脫離事實。作為家長不必大驚小怪,這些都是孩子在發(fā)展階段上可能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2寶寶愛說謊,家長應該怎么做?
1、如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應該嚴肅對待。糾正孩子的說謊行為,切忌簡單的批評教育。
2、作為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然后針對他說謊的動機給予耐心引導。
3、當孩子說了謊及時承認,或者減少說謊次數(shù),父母應該及時表揚和鼓勵,培養(yǎng)孩子改正缺點的自信心。
4、家長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身的修養(yǎng)和言行,改正教育孩子的方法。
3寶寶愛撒謊具體事例一
在幼兒園里,孩子做了錯事,一定是被老師批評或者恐嚇過, 給孩子造成了心理上的陰影,孩子為了逃避這些批評及情感傷害,才學會撒謊的。
解決辦法
適當與老師溝通一下,盡可能要求老師與孩子間沒有隔閡,讓孩子在寬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4寶寶愛撒謊具體事例二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懲罰過于嚴厲,那么孩子也會容易出現(xiàn)說謊的行為。三歲左右的孩子,已經能夠從日常生活中感覺到哪些事情可能會被媽媽懲罰,當事情發(fā)生時,他們會通過說謊的方式來逃避被懲罰。比如,打破了杯子,他們會說是小貓打破的,或者說不是寶寶弄的。
解決辦法
媽媽可以這樣做:對于孩子這類的錯誤,家長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并鼓勵孩子再次去嘗試。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因為逃避懲罰而撒謊了。
5寶寶愛撒謊具體事例三
兩三歲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同時想象力也非常的豐富。在孩子眼里,一粒石塊也是有生命的,人是可以住到月亮上的……他們常常分不清想象還是現(xiàn)實,因此,經常把想象中的事情說出來。比如,一個小女孩對媽媽說,自己的書包被樹上的小鳥拿走了。如果媽媽不理解,會將孩子這種天馬行空子虛烏有的說法理解成是說謊,實際上,卻是孩子寶貴的想象力的體現(xiàn)。
解決辦法:
媽媽可以這樣做:傾聽孩子想象出來的故事,比如可以問問孩子,小鳥是什么顏色?它是怎么飛的?它的房子建在哪里?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引導了孩子的想象力,同時,也能更加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借此豐富孩子的知識。
6寶寶愛撒謊具體事例四
孩子在傷心時,在愿望不能得到滿足時,往往會通過對與愿望有關的想象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比如,一個男孩對媽媽說,幼兒園的小朋友吃掉一盒巧克力。他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欺騙媽媽,而是因為自己喜歡吃巧克力,卻不被允許,所以,他便有了和巧克力相關的想象。
解決辦法:
媽媽可以這樣做:媽媽切不可當中戳穿孩子在撒謊,而是要慢慢地問孩子,他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比如“你覺得吃掉一盒巧克力會怎么樣呢?”這樣一來,既讓孩子明白了道理,也沒有傷及他們的自尊。
7寶寶愛撒謊具體事例五
渴望被關注
每個小孩子都在尋求父母和老師的認可,兩三歲的孩子已經能夠了解哪些行為能夠引起大人的夸贊。有時候,他們?yōu)榱说玫娇滟,會出現(xiàn)說謊的行為。比如,老師問幼兒園的小朋友,誰畫好畫了請舉手。其中很可能就沒有畫完畫的孩子舉起了手。這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們有從眾的心理現(xiàn)象,看周圍孩子都舉手,他便也舉了起來。另一面,也因為他們知道,舉起手來可以得到老師的夸贊。但是孩子這個行為,卻經常被解讀成是不誠實的表現(xiàn)。
解決辦法:
媽媽可以這樣做:媽媽可以通過童話故事等孩子容易理解的形式,告訴他們一些規(guī)則。比如,什么情況下舉手。沒舉手并不代表不是好孩子,而只是說你還沒有完成任務。總之,大人對孩子的偏見少一些,能夠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優(yōu)點,孩子就可以減少為贏得某一種關注而去說謊了。
8寶寶愛撒謊具體事例六
模仿
孩子的模仿力是非常強的。所以家人的行為會不知不覺被孩子學會。如果父母和家人就經常在孩子面前撒一些小謊,那么孩子也很容易學會。一個小男孩明明吃了一粒糖,媽媽問時,他卻說:“沒有,沒有!”媽媽為此很生氣。不過她卻想起,前一天,丈夫明明抽了一支煙,卻怕被妻子嘮叨而說:“沒有,沒有!”由此可見,大人的行為太容易被孩子模仿了。
解決辦法:
媽媽可以這樣做:如果家長覺察出了孩子的行為是在模仿大人的行為,那么一定不要回避大人的問題?梢詫⒆诱f:“媽媽那天對阿姨說謊是不對的,媽媽以后會改正!薄鞍职帜翘煲膊粦擈_媽媽,爸爸今天已經改了,還是好爸爸!”這樣一來,家長就為孩子樹立了一個改正說謊行為的好榜樣。當然,家長也要說到做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96918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