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幼兒進入認知時期開始,父母對于其要求必須有理智判斷之能力,若是要什么給什么很容易讓孩子認為,每個人都要對他好、給予他想要的東西,所有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就容易變成一個不知感恩的人。所以,在伴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時時提醒自己千萬不要輕易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
2第二,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常觀察到家庭的氣氛對孩子的心理有深遠影響,特別是夫妻之間容易會有一些生活摩擦或教養(yǎng)觀不同,父母應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執(zhí),以免讓孩子產生不知所措之不安全感,甚或孩子會因父母的教養(yǎng)觀不一致,產生投機心理,形成表?不一的錯誤價值觀,身為父母的你我切忌在孩子面前吵架。
3第叁,不帶壞情緒回家。由于現(xiàn)代工商業(yè)社會繁忙,雙薪家庭已是趨勢,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很容易將上班的情緒帶回家中,特別是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更容易將壞情緒發(fā)?在孩子身上,甚至于遷怒孩子。這樣做無疑讓孩子產生極大罪惡感,小小心靈似乎要承擔超乎其年齡的負荷,因此,父母應隨時提醒自己工作歸工作,下班之后要分清楚界線,別讓工作情緒影響家庭生活。
4那么,愛孩子的「五時」又有哪些呢?第一,規(guī)則建立要及時
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父母常會觀察孩子的許多行為模式,諸如個人健康習慣的養(yǎng)成,玩玩具時是否懂得收納、遇到人是否會與人打招唿,甚或是否協(xié)助爸媽一些家事等,這些從小就可以建立的規(guī)則不應有「長大后自然就會改變」的推?教養(yǎng)之詞,當發(fā)現(xiàn)孩子的日常生活規(guī)則有該督促之處,父母該適時提醒規(guī)?,以協(xié)助幼兒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規(guī)則。
5第二,要求要及時除了建立日常生活習慣的規(guī)則之外,父母更需時時關照孩子的動態(tài),例如孩子所閱讀的課外書籍是否合宜、是否碰觸過多3C產品等。畢竟,現(xiàn)代資訊來源豐富,在孩子尚無法完全分辨是非時,父母不應讓孩子為所欲為,適時的把關與要求十分重要,尤其是一些關鍵性的事物,例如: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要謹慎,決不輕易妥協(xié),以免成癮。
6第叁,陪伴要及時不同階段的孩子有不同方式的陪伴,當孩子在幼兒時,安全感的建立十分重要,而此時孩子對父母的依賴甚深,因此父母無論工作或家務多繁忙,千萬記得多陪伴孩子。陪伴的方式可動態(tài)可靜態(tài),例如:多跟孩子玩游戲或多帶孩子到戶外玩,又或陪孩子閱讀、說說睡前故事等,這些陪伴經驗能增進親子關?,并對幼兒的心性穩(wěn)定有正向幫
7第四,關心要及時當孩子漸漸成長,所遇到的人、事、物愈來愈多元,此時,父母的角色也要適度調整方向,時時關心不擔心,讓孩子學會面對所遇到的挫折或挑戰(zhàn),不過度插手、不過度干預,但別忘了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傾聽與關心。這份支持的力量,一如當初孩子學走路時,父母在背后守護,縱然孩子跌倒了,卻也學會走路了。所以父母關心孩子的力道要隨著孩子的成長適時調整。
8第五,放手要及時孩子終究要長大,父母必須要讓孩子獨立,無須替兒女承擔太多的責任,例如:接孩子上下學、替孩子拿書包、替孩子復習課業(yè)等。因為孩子唯有經由碰撞才能成長,猶如毛毛蟲總得經過破蛹,才能蛻變?yōu)槊利惖暮。孩子猶如放在手上的風箏,關心依舊,只是要放手,他才能展翅飛翔、遨翔天際。
當然,愛孩子的守則絕非只有上述的「叁不」與「五時」,這只是一個大方向的分享,教養(yǎng)之路是一條千變萬化的?程,身為父母的你我,常常提醒自己「叁不五時,愛要及時」就對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98465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