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孝順孩子從小咋培養(yǎng)?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孝順孩子是對所有的生命充滿愛心、同情心的孩子,其實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天性。

  嬰幼兒很小就能識別別人想要達到的目標,并且有心或付諸行動幫助別人達到目標。

  不到一歲的嬰兒,坐在媽媽腿上在心理學實驗室開開心心看動畫。動畫主人公是三個長眼睛的幾何圖形。畫面上一個小圓豆豆奮力往一個坡上爬。一會兒一個藍正方形過來,使壞把小豆豆推下了坡。小豆豆抖擻精神再爬,剛爬一半又被藍正方形給推下去了。小豆豆再爬,次,一個黃三角形出來了,跑到小豆豆的背后,把小豆豆一把給托上了坡。

  看完這個片子,和藹可親的研究人員拿出片子里出現(xiàn)的三角形和正方形擺在嬰兒面前,幾乎所有的嬰兒都馬上去摸那個愛幫助別人的三角形。研究人員讓一歲多運動能力強的孩子,給一組包括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動畫木偶發(fā)吃的東西,孩子們單單不給愛使壞的正方形發(fā)。

  18 個月左右的孩子和媽媽坐在實驗室的一角。一個高高瘦瘦的男人急匆匆進來,懷里抱著一大摞書,徑直往一個關著門的壁柜里走,“當”,被撞得灰頭土臉。這人扭頭回去,走出房間,又進來把動作重復了一遍。又受挫。這時,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會離開媽媽,過來幫男人把壁柜的門打開,讓男人把書放進去。

  后來研究人員想,也許孩子們這樣做是想得到陌生人和自己家長的認可。便把情景改變了一下。這次,陌生人坐在桌邊擺弄桌子上的一些東西。研究人員給孩子一個特別酷的玩具,孩子著迷地玩著。孩子和陌生人之間根本沒有互動,連目光交流都沒有。突然,陌生人的一樣東西從桌子上掉下來。很多孩子都馬上放下手中的玩具,去幫著撿起來。一會兒,陌生人的東西又掉到地上了。如果第一次幫忙時陌生人看也不看孩子一眼,繼續(xù)干他的事,也不口頭表示感謝,孩子們會繼續(xù)幫忙;但是如果陌生人大肆表示感謝,孩子們反而不太愛再幫忙了。

  小小的孩子,已經(jīng)明白了世界上的人,或長得像人的東西,都是有目標要達成的,就像那個小圓豆豆的目標是爬上坡,那個高瘦男人的目標是把書放進柜子里。誰要是幫助別人達成目標,孩子就喜歡和那個人親近。誰要是專門去搞破壞,孩子就不喜歡那個人。自己要是有機會去幫助別人達成目標,自己就去做。去幫助別人的動機不是為了表揚和嘉獎。

  這不是愛心和同情心的表現(xiàn)嗎?

  有愛心、同情心的孩子懂得關懷其他生命

  幼兒的愛心和同情心也體現(xiàn)在自然地關懷別人的感情。心理學家杰羅姆• 凱根(Jerome Kagan)先給兩歲多的小孩一個布娃娃玩。過會兒遞給孩子一瓶墨水,對孩子說“你把這瓶墨水潑到布娃娃身上”。孩子會驚訝地拒絕。凱根就一再堅持讓孩子那么做,孩子就一直拒絕,恐懼地看著凱根。凱根的結論是幼兒沒有害人之心,因為他們對同類懷有深切的同情心。對一個兩歲的孩子來說,一個布娃娃就是他的同類。

  記得莉莉一歲多剛會走,要是在外面玩時聽到哪個小孩哭,她一定會循哭聲找去,搖搖擺擺走到那個小孩前面,關切地看著她,再對我說“娃娃wa-wu wa-wu”(wa-wu 是她自創(chuàng)的詞,意思是哭)。

  心理學家曾在實驗室觀察到一個孩子的鼻子被撞痛了,哭起來,另外一個孩子竟很同情地摸自己的鼻子!孩子年齡小到還分不清自己和別人,但見到別人的痛苦竟感同身受。人類之間天生好像就有一種自然的紐帶?惺惺相惜的情感。

  除了對人以外,孩子們天生也和別的動物種類有一種感情上的聯(lián)系。

  在心理學實驗室里,不到一歲的嬰兒坐在媽媽的腿上,前面的屏幕上先后播放兩種畫面。一種有各種大自然中的動物:大象在一個坡上往下走,海豚在水中游泳,鳥在天上飛。另一種是人造物體在運動:高速公路上車輛行駛,帆船在水面上滑行,直升機在樓頂上著陸。猜猜沒見過這些東西的嬰兒更喜歡看什么?動物!男嬰女嬰都不例外。不到一歲的嬰兒不光盯著動物看更長的時間,還面帶笑容,大笑,和動物招手,有的還給動物飛吻!把學齡前孩子們放在一間充滿玩具的房間里,只要里面有一個小動物,孩子們一進門就都會朝那個小動物跑去。這是心理學家朱迪• 德洛克(Judy S. DeLoache)和同事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生命天生容易被另外一個生命吸引。

  幼兒對動物的喜愛我們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美國心理學先驅霍爾(G.S. Hall)一百多年前就說過:“孩子和其他動物的靈魂之間沒有一絲距離!

  但是,到了上學的年齡,孩子的愛心和同情心就開始不同了。有的孩子對任何生靈都充滿愛心和同情心,有的孩子心靈已經(jīng)相當麻木了,看到別人、別的生靈的痛苦已經(jīng)無動于衷了。

  愛心和同情心讓孩子產(chǎn)生更高的道德感

  愛心和同情心是孩子的心靈之光,會給孩子帶來數(shù)不清的好處。愛心和同情心會給孩子勇氣,定力,執(zhí)著。這三種精神又會成為孩子們向上的推動力。

  記得我剛上初中就決定要當醫(yī)生,要當能治好癌癥的醫(yī)生。其實身邊并不認識得癌癥的人,但聽說癌癥讓人很痛苦很無望,這就讓我很受不了,就想用自己的具體行動來解除別人的痛苦。雖然后來沒學成醫(yī),但求學工作的動力一直是想能對別人的生活有幫助。這種動力讓我遇事多出幾分力,多動些腦筋,多原諒一些別人的不同。不知不覺中竟因為工作做得夠質量而成了大學的終身教授,干著自己很喜歡的工作。

  我身邊有不少這樣的年輕人。一個香港長大的女學生,從小見自己的弟弟飽受語言智力發(fā)展問題之苦,立志要搞清楚語言發(fā)展障礙是怎么回事,幫助弟弟以及和他一樣的人。她只身一人來美求學,在環(huán)境很艱苦的條件下讀完言語科學專業(yè)的大學和研究生,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一名專業(yè)言語治療師。另一位在臺灣長大的女學生,從中學時就去孤兒院等地方幫助弱勢兒童。在美國非?炭鄬P牡卦诖髮W修了心理學,研究生修了藝術治療,現(xiàn)在是一位很受重用的藝術治療師。她的妹妹,從小就熱愛大自然,是名環(huán)保小將,來美后自然而然大學和研究生都選修環(huán)境科學,除了學業(yè),還利用各種各樣的研習機會來充實自己。

  她們經(jīng)歷過很多挑戰(zhàn),但因為追求的是超出自我利益的目標,所以會用定力和勇氣去克服這些困難。而定力和勇氣來自她們對別人,對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的關愛。

  有愛心和同情心的孩子身邊也有同樣的人圍繞,進而從這些人身上受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個心地善良的孩子會喜歡和善良的人交往,孩子之間形成情緒的良性循環(huán)。我見過的大學生里,有愛心和同情心的不僅事業(yè)心很強,還很快樂,因為他們身邊聚攏著一群善良向上的人。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這樣的?

  有愛心和同情心的孩子最可能長成有道德感的人,因為愛心和同情心是道德感的基礎,是道德行為的動力。

  2011 年春天的一個早上,我們?nèi)以谑找魴C里聽到了本• 拉登被美軍擊斃的消息。莉莉當時正在飯桌旁晃悠,當聽到美軍襲擊現(xiàn)場有婦孺在時,她的身體一下就靜止了,臉上露出擔憂的表情,馬上追問我們“他們把婦女小孩怎么了”。大衛(wèi)馬上說,“他們是無辜的,不應該受傷害!崩蚶蜻@才釋懷。

  當奧巴馬總統(tǒng)接著去9 -11 現(xiàn)場告慰罹難者亡靈,他問在場的一個十歲小男孩,“你對消滅本-拉登有什么感想?”小男孩仰視總統(tǒng),毫不猶豫地說,“我真希望士兵對待那些人不是那么兇狠!蹦泻⒌母赣H在9 -11事件中喪生,當時他才十個月大。和總統(tǒng)說這話時,他戴著裝有亡父照片的項鏈。

  莉莉和這個男孩子不僅具有同情心,而且是最高程度的同情心。當周圍的宣傳都說本-拉登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當這個壞人還是殺父仇人,孩子們還用人性去感受理解這個事件。他們沒有把世界簡單地分成好人壞人,再用雙重標準去對待。他們沒有因為世界上有了壞人,為了懲罰壞人,就將自己的人性降格,用殘酷去對待殘酷。

  這樣的具備愛心和同情心的孩子,會把周圍發(fā)生的各種事件變成思考的機會,從而產(chǎn)生很高的由理性驅使的道德感。莉莉上小學后,常常會琢磨一件事是否公平,自己怎樣才算是對父母對朋友對陌生人公平。她自己絕對不撒謊,要是發(fā)現(xiàn)父母和別人說的話有任何一點不符合實際,她馬上會指責家長。她會問:“要是為了不傷害一個朋友,能不能不得已撒謊?”“如果不能同時對兩個人公平怎么辦?”

  因為她的詢問,我們?nèi)页3S袡C會探討這些看似深奧但沒人能逃避的問題,讓她在發(fā)展理性道德的路上順利前行。她之所以能思考這些問題,就是因為她天生的同情心和愛心在六歲以前得到了愛護,沒有泯滅。

  精明和道德并不沖突

  道德心有什么重要?我周圍那些真正生活幸福事業(yè)有成的人,沒有一個是缺乏道德心的。而有些看似事業(yè)成功、外表光鮮的人,因為缺乏道德感,生活中隱患很多:或內(nèi)心空虛,或家庭搖搖欲墜,或事業(yè)戛然而止。因為從事心理學工作,碰到的這種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其實你只要隨便翻開一天的報紙,新聞里也充斥著這樣的例子。

  真正持久可靠的商業(yè)成功也要靠企業(yè)家的道德感。大衛(wèi)-羅斯(David Rose)被經(jīng)濟周刊稱作“征服世界的企業(yè)家”,在創(chuàng)業(yè)有成以后,他和另外60 位富有的企業(yè)家組成一個團體,專門為有潛力的新興企業(yè)家投資。他列出了10 個投資人最在意的被投資人素質。第一個就是“正直”。他說誰都想和一個正直的人做生意,因為你能相信的人才值得你去投資。

  說的面再小一點,沒有道德心的孩子在學校里都很難生存。我常常有機會觀察莉莉和她的同學朋友玩游戲。規(guī)則怎么定,該誰了,誰出局了,誰該道歉,每次玩耍,每個游戲都牽扯到公平這個概念和它的執(zhí)行。哪個孩子如果判斷不準怎樣做才公平,往往會被集體邊緣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這個小孩和別的同學處不來”。人天生就想和別人在一起,不被別人接受,被邊緣化的孩子很痛苦,很影響學習需要的專注力。不幸的是,不少孩子和家長也許永遠都不明白問題出在孩子不具備一些初期的道德準則。

  我們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了能孝順我們?孝順不見得是在金錢物質上,而是孩子關心我們,承認我們過去的努力,尊重我們年老后的權利,維護我們生存的尊嚴。能這樣對待年老家長的孩子是有愛心驅使的道德感的孩子,這種道德感是從小培養(yǎng)出來的,適用于萬物。一個小時候對父母看似俯首貼耳,對別人漠不關心、無動于衷的孩子長大后內(nèi)心是不會有真正的道德力量去孝順父母的。孩子的心只有一個,它不能被切成很多塊。愛、同情心、仁慈、道德心、公平心都是流淌在孩子整個心中的血液,決定孩子的行為。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對我們公平、仁慈,就要讓孩子對自己有愛、對自己公平,對別人有愛、對別人公平。

  有些家長把愛心、道德感和不精明、傻,甚至受欺負等同。其實道德感和精明處事并不沖突。

  人的本能是在所處的社會為自己獲取資源,得以維系生命和生活。獲取資源的手段有道德的,有不道德的!熬鳎赖隆笔谦@取個人利益的最高級手段,我身邊的很多事業(yè)有成的人都具備這兩個素質。

  在還是小孩子的莉莉身上我都能看到這種結合。她愛心豐沛,為人誠實,同時又很會用正當手段為自己謀利益。每見到街頭藝人、無家可歸的人她就掏錢奉上,但自己轉頭就去想辦法掙錢,比如畫些實在讓我們動心的畫,我和大衛(wèi)自動爭相購買。她會想辦法制約我們的行動,并從中獲利。大衛(wèi)走在街上有時喜歡哼歌,上小學的莉莉覺得丟人,便設立唱歌罰金?發(fā)生一次家長在街上唱歌的狀況,她要罰10 美元。雖然我們自認為說話很誠實、認真,但她有時還覺得不夠,便設立了撒謊罰金、笑話別人罰金,每違反一次罰10 美元。雖然直到目前罰金只是口頭支票,但她還想著增加收入,便設立保險:如果每兩周交30 美元保險金,兩周之內(nèi)發(fā)生的犯規(guī)就不用交罰金。大衛(wèi)開心地說:“那我就先買兩周的唱歌保險吧,先隨心所欲地在大街上唱兩星期歌再說!”我正在為他的果斷叫好,莉莉說了,“你見過有人買了汽車保險就三天兩頭故意去撞車嗎?”好厲害的比喻!

  小學四年級時,莉莉想看一個流行電影,但因為其中有些暴力成分,我們起初不同意。她有效地發(fā)動了一個全面的運動來說服我們改變心意。她先把電影的藍本小說讀完了,確認、挑出了其中暴力的成分,研究后向我們分析這種暴力不同于一般的暴力,它其實揭示很復雜的人性,促使人思考和提升。她和看過這本書的同學交流,大家互相商量如何說服家長,并“引誘”老師也去看了這本書,在班上形成一種氣候。最后,大衛(wèi)就電影內(nèi)容和我們的擔心設計了一系列“刁鉆”的問題,莉莉像博士論文答辯一樣一一認真給予答復,展現(xiàn)了她對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電影內(nèi)容、觀看后結果的很深刻的思索,所以電影看成了。她用精明和誠實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因為是通過正當手段獲得的,她不用日后內(nèi)疚自己騙了人,不用

  惶恐自己怕被識破,能更放松地享受自己的勞動、智慧所得。同樣重要的是,每有一次這樣的經(jīng)歷,她的“誠實+精明”的雙重能力就得到了進一步鍛煉。

  相反,如果孩子小時候沒有機會去同時培養(yǎng)道德和精明,所?捎玫闹\生手段好像只有就普通社會倫理來說不道德的那些。很多紐約窮人區(qū)里的孩子,他們的家長因為販毒、吸毒、搶劫、非法持槍而進監(jiān)獄。孩子沒有正面的家長榜樣,沒有家庭關懷和教育去培養(yǎng)道德和精明,只有也走上這條窄窄的歪道,重演父輩的悲劇。一個五歲的孩子嚷嚷著自己未來的理想“我要當官!我要讓他們給我買汽車,買別墅!”,我為他擔心。孩子,你怎么不知道還有那么多比當官更坦然、有效、有成就感的方法讓你來得到這些東西呢?

  如果我們從小放棄對孩子愛心、同情心、道德感的培養(yǎng),等于堵死了孩子面前該有的一條寬廣大道。那對孩子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沒必要對孩子進行道德說教

  很多家長也認為道德感重要,所以會對很小的孩子進行道德說教。比如教育孩子把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有禮貌的跟人打招呼,用狼來了的故事教育孩子不要撒謊。對六歲前的小孩進行道德教育有用嗎?

  其實沒必要。小孩雖然在兩歲左右就有了自我意識,知道自己和別人是獨立的個體,但六歲之前對別人的真正心理動機判斷并不準確,因為沒那個本事,他們往往拿自己的心思去判斷別人的心思。比如一個四歲小女孩陪媽媽去給要出生的小弟弟買衣服,會興致勃勃地挑一堆自己喜歡的粉色衣服。同時,自我意識的崛起讓他們特別鐘情于保護自己的東西和地盤。我還清楚地記得小時全家唯一一次離開山東遠行去上海。在徐州開往上海的火車上,我正在吃一塊面包,那時可是難得的好東西。對面坐著一對年輕夫妻,笑嘻嘻地盯著我目不轉睛地看。我心里特別緊張,想著“壞了,他們想吃我的面包”。后來趁去廁所的時候,我小聲告訴了媽媽我的擔心,媽媽笑笑沒說話。另一次,六歲時上一年級,一個同學到我家玩,我們正好在吃包子,也是難得的好東西。我媽給了那個同學一個,我心里很舍不得。那同學吃著竟打了個大噴嚏,把滿口嚼碎的包子噴了我媽一身。第二天上學,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我氣憤地向站在講臺上的老師告了那個同學一狀。

  我長大后,每每想起小時做的類似的事情就內(nèi)疚不已。直到學了心理學才明白,自己只是一個正常的有“自私心”的小孩,因為行動自由膽子大些,把“自私心”毫無保留地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長大后的我是個很大方的人,打心眼里不計較這種小事,遇到要放棄更大的利益,我也常常毫不猶豫。

  讀了《夏山學!,我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小的時候該自私時因為沒有大人的呵斥享受了自私的感覺,得以度過了那個階段。如果從小被壓抑著做“好孩子”,就沒有機會徹底搞懂自己是誰,自己的需要是什么。一個對自己都糊里糊涂的人是沒有真正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力量和能力去關懷別人的。但是,父母對我的愛護,和眾多生靈打交道的機會,讓我保持了人性中本來就有的愛心和同情心。那才是我道德的基礎。

  六歲前的孩子,只要我們保持和加深他們天生具有的對大自然的親近感、對所有生命的認同感,保持并培養(yǎng)他們的愛心、同情心,他們就具備了道德的基礎。

選自:《0-6歲A+育兒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98538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