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藝術(shù)教給孩子為人之道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我的一個朋友因憂郁癥住院了,聽到這個消息我十分難過,他的家境、學歷、經(jīng)歷一直都算是一帆風順,不應(yīng)該會如此失意。跟幾位也認識他的朋友聊起此事,他們卻認為他患病在意料之中。其中有一位是他的高中和大學同學,一針見血地說:“他除了讀書,生命是一片空白。”他不看小說、不看戲劇、不聽音樂,是臺灣父母、師長心目中標準的優(yōu)等生,但是為優(yōu)秀而付出的代價太慘痛了。
  現(xiàn)在臺灣患憂郁癥的人數(shù)逐漸增多,原因之一是我們的學生缺少人文素養(yǎng)。我非常贊同嚴總裁說的,如果在念小學的時候,老師能教我們欣賞巴赫、莫扎特的音樂,而不是專門考學生大調(diào)、小調(diào)的差異或是背工商角徵羽的樂理,我們就可以培養(yǎng)一些音樂素養(yǎng),當煩悶的時候,可以借音樂得到心靈的慰藉與滿足。
  我的大舅曾被送到北大荒勞改22年,最后能以82歲高齡活著回到福州,與他腦海中儲存了大量音樂、戲劇、詩詞有很大關(guān)系。他說在極痛苦時,就會默默唱一段京劇,背一段《古文觀止》,以古慰今,度過一天。
  藝術(shù)的力量不僅如此。丹麥的哲學家齊克果說:“生命只有走過才能了解,但是必須向前看才活得下去。”假若一個人覺得世界上還有值得喜歡的東西,就不會輕易去自殺。
  我在街上遇見一個以前教過的學生,她在一所相當有名的中學教書,但是看起來十分憔悴。我問她最近過得怎么樣,她說每天緊張、憂慮、睡不好。我以為是教學的壓力,結(jié)果不是。原來前些時候,她有個學生跳樓自殺,從此,她只要一看見座位是空的,就開始緊張,害怕學生沒來上學的原因是死了。每次作業(yè)布置得多一點,或?qū)W生考不好罵了幾句,她就擔心學生因此自殺。偏偏學生又常在周記上透露“活著沒意思”的話,使她更加緊張。她一直思考,該如何教學,才能讓學生丟掉這些自殺的念頭。
  我們的記憶是神經(jīng)回路的活化,一旦某個負面的情緒被活化,它會帶動跟它有關(guān)的其他負面情緒,我們的心情就變得越來越郁悶了。或許應(yīng)該從戲劇和小說著手,令學生心有感動,生命教育才會真正有效。臺灣很多孩子不曾進過任何劇院,不曾聽過音樂會,不曾接受過美育。事實上,只要少做點功課,多接觸藝術(shù),花一點錢和時間使小朋友接觸到表演、體育、樂器、戲劇等,教育就會變得簡單很多。
  國外很早就讓孩子從閱讀和看戲劇所帶來的感動中進行生命教育。幾乎每個小區(qū)都有少年棒球組織,讓孩子通過球類比賽領(lǐng)悟勝敗為兵家常事,這次輸,下次贏,不必太在意。至于閱讀及戲劇觀賞,是通過濃縮的故事來了解人生。戲劇生動、扣人心弦,情緒往往隨著劇情的起伏而變化,不知不覺間就受到感化。
  中國過去很窮,教育不發(fā)達,老百姓大部分是文盲,名字都不會寫,但是“忠孝節(jié)義”卻深入民心,千百年來一直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價值觀,這正是受到小說和戲劇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看了黃春明編導的歌仔戲《杜子春》,覺得這就是好教材。
  杜子春是個浪子,把萬貫家財敗光后,看破紅塵想出家,老道人帶他到昆侖山斷情崖去測試他是否真心,告誡他無論如何千萬不可出聲。他對猛虎、女色都能不動心,唯獨看到老母被牛頭馬面套著枷鎖一步一哀嚎拉著下地獄時,情不自禁喊出“母親!”結(jié)果破了功無法成仙。老道人因為杜子春對母親有孝心,所以給他鋤頭,告訴他“舉頭三尺有神明,掘地三尺有黃金”,叫他好好做人,從頭來過。
  “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告誡他:頭上有神明,做事不敢欺心。“掘地三尺有黃金”更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勤就一定有飯吃,努力耕耘自然有收獲。
  簡簡單單一場戲劇就把我們要教給孩子的許多大道理都融入其中,讓孩子在看戲時不知不覺理解消化,內(nèi)化成他的道德觀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98758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