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同時也受到后者對它的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還可以該別物體的形態(tài)。物體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4. 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N
5. 實驗室測力的工具:彈簧測力計。
6. 彈簧測力計原理: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 彈簧測力計用法:1)檢查指針是否在零刻度線處,若不在則調(diào)零;2)認清最小刻度和測量范圍;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線處;4)測量時彈簧測力計內(nèi)彈簧的軸線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5)觀察讀數(shù)時,實現(xiàn)必須與刻度盤垂直;6)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8.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9. 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具體畫法:1)用線段的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2)延力的方向劃一條帶箭頭的線段,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個圖中有幾個力,則力越大,線段越長。
10. 重力:【G】地面附近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11. 重力計算公式:G=mg【g為重力與質(zhì)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計算時可取g=10N/kg】;重力跟質(zhì)量成正比。
12. 重垂線是根據(jù)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 重心:重心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
14. 摩擦力:像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dāng)它們要發(fā)生或已發(fā)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是產(chǎn)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15. 滾動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guān)。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滾動摩擦力越大。
16.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壓力、是接觸面粗糙。
17.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觸面光滑、減小壓力;2)用滾動代替滑動;3)滴加潤滑油;4)讓物體直接脫離接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hongkao/1130064.html
相關(guān)閱讀:2019年中考政治知識點歸納:多元文化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