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一個“多”字
開放性閱讀試題中,無論是記敘文的閱讀,還是議論文的閱讀,還是小說散文的閱讀,甚而是說明文的閱讀,它們的設題都有這樣一類答題點:根據(jù)對選文某個問題的理解,談談你的認識、看法,或給你的啟示,或發(fā)揮聯(lián)想、想象進行評價等等。解答這一類題,如果沒有特殊的限制,(有的試題有字數(shù)要求)答題時就應聯(lián)系選文內容盡量從不同的方面多答一點。因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課標語),只要能聯(lián)系選文內容,答題中的“多”無論如何都有學生自己的感悟理解。這樣就可以盡量避免不必要的丟失分數(shù)。
把握一個“少”字
開放性閱讀試題中,有一類題是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綜合概括能力。例如:記敘文中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段落層次意思的概括,閱讀片斷的仿寫;議論文中論點的提煉,論據(jù)的概括,論證方法的回答;說明文中說明特征的概括,說明方法的指出,說明中心的提煉,等等。解答這一類題,就要盡量抓住給出問題的關鍵,針對閱讀的問題,言簡意賅,少答一點。力爭做到簡潔、準確、全面。
把握一個“實”字
開放性閱讀試題的解答,無論是答得“多”還是答得“少”,無論是聯(lián)想還是想象,一定要把握住一點:緊扣選文內容,運用選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或某一個細節(jié),結合自己的理解及生活實際進行解答,做到語言流暢,或者至少做到把句子組織通順。這樣,既可以避免答題信馬由韁,甚而離題,又可以給閱讀教師評析判分提供依據(jù),得到高分乃至滿分。還有一類考題,本身就要求學生提取選文中的具體內容回答,例如要求回答“因此、如此”中的“此”等詞所指代的內容,就更需要學生認真閱讀選文,去提煉出所需要的答題話語。
把握“同中求變”解答
無論哪一類文章,就其表達方式及其語言來看,都離不開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以及這幾方面的語言(現(xiàn)行教材認為描寫不應是獨立的表達方式,它只是附麗于記敘、說明和抒情中)。開放性閱讀試題無論從哪個角度命題,都不可能離開這幾種表達方式及其相關語言的相互運用,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而已。因此,在解答開放性閱讀試題時,既要把握不同文體解答的相同點,又要注意因文體的不同解答語言應有所變化。以議論為例,記敘文中的議論和議論文中的議論就不一樣。記敘文中的議論作用可以是點明中心、突出中心、深化中心,起總結、畫龍點睛等方面的作用;議論文中的議論則主要是分析闡述事理,用來證明論點,突出論點等;而說明文中的議論則是對其說明的問題起評價作用,一般是作者的認識性評論。因此,解答不同文體的命題內容,答題語言一定要有所變化,緊扣文本特征去操作。倘若答題時掌握了這種同中求變的答題技巧,無論是對于節(jié)約考試時間,還是博得閱卷教師的好評,都有很大的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hongkao/1297099.html
相關閱讀:新初三生應該俱備的八大優(yōu)秀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