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經(jīng)驗交流:孩子“成績太差”怎么辦?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中考復習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孩子進入小學,很多家長都開始了焦慮和煎熬的經(jīng)歷。雖然很多家長在孩子進入小學前都信誓旦旦:“我不會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成績不能說明一切,也未必能夠使孩子幸福”。但是一旦進入了小學,成績就如魔咒一般使很多家長忘記了養(yǎng)育孩子的初衷。家長會抱怨學校教育的狹隘、學校對學生評價標準的單一,抱怨學校教育正在改變我們的孩子,抱怨學校與自己的教育觀不相符。

尤其是當所有的分數(shù)都在“告訴”你,你的孩子不行的時候,家長的焦慮更是與日俱增。看看這位媽媽是如何陪著自己不那么優(yōu)秀,甚至多少有點閱讀障礙的孩子共同成長的經(jīng)歷。抱怨是最容易做的事情,但是除了抱怨,我們還可以做很多事情,雖然并不容易!

作者也在文章中說,雖然文中有不少看似明智之舉,但有時我也會動搖,所以看似是鼓勵后來人,更多是給自己打氣。希望看到此文的同行人能夠互相鼓勵,陪伴孩子成長。

兒子終于小學畢業(yè)了,班主任在畢業(yè)前夕曾經(jīng)非常誠懇地邀請我寫一篇文章,希望能夠給新生家長一些啟發(fā)。她在發(fā)給我的短信中寫道:“××是一個非常善良的孩子,正因為他的善良、質樸才讓我們老師如此喜歡他,而從我的角度來看也是正因為他的善良,沒有其他的‘雜念’才讓他的學業(yè)成績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我覺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業(yè)是可以等待的,而孩子善良、為他人著想等本真的問題又是不容等待的。”

今天是新學期開學的日子,六前的今天是兒子開始學生生涯的第一天。

那一天,到處是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而我卻在無人處淚流滿面。兒子入學面試很不理想,10以內加減法需要掰手指頭,漢語拼音不會,識字量大概2位數(shù),尤其是注意力不集中,經(jīng)常走神。帶著對未來的憂慮甚至焦慮,我也開始了陪讀生涯。

別的孩子進入小學,對學習游刃有余,但是我的兒子進入小學后卻成了“三不”學生,上課不聽,作業(yè)不寫,考試不答。最大的問題還有注意力不集中。每當我把兒子和別人的孩子比,一比就緊張,一比就汗顏。

一級第一學期,基本上屬于幼小銜接,而對于兒子來說整個一、二級都在過渡當中。

剛入學時,作業(yè)抄不下來,拿回來都是甲骨文一樣的天書,我只好硬著頭皮給其他家長打電話,聽人家的小姑娘口齒清晰地把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一五一十說出來,我那個汗顏呀,提醒自己不能和人家比。一比就緊張。

一、二級時候,兒子的最大問題是注意力不集中,我當時曾經(jīng)總結他為“三不學生”上課不聽,作業(yè)不寫,考試不答。

上課不聽:或許兒子真的不知道上學是怎么回事,反正老師講什么,好像都與他無關,雖然眼睛也看著黑板,但是腦子里想的都是自己的事。聽課效率不高是他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作業(yè)不寫:回家之后也沒有養(yǎng)成馬上寫作業(yè)的習慣,總是磨磨蹭蹭,我只好連哄帶勸,威逼利誘,甚至需要把他按在書桌前。好不容易寫完一頁,忽然發(fā)現(xiàn)后面還有兩頁,小家伙立馬絕望地坐在地上不起來,放聲大哭。我一看都9點了,心一橫說干脆就寫到這兒吧!小家伙洗洗睡了,我則給老師發(fā)了短信,解釋了兒子的情況。

在此要感謝兒子的老師們,能夠體諒這個孩子的特點,雖然沒有按時完成作業(yè),但是我們周末會補上,整個一、二級我們都保證了孩子9點上床睡覺,充足的睡眠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這也是為什么我1米6的個子,孩子12歲就超過了1米8。健康的身體是第一位的。

考試不答:那是因為兒子不知道考試是干嘛。剛開始讀不懂題,后來就是答著答著開始玩了,經(jīng)常帶著寫了幾筆的“待達標”的卷子回家了。尤其是期末的時候連續(xù)兩周,每天帶著朱筆的“待達標”卷回家,我的心情沉甸甸的,要說不在乎,那太虛偽了,但還得不厭其煩的,一道道的講解訂正,別人的訂正需要幾分鐘,我們母子需要一個小時,幾乎就是重新做一遍。所以那個時候兒子在卷子邊緣上都寫得滿滿的,既有我對試卷的分析,也是對兒子的鼓勵和期望。

這個時候是最煎熬的,以前的快樂教育、素質教育理念非常容易動搖,懷疑自己是否耽誤了孩子,甚至想要補救,更加嚴格地要求孩子。其實真正的自信不是成績的提高,那是外界的評價,真正的自信是發(fā)自內心的,相信自己能行!要做到這一點,別說孩子,就是成人也很難。

發(fā)現(xiàn)兒子比別的孩子發(fā)育慢半拍始自幼兒園時期,把孩子往人堆里一放,就知道大概了;而真正讓你感覺到壓力則是上學以后,每次的考試分數(shù)就是一把尺,把孩子分成了三六九等。

兒子的爸爸經(jīng)常鼓勵我們母子,與其他孩子比起來,我們上學多學了一門功課就是:“逆商”,在逆境中還相信自己,勇敢地面對,并走出困境。的確如此,當所有的分數(shù)都在告訴你不行,你還能每天帶著燦爛的笑容去上學,這本身已經(jīng)是一種成功了,戰(zhàn)勝自我,樂觀向上,有這樣一種精神,孩子走向社會還會怕風雨,怕挫折嗎?

在兒子的三門主要功課中,我花費精力最大的是數(shù)學,其次是英語。

每天的口算,曾經(jīng)是我們母子的噩夢,在速度和正確率之間很難兩全,后來我干脆不計時了,就是擺弄糖果、紐扣啦,無非就是十以內的加減,可是2個月了,愣是沒掌握,馬上就要學20以內的加減法,我?guī)缀蹙鸵罎⒘恕?/p>

而轉機也來了,突然有一天,學到9+3=?,我說兒子你看,9差一個就夠10了,那跟3借一個唄,就剩2了,結果不就是12了嘛,哦,兒子懵懂的眼神忽然開了竅一樣,說媽媽我知道了,8+4也等于12,因為需要跟4借2個,我?guī)缀醪桓蚁嘈抛约旱亩洌拥匕褍鹤颖Я似饋,大聲說,對啊,就是這樣啊。

后來我慢慢總結出規(guī)律,兒子每到期中就是低谷。但是轉機往往就在此時,家長需要極大的耐心來等待這一刻。

三級開始學習乘法分配率,無論是(a+b)×c型還是ac+bc型,兒子都學得稀里糊涂,尤其是36×99+36這類題,他往往看不到第二個36是1個36,因為那個1比較抽象。

四則運算的法則也比較混亂,尤其加減混在一起時和出括號時總是出錯。小數(shù)和分數(shù)混合計算的時候,喜歡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來做,我糾正很多次也不管用,他總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題。

說起來,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中學,我感覺難點的乘法分配率他還是會發(fā)懵。

兒子英語學得比較早,所以一、二級時,以前的底子還能發(fā)揮點作用,我也就把力氣都花在數(shù)學上了。

但到三級開始背單詞后,噩夢再次降臨。我們首先面對的就是兒子無法獨立閱讀。只能我讀一句,他跟著讀一句,甚至對話都很難開展。盡管我們親子閱讀開始很早,大概半歲就開始給他講故事,三歲左右開始講一些簡單的英語故事,但是顯然這個孩子是有點閱讀障礙的。從學習漢語拼音特別困難就顯露出這個特點了,加上閱讀的時候串行,落字那是家常便飯,在英語學習上就更明顯了。

整個三、四級的英語單詞,我們只能抄,沒法背下,默下,甚至26個字母他都很難默完整。感謝兒子的老師給予他最大的寬容,別的同學在聽寫單詞的時候,兒子能夠照著書寫下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兒子沒有討厭英語,沒有放棄英語,應該就是最大的成功了。

轉機在我徹底絕望,甚至打算放棄英語的時候再次來臨。

五級的上學期,有節(jié)課是有關cooking的內容,學到spaghetti這個詞,當我還像往常一樣帶著兒子讀時,兒子糾正我的發(fā)音,說媽媽你讀錯了,應該是這樣讀,我吃驚地說,孩子,可能你是對的,媽媽從來沒學過這個詞,大概是意大利語,說明你上課認真聽講了。就是這句話,激發(fā)了孩子的學習勁頭,居然一個晚上把那段課文讀得滾瓜爛熟,我馬上給老師發(fā)短信,報告了這個好消息,老師第二天在課堂上專門提問他,讓他在全班同學面前大聲的朗讀,全班同學都給他鼓掌,這次經(jīng)歷讓兒子學習英語的熱情空前高漲,我們趁熱打鐵順利地掌握了phonics,從此以后見到陌生的單詞都能拼出來了,而且可以獨立朗讀原版書了,這些進步都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

學習能力也許是天生的,家長千萬不能強求,只有你接受這個現(xiàn)實,才有可能針對性地幫助他;而你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以及令人絕望的成績,那只能越來越往下滑。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非常煎熬的,經(jīng)常會徹底否定自己,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家長。而當你愿意接納孩子,更重要的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時,轉機也就出現(xiàn)了。

回顧兒子六的小學生涯,從一、二級的懵懵懂懂,三、四級的壓抑無奈,到五、六級迎頭追趕,雖然與其他孩子依然有差距,但是與自己相比,進步已經(jīng)是天壤之別了。

我覺得自己是個好母親,但是我也打過孩子,罵過孩子,每每都深深自責。我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宣泄過自己的無奈無助和絕望,等來的反而是各種板磚,像文革大字報一樣,什么你不是好母親,絕對不能打孩子,孩子的問題家長首先要吃藥等等論調。

在這里,我告誡那些與我有同樣困擾的家長,要堅信自己是個好母親,這比什么都重要。一個人不可能徹底洗心革面,而是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打孩子肯定是不對的,但是如果已經(jīng)發(fā)生過了,那么就試著讓自己下次更冷靜,不要在自責中煎熬,那只會讓你更沖動。

而且很多人并不能感同身受地體會你的付出,他們打著“保護孩子”的道德大旗,其實他們不過是以現(xiàn)狀來推斷原因而已。我們必須要承認每個孩子的天生稟賦是有很大差異的。

這里我有一個小體會,不一定對,僅供參考,那就是相對來說早期教育比較成功的女孩居多。無論你的孩子是男是女,我們一定不要和其他人去比,只要比,你就會失落。

其次,學習成績固然重要,尤其是它會影響孩子的自信,但是家長要時刻提醒孩子,成績并不代表一切。這個論調也算是老生常談了,但是真是要徹底相信它,如同虔誠的信仰一樣,那還是很難的。

我們的大環(huán)境在這里,在成績不佳的情況下,保護好孩子的自信,考驗著每一個家長。我想,這也是家庭教育真正發(fā)揮作用的地方。

在養(yǎng)育兒子的過程中,我和他爸爸竭盡全力來保護他不受到傷害。

在孩子的一生中,只有父母是陪伴他最長的,父母能夠以最長遠的眼光,來塑造他的人格,并傳遞我們的價值觀。

兒子是一個非常有正義感的孩子,能夠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甚至是打掃衛(wèi)生的阿姨。臨近畢業(yè)的時候,班主任劉老師曾經(jīng)動情地給我講了孩子在學校發(fā)生的一件小事,那是三、四級的時候,兒子和幾個同學在走廊打鬧,打掃衛(wèi)生的阿姨說,剛拖完的地板,踩上腳印了,其他同學不以為然,而兒子則大聲告誡同學,要尊重阿姨的勞動,我們到操場玩吧。雖然從來沒聽孩子回家說過,時隔兩聽到這個細節(jié),我依然很感動,為自己的家庭教育感到自豪。

兒子還是一個非常厚道的孩子,與同學交往過程中,雖然也有過一些小沖突,但是每次我們都開導他,同學之間要寬容,真誠的贊美別人,即使遭到嘲笑也不必放在心上。我非常欣慰,兒子遇到不開心的事,能夠信任父母,并從父母這里得到了安慰和正確的引導,沒有記仇,第二天依然高高興興去上學。

兒子愛讀書,熱愛大自然。這也是家庭的熏陶。我們全家人都喜歡閱讀,喜歡音樂,喜歡看電影,更喜歡遠足。

周末我們不是在圖書館,就是博物館,美術館,或者公園,電影院。大自然是一部一輩子也讀不完的書,一四季的輪回,花草魚蟲的變遷,高大如松柏,孱弱如螻蟻,都是生命,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各種人生哲理智慧都在大自然當中。當一家三口在草地上打滾,嬉鬧,我們都成為大自然的孩子了,孩子與父母也是平等的了。

而書、音樂、電影則是前人贊美大自然的精華。一個愛閱讀的孩子就掌握了最好的學習工具,大部分知識都是通過閱讀獲取的。而音樂是美的熏陶,電影更是各種藝術形式的濃縮,能夠更生動的展現(xiàn)人類智慧的精華。

學校是學習知識的地方,而家庭則是家長向孩子傳遞人生智慧的載體。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知識越來越多,獲取越來越方便,而智慧卻不易得。而學習將是終其一生的,站在這樣的角度,我們還需要在意起跑線的早晚嗎?未來會出現(xiàn)我們根本無法想象的職業(yè),我們的經(jīng)驗在這些孩子身上也許用不上了。

目前的學校教育主要考察的是孩子的記憶力,而這些都可以通過電腦完成;只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真正發(fā)揮了大腦的潛能,而且是無限的潛能。

家長期望孩子的人生道路其實是風險厭惡型的。律師啊,醫(yī)生啊,還有大學教授啊,是家長最期望孩子的未來職業(yè)。但是又有多少人放棄了醫(yī)生的道路,從事了自己真正喜歡的職業(yè)。棄醫(yī)從文的特別多啊,魯迅、余華、畢淑敏;從政的孫中山,從樂的羅大佑。只是舉了一些例子,人生經(jīng)歷豐富或許會更有樂趣,更有成就感吧。

說了這么多大道理,或許你還是為孩子的成績憂心忡忡,那么教育現(xiàn)在也多元化了吧。

越來越多的家長可以選擇國際學校、私立學校、民辦學校。越來越多的孩子放棄中國高考(微博),準備到國外學習。中國人可以負擔得起海外留學 (微博) 的費用了,這一切的變化就實實在在的發(fā)生在我們周圍。

無論外界如何風云變幻,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根本還是要尊重孩子的特質,如果公立教育不適合,換個環(huán)境;如果孩子不喜歡讀書,還有很多職業(yè)不需要成績。如果孩子注定要過不同于父母的人生道路,那么不要強加你的理想給他,做好我們自己,畢竟我們還在中,人生道路也很長。

最終,我們還是希望孩子一生幸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hongkao/718191.html

相關閱讀:中考數(shù)學答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