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能否成功,不僅僅取決于平日的積累和考場的發(fā)揮,填報志愿也尤為重要。首先,全面整合信息量。平常的學習情況、成績波動;孩子的心態(tài)性格、抗壓能力;統(tǒng)一考試的區(qū)縣排名、發(fā)揮情況;各個學校的招生政策、填寫要求;各種特色班的招生要求以及孩子的填報意愿、興趣愛好等,都是家長為孩子填報中考志愿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其次,綜合定奪目標校。中考志愿共有8個,但是能夠選擇的學校有十幾個,而且每個志愿還有兩個專業(yè),究竟應該如何分配?對于同一所學校,報普通班和實驗班算幾個志愿?填報志愿要拉開檔次,不同檔次之間“落差”多少才合適?每檔應該放多少學校,每個學校之間又該拉開多大差距……這些都是在填報志愿時需要綜合考慮的問題。填報中考志愿無疑是個重大的決策,需要在“風險”和“收益”間尋求最佳的平衡點,最大限度地擴大期望值。
再次,預知志愿的“反作用”。一般來說,中考志愿都是根據(jù)考生的具體情況填報的,但填報的志愿對于考生的備考和應考心態(tài)同樣具有反饋作用。志愿報高了,孩子的壓力更大還是動力更足?志愿報低了,孩子備考更輕松還是更松懈?所以,在填報志愿需要考慮的諸多因素中,家長必須要提前預知志愿對孩子應考心理的影響。一句話,填報志愿不是買彩票,不能聽天由命,需要運籌于備戰(zhàn)之期,決勝于中考之外。
最后,熟練掌握基本技能。填報中考志愿,是一項技術(shù)含量極高的工作:如何搜集理想學校的招生信息,如何解讀最新的中考政策,如何根據(jù)各區(qū)縣的分數(shù)段以及孩子的成績來確定在全區(qū)的排名……都是填報中考志愿前,家長必須掌握的技能。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分數(shù)雖然在不斷變化,但排名是相對固定的。因此,只有合理地計算排名才能為填報志愿提供最客觀的理論依據(j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hongkao/760479.html
相關閱讀:北京中考改革!5大學科的28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