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風補習班?超前教育急功近利害處多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中考復習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孩子的課我一般不太去聽,也聽不懂,有的家長每次都陪著孩子去上課,有些是跟著孩子一起學,有的家長沒地方可去,就坐在教室后面干自己的事。”一位姓張的學生家長對記者說,她的孩子在巨人學校上初二數(shù)學。

在培訓學校,老師都講了些什么?孩子們到底學到了什么?培訓機構的課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會有什么影響?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上課進度快,孩子理解起來有困難”

9月16日,記者隨初一學生欣欣(化名)進入一家培訓機構,并聽了一堂3小時的數(shù)學輔導課。“先講上次的課后作業(yè)。”下午1點半,李老師一邊玩轉著白板筆,一邊無精打采地說。很明顯,這位老師還沒有進入狀態(tài)。學生們也處于同樣的狀態(tài),中間不時有遲到的學生推門進來。

“第一題的答案是……很簡單,大家都會吧?”個別學生大聲附和著,李老師開始講下一道題。十道題很快講完,黑板上也沒有留下任何板書。這時,會做的同學自然高興,但做錯的同學卻無從得知正確的解題方法。

“下面,開始進入今天的內容,正負數(shù)計算。”李老師已經開始講新課。記者注意到幾個后排的同學還在琢磨著做錯的習題。

對于剛上初一的學生來說,剛剛開始接觸正負數(shù)。然而,在這個所謂“尖子班”的課堂上,李老師從開始講正負數(shù)加減乘除,到讓學生練習正負小數(shù)、正負分數(shù)、正負乘方的混合計算題,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每一步只講一個例題。

“這種課的進度就是快,學生理解起來是有些困難。所以我每次課都來旁聽,回到家再與孩子一起慢慢消化。”一位姓劉的家長課后告訴記者。

“學生在學校課堂上聽課是什么狀態(tài),在課外班也是一樣的,甚至還不如在學校課堂,有些學生課堂上的東西還沒有完全理解,課外班又塞給他許多東西,他就更加消化不了。”北京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數(shù)學教師馮艷說,有些自控力差的學生去課外班不但沒學好,反倒結識了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反而學到了一些不好的習慣。

“講課進度快,不利于孩子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

“我們尖子班的課比學校的課略深一些,進度也比學校超前一些,學校初中數(shù)學一般是學兩半,我們兩就能結束全部數(shù)學課程。我們的暑期課一般會提前學習下一個學期的內容。”巨人學校數(shù)學尖子班一位姓張的老師告訴記者。

下課了,與記者同乘一個電梯的女孩跟爸爸說:“我聽著有些費勁,尤其是后面東西太多,基本沒聽懂。”

“那課后作業(yè)怎么做啊?”記者隨即與這個女孩聊了起來。

“我們初一的課程比較多,學校的作業(yè)都做不完,哪有時間做課外班的作業(yè)。”女孩回答。

“她一周能擠出一個晚上看看就算不錯了。”女孩爸爸說。

記者聽了兩個班的數(shù)學課后感到,雖然尖子班與精英班老師講課進度和水平不盡相同,但老師的講課模式卻大同小異:一般情況下,老師先講上次課留的作業(yè)題,這個過程很快,馬上就會進入新課。記者注意到,新課一般也是講題,而留給孩子做題和思考的時間很有限,有些反應快的學生能跟上老師的進度,但大多數(shù)學生是似懂非懂的。

“這種授課方式時間長了,孩子們就不再積極思考,反正老師要講,記下方法就行了。一節(jié)課下來好像是講了不少,講的也挺難,但是不利于孩子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這種‘填鴨式’教學對孩子成長很不利。”馮艷說,“課外班講的題都是超前的或者是有難度的,許多內容與中考、與課改并不沾邊,只是憑空增加難度。而學校老師在課堂上比較注重知識點和基礎知識的掌握,即使講題也是注重解題方法的訓練,而不僅是講解題方法,而且學校老師注重啟發(fā)大多數(shù)學生,不會只重視少數(shù)學生。”

“跟風上補習班,影響孩子發(fā)展后勁”

牛牛是北京某實驗學校初三學生,從升入初中后就沒有再報過任何課外班,這與牛牛家長有很大關系。“現(xiàn)在的課外班老師絕大多數(shù)沒在正規(guī)一線學校任過課,不清楚大綱和學科邏輯,不是教得跑偏就是教得過深。”牛牛媽說,“很多上了課外班的孩子與沒上課外班的孩子比,從成績上沒看出多大優(yōu)勢,家長浪費了多少錢暫且不論,關鍵是分散了孩子的精力,耽誤了孩子的時間。”

有的學生本來學得挺好的,參加課外輔導后反而成績下降。

馮艷說:“去我班上有一位學生本來學得不錯,考某重點校應該沒有問題,中考前,家長給她報了個‘一對一’輔導,想給孩子再提高一下成績,孩子從中考前幾個月就不來學校了,幾個月后,孩子參加中考,成績很不理想,本來十拿九穩(wěn)的那個目標學校沒考上,還花了1萬多元,家長事后非常后悔。”

馮艷說,許多課外班尤其是暑期班只是把一個學期要學的內容壓縮到10次課,知識的形成過程沒有了,只有結論、應用,學生表面上好像會了,實際上是囫圇吞棗,并沒有真正消化,真正用時并不能得心應手。

湖北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葉顯發(fā)說:“當前,很多家長一味追求學業(yè)成績的優(yōu)秀,盲目跟風,讓孩子補習或者培優(yōu),這很可能提前透支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最終會影響孩子的發(fā)展后勁和持續(xù)競爭力。”他建議,對待孩子的教育,不能太急功近利,“未來的人才不是只偏重學業(yè)成績的,而是趨向多元化的考核標準,所以培養(yǎng)孩子綜合素質才是正確的選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hongkao/816115.html

相關閱讀:中考英語完型填空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