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審清題意?忌鷮懽鲿r一定要有強烈的審題意識。首先,要讀懂材料。如2009年高考安徽卷的“彎道超越”,考生在寫作時要明確兩個方面,一是“彎道”,既可實指困難大、變數(shù)多的賽車彎道,也可虛指人生道路上的一些關鍵點,是一個“特殊的階段”,充滿著各種變化的因素,極具風險性、挑戰(zhàn)性,同時也充滿機遇?梢,這個“彎道”含有比喻義和引申義。二是“超越”,就是超出、越過之意,如超越障礙、解決疑難、走出險境等。這兩個方面合在一起,就是要在困境、轉型、變化的關鍵時刻,抓住機遇,戰(zhàn)勝自我,奮發(fā)向前。其次,要辨析概念,扣住題眼。如2009年高考江蘇卷的“品味時尚”,考生在寫作時就要理解“時尚”的內涵,“當時的風尚,時興的風尚”,它的主要特征體現(xiàn)在審美、創(chuàng)意、時興、有人認同和追求?忌梢赃x取“時尚”的事物、生活、理念來“品味”,也可以把“時尚”作為廣義的文化現(xiàn)象來“品味”。同時,要把握住題眼“品味”,寫作的重點要放在“品味”兩個字上面,“品味”就是“仔細體會,玩味”。最后,用好提示語,把握好材料的感情導向。如2009年高考江西卷的關于蔡銘超以高價拍下銅獸首的材料,考生就要全面地把握材料所含信息,體會命題的含意。材料中的信息要點有四:(1)國人強烈反對拍賣圓明園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銅像;(2)佳士得拍賣行仍將其在巴黎拍賣;(3)蔡銘超高價拍下這兩件文物,但事后拒絕付款,造成流拍;(4)人們對此有種種議論。通過對信息的整合分析,就可以揣摩出命題人的意旨,就是要考生對文物造成流拍、稱了國人之愿的蔡銘超的行為發(fā)表支持性、肯定性看法。只有把握了這個主旨,下筆才不會跑題,觀點才不會偏離題意。試想,誰要是逆國人之愿去對蔡銘超發(fā)表批判性、否定性的觀點,能得到公眾的認可嗎?
本文來自:右腦記憶方法
2.積累素材。貫穿整個復習過程,應堅持不懈做好的一項工作,就是強化素材的積累。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缺少豐厚的積累,考生是無法寫出文質兼美、大氣磅礴的文章的?忌鷳⒁夥e累如下八個方面的素材:(1)鋪敘美好的親情和友情的;(2)描摹美麗的景物和感人的場面的;(3)關注現(xiàn)實生活的熱點的;(4)熱愛有品位的文化藝術的;(5)省察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的;(6)歷練人生觀念、思想方法的;(7)了解前沿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的;(8)展望、預測美好的未來的。同時考生還要明確素材積累的多種途徑。如對“借”這一素材就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積累:
從課本:(1)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勸學》)(2)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從生活:船要遠航,離不開帆和槳,帆使船借助風力,槳使船產(chǎn)生動力。
從自然:(1)紫藤蘿和牽;,雖然沒有挺拔的軀干,卻憑借枯樹和籬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麗;籬笆和枯樹,本無美麗可言,卻憑借牽;ê妥咸偬},成就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2)月亮本來是不發(fā)光的,它借助太陽光才有了自己的陰晴圓缺。
從歷史:(1)諸葛亮巧借東風;(2)蕭規(guī)曹隨。
從名人名言:如牛頓說:“我之所以比笛卡兒看得遠些,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