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從事語文教學多年的老教師曾發(fā)出過這樣的感慨: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寫的作文還有些真情實感,富有童趣,到了小學五、六年級,作文作得比以前熟練了,反倒陷入了一個個寫作套路,文章千人一面。
小學生如此,中學生作文更是如此,材料陳舊、內(nèi)容雷同現(xiàn)象嚴重,學生在學會了一些寫作方法和規(guī)律后,反而被這些方法和套路束縛住了自己的思想,在作文時便人云亦云,落入俗套中去了。
學生在初學寫作時肯定要掌握一些套路和規(guī)范,這些套路能幫助學生盡快適應作文寫作,但在學生升入四年級以后,有了一定寫作能力,就應該在遵循一定的寫作規(guī)范之余,培養(yǎng)起自己獨有的寫作特色。每個學生的經(jīng)歷和其他人都不一樣,在寫作時更好地表現(xiàn)出自己,才能脫出窠臼,寫出新意。
個人的寫作特色首先來源于每個人不同的經(jīng)歷和寫作素材的積累。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都會有一些自己最熟悉最擅長的東西。有這樣一種說法:“每個學生都應該有一盆屬于自己的泥土。”意即學生通過多年的語文學習,都應該有對自己有著較深影響的文學性的東西存在。即使有些學生平時的積淀較少,手中只掌握一些大眾化的、人人皆知的材料,也可以妥善運用,通過寫作角度的不同,將這些材料寫出新意。在材料的運用上創(chuàng)新可以充分的體出一個考生的敏銳性和深刻性,也是學生最易掌握的創(chuàng)新方式。
其次,在寫作中要突顯個人感情和觀點。不少中小學生作文在文章描寫時缺乏感情,只在結(jié)尾處套幾句空話來應和題目和開頭,這樣的文章簡單粗糙、生硬無味,寫得再多對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也沒有幫助。在寫作時應當有自己的思維,融入自己的感情。即使中小學生的思想感情略顯稚嫩,這種童真的感情也足以移人,遠比寫空話、套話更易出眾。
中小學生作文陷入作文套路,沒有自身特色的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寫作能力低。由于中小學生寫作能力本身就不高,日常學習負擔又較重,練習寫作的時間少,在有作文作業(yè)和考試時就容易用敷衍了事,照搬一些寫作套路,而不愿多動腦花些時間寫出有新意,有個人特色的真作文。
要改變中小學生寫作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其根本解決方法就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讓學生自己愿意寫作,而不是為了應付老師和考試敷衍了事。只有學生學會寫作,用心寫作,才能避開千篇一律的寫作套路,做到我筆寫我心,寫出自己的風格與特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uowen/xiezuo/16911.html
相關(guān)閱讀:記敘文寫作體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