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翻譯作文
《夸父逐日》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故事,故事出自于《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
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夸父族其中一個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里面,于是就開始逐日。他口渴的時候喝干了黃河、渭水,準備往北邊的大湖(或大海)去喝水,奔于大澤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鄧林,成為桃花源;而他的身軀化作了夸父山。
中文名 夸父逐日 作品出處 《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 故事載體 神話故事 字作品數(shù) 37字
故事典故
典故之一
夸父與日逐走①,入日②?视蔑嫝郏嬘诤游饥,河渭不足,北飲大澤⑤。未至⑧,道渴⑨而死⑥。棄⑩其杖,化為鄧林⑦。[1]
典故出自于——《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
典故之二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際?视蔑嫝,赴飲河渭。河渭④不足,將走北飲大澤⑤。未至⑧,道渴⑨而死⑥。
典故出自于——《列子·湯問》
注釋譯文
“典故之一”譯文
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2]
“典故之二”譯文
相傳古代勇士夸父身材魁梧、力大無窮,認為世界上沒有做不成的事情,他拿著手杖去追趕太陽,他翻過許多座山,渡過很多江河,累得精疲力盡也沒有趕上太陽。他還是不死心,一直堅持找,直到他快到大湖邊時,他因勞累過度而死。
文本注釋
1、逐走:競跑,賽跑。
2、逐:競爭。走:跑。
3、入日: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
4、欲得飲:想要喝水解渴。
5、河、渭:即黃河,渭水。
6、北飲大澤:大湖。傳說縱橫千里,在雁門山北。北:方位名詞用作狀語,向北方,向北面。
7、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
8、鄧林:地名,今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鄧林即“桃林”。
9、未至:沒有趕到。
10、渴:感到口渴。
11、棄:遺棄。
12、為:成為。
13、逐日:追逐太陽。
14、于:到。(飲于河、渭中的于,應譯為到,介詞)
15、大澤:大湖。
16、足:夠。(因為足的意思等同于夠,所以 足夠:同義復合詞)
詞語活用
北飲大澤
北:名詞作狀語,向北。
道渴而死
道:名詞作狀語,在半路上。
古今異義
①夸父與日逐走
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②飲于河渭
河:古義:指黃河。 今義:泛指所有河流。
一詞多義
飲:①欲得飲 飲:名詞,飲食,食物和水。
②飲于河、渭飲: 動詞,喝。
故事人物
夸父
傳說夸父是峨嵋山上一個夸父族的首領,他身材魁梧、力大無窮。為了弄清太陽在一年四季對農(nóng)作物的影響,能夠讓人們合理利用陽光以及熟悉大自然的規(guī)律,夸父拿一根桃木棍兒從東至西測量日影定四季,再從黃河和渭河的漲水痕跡上標出最高洪水的水位,這樣可以對農(nóng)作物提供耕種參考。至于為什么拿桃木棍兒,那可能是古代人迷信,為了避邪。說起來,夸父應是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家的鼻祖。他從東至西到達靈寶市西部,后來壽終于此。[3]
作品鑒賞
主題思想
《夸父逐日》的主題思想即古代先民企圖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縛以及對生命永恒的渴求。
夸父是一個巨人型的神祗,而這一類巨人型神祗在中國古文化里是不多見的。這似乎可說明先民已認識到追趕、超越時間的艱巨性和重要性, 于是才賦予與日相逐的夸父以巨大的力量。至于夸父逐日的具體原因,在《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記載:“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可以窺視到夸父逐日的本質原因。在中國古文化里,后土乃幽冥之都,亡靈之在所。這樣,便產(chǎn)生了“夸父的所在地都是古代中國人觀念中的幽冥地獄,夸父是幽冥巨人”的合理推論。
夸父較一般人更容易感受到時間對生命的壓迫,而其對死亡的恐懼感以及對生命永恒的渴求也自然要比常人強烈得多。
而“超越死亡的唯一建釋便甚與太陽相隨同行,脫離有限的死海,加入無限的宇審環(huán)。
”因此,這種來自時間的壓迫,來自死亡的恐懼感以及對命永恒的渴求,就是夸父“不量力”而逐日的根本原因所在。其實,所謂的“夸父不量力”,一方面說明了客觀上人類自然生命最終難以沖玻時間即生命有限的束縛,同時也是中國文化中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在夸父身上的體現(xiàn)。所以,夸父雖然最后失敗了,但在后人眼中,他依然是英雄,千百年后依然受到人們的推崇與愛戴。
夸父逐日的失敗,表面上是由于飲不足而道渴而死,但其真正原因并非如此。須知時間固然有使生命飽嘗死亡熬煎的痛苦的一面,卻又是生命不可缺少和不可離棄的因素。這正如恩格斯所說的,“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間和時間,時間以外的存在和空間外的存在,同樣是非常荒誕的事情”。海德格爾把人規(guī)定為“此在”,認為“此在的意義是時間性”。時間是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性,時間一旦被否棄,人類自身生命的存在也就被否棄。
夸父的失敗,表明了人類不可能直接與時間抗衡。由于死亡的恐懼和永恒的誘惑過于強大,人們希望從別的渠道與時間和死亡作間接的抗爭。于是,出現(xiàn)了“不死樹”。
“夸父逐日”中的杖化鄧林。關于“鄧林”,畢沅云注曰:“鄧林即桃林也,鄧、桃音近!薄渡胶=(jīng)·中山經(jīng)》亦有記載云:“夸父之山,北有桃林!薄渡胶=(jīng)·海外北經(jīng)》說博(夸)父國,“鄧林在其東,二樹木!
在中國文化里,“桃”具有特殊意義。陶淵明《桃花源記》使得“桃園”成為沒有生命憂慮的人間樂園的象征,而果實——“桃”,象征著生命長度的延伸——長壽?涓冈谘娱L生命的絕對長度上,因無法超越時間而失敗了,但他的這一愿望,最后卻又化為鄧(桃) 林,以幫助人類通過享樂(對桃果的食用)來增加生命的密度,從而相對延長生命的長度。在這個意義上,夸父實現(xiàn)了他的愿望。
杖化鄧林是夸父信念的持續(xù)存在, 鄧林也是人類生命的長青樹。這是夸父——悲劇英雄通過他虛死而實生的行動,傳達給人類的永恒意象。通過杖化鄧林,并以“尸膏”來將之養(yǎng)育,從而為后人提供增加生命密度的物質,夸父已獲得了綿綿不絕的生。
夸父使人類在生命——時間——生命的關系中,獲得了相對和諧與永恒。
在中國古籍中,有不少關于“不死山”、“不死樹”、“不死草”、“不死泉”的神話傳說記載。這本身就已表明了遠古之時先民對生命的有限、死亡的恐懼以及對生命永恒的渴求和信仰。
對于夸父逐日,陶淵明有詩云:“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俱至虞淵下,似若無勝負。神力既殊妙,傾河焉足有。余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后!碧諟Y明不認為夸父逐日是“不量力”,而視之為與時間抗爭的宏志,并且認為夸父逐日雖告失敗,但由于“杖化鄧林”即為后人提供物質資料而可以相對延長生命長度, 達到了與有限生命的抗爭目的,因而是“功竟在身后”。
先民對太陽與時間的崇拜與恐懼,構成了先民的心理因素,從而影響到先民們對生命與生死的看法。綜觀人類逐日等太陽系列神話,可知有限的人類生命強烈地向往生命永恒。
遠古先民,通過幻想、想象與逐日等神話來表現(xiàn)他們對生命——時間——生命的思考:有限的人類生命,強烈地向往永恒的時光。有限的個體生命,“飽嘗”時光流逝帶來的痛苦。人類為追求永恒的生命,不息作出卓絕奮斗。[4]
故事來源
《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夸父與日逐走,入日?视蔑嫞嬘诤游,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1]
《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大荒東北隅中,有山曰兇犁土丘。應龍出南極,殺蚩尤與夸父。”
《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大荒之中,有山名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涓覆涣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于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山海經(jīng)》對夸父的描述雖然簡單,但關于夸父的死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一說是渴死的;一說是被應龍殺死的。在同一本書中,卻有這樣矛盾的說法,郭璞認為:“死無定名,觸事而寄,明其變化無方,不可揆測!憋@然對此表示無法理解,后來的學者或認為是錯簡,或認為有兩個夸父,總之,很難給出令人滿意的答復。
夸父逐日動機與夸父之死
用后人的眼光來看,夸父對太陽的追逐是不可理喻的,所以《大荒北經(jīng)》說“夸父不量力”,顯然,“夸父不量力”這句話不是神話本身所包含的,而是《大荒北經(jīng)》的作者自己對夸父的評價。神話有著古老的傳承,但是到了《山海經(jīng)》撰寫的那個年代,人們已經(jīng)無法理解夸父逐日的動機了。
對于夸父逐日的動機,當代學者有人認為是先民對光明的追求,夸父類似于古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也有人認為夸父可能是遠古時代的一個巫師,逐日只是一種巫術儀式,夸父死于一次祈雨的巫術活動。從神話的傳播特征來看,第二種解釋可能比較接近神話的本意。
故事中的夸父應該是一個部落而不是一個具體的、簡單的人(夸父也可能是一個部落首領的名字)。從故事的表面來看,夸父是先逐日,然后口渴。而實際情況呢?可能恰恰相反,夸父應該是先口渴,然后才逐日。很多學者都認為,夸父時代一定是發(fā)生了非常嚴重的干旱,就像后羿射日故事中“十日并出”所描述的情景一樣,作為一個逐水而居的部落,尋找新的水源是部落生存的先決條件。于是,夸父開始了一場尋找水源的大遷徙,只是這次的遷徙并不成功,夸父(或者他的部落)消亡在了遷徙的途中。
遷徙必須選擇方向,而太陽的方位則是他們遷徙的依據(jù)。從故事的描述來看,夸父來到了禺谷,也就是日落的地方,因此他們可能是選擇向西遷徙。所以,所謂的夸父逐日其實是夸父依據(jù)太陽墜落的方向進行遷徙,遷徙的目的是為了尋找水源。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夸父真正追逐的不是太陽,而是水。關于夸父死因的解釋將進一步說明這個觀點。
夸父是渴死的、同時又是被應龍殺死的,這看似矛盾的記載曾經(jīng)讓我們糾結了上千年。然而,仔細分析,這兩個死因并不矛盾。殺死夸父的是應龍,應龍是黃帝的下屬,他所管轄的恰恰是水。從《山海經(jīng)》的“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芍瑧堅谀睦,哪里就有充沛的水,夸父是被控制水的人(或神)殺死的。應龍控制了水,夸父得不到水,所以渴死,當然也就可以說是應龍殺死了夸父,而其真實的含義是:應龍部落打敗了夸父部落。第一種死因,夸父是因為失去水源而死的,第二個死因是說明讓夸父失去水源的人是應龍,兩者其實一點也不矛盾。
根據(jù)《山海經(jīng)》的描述,應龍是先殺死蚩尤然后才殺死夸父的,那么,應龍是怎樣殺死蚩尤的?蚩尤是炎帝的殘部,黃帝與蚩尤曾經(jīng)在涿鹿發(fā)生過一次大戰(zhàn),《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載:“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边@是一次非常激烈的戰(zhàn)役,《山海經(jīng)》的描述也非常精彩,通過這個神話,我們可以看到應龍的作戰(zhàn)方式是“蓄水”,這很有意思,“蓄水”不是水攻,而應該是截斷水源,否則,很難理解“蓄水”如何用于作戰(zhàn);而蚩尤的應對則是“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從兩者的攻防可以看出,蚩尤只不過是通過祈雨來解決飲水問題,以此來瓦解應龍“蓄水”的圖謀。最后,黃帝派了天女魃,魃是何方神圣?魃是旱神,所過之處“赤地千里,滴水全無”,這樣蚩尤的降雨也斷了(雨止),所以最終蚩尤大敗。
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役,抽絲剝繭,漸漸顯露出其本來面目,不過是水源的爭斗:應龍蓄水;蚩尤降雨;魃致使干旱無雨;最終蚩尤無水而敗。所以說,應龍殺死蚩尤,蚩尤也是渴死的,這與應龍殺死夸父、夸父也是渴死的一樣,所以《山海經(jīng)》才將兩件事情一并提起。至此,夸父之死已經(jīng)真相大白,夸父的兩個死因只是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而已。應龍先后戰(zhàn)勝蚩尤與夸父兩個部族,使用的是同樣的方法;剡^頭來,再看看夸父逐日的故事,很明顯,夸父追逐的應該是水、而不是太陽了。[5]
故事傳說
遠古時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偉、高聳入云的高山。在山林深處,生活著一群力大無窮的巨人。他們的首領,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孫兒,“信”的兒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們身強力壯,高大魁梧,意志力堅強,氣概非凡。而且還心地善良,勤勞勇敢,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日子。
那時候大地荒涼,毒蛇猛獸橫行,人們生活凄苦?涓笧槭贡静柯涞娜藗兡軌蚧钕氯ィ刻於悸暑I眾人跟洪水猛獸搏斗。
夸父常常將捉到的兇惡的黃蛇,掛在自己的兩只耳朵上作為裝飾,抓在手上揮舞,引以為榮。
有一年的天氣非常熱,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在大地上,烤死莊稼,曬焦樹木,河流干枯。人們熱得難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紛紛死去。
夸父看到這中情景很難過,他仰頭望著太陽,告訴族人:“太陽實在是可惡,我要追上太陽,捉住它,讓它聽人的指揮!弊迦寺牶蠹娂妱褡。
有的人說:“你千萬別去呀,太陽離我們那么遠,你會累死的!
有的人說:“太陽那么熱,你會被烤死的!
夸父心意已決,發(fā)誓要捉住太陽,讓它聽從人們的吩咐,為大家服務。他看著愁苦不堪的族人,說:“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陽剛剛從海上升起,夸父告別族人,懷著雄心壯志,從東海邊上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邁開大步追去,開始他逐日的征程。
太陽在空中飛快地移動,夸父在地上如疾風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過一座座大山,跨過一條條河流,大地被他的腳步,震得“轟轟”作響,來回搖擺。
夸父跑累的時候,就微微打個盹,將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餓的時候,他就摘野果充饑,有時候夸父也煮飯。他用三塊石頭架鍋,這三塊石頭,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幾千米高。
夸父追著太陽跑,眼看離太陽越來越近,他的信心越來越強。越接近太陽,就渴得越厲害,已經(jīng)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但是,他沒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勵著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陽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幸福了。”
經(jīng)過九天九夜,在太陽落山的地方,夸父終于追上了它。紅彤彤、熱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頭上,萬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夸父無比歡欣地張開雙臂,想把太陽抱祝可是太陽熾熱異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黃河邊,一口氣把黃河水之水喝干;他又跑到渭河邊,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縱橫千里的大澤,大澤里的水足夠夸父解渴。但是,夸父還沒有跑到大澤,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涓概R死的時候,心里充滿遺憾,他還牽掛著自己的族人,于是將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頓時生出大片郁郁蔥蔥的桃林。這片桃林終年茂盛,為往來的過客遮蔭,結出的鮮桃,為勤勞的人們解渴,讓人們能夠消除疲勞,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6]
神話敘事
夸父作為人間英雄,其逐日而死的悲劇性結局、化為鄧林或者桃林的神話色彩。在《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中“夸父逐日”神話補充了更多背景性因素,其中包括夸父作為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的外在形象特征、其處于“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的地理位置,以及“后土生信,信生夸父”的身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日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涓覆涣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于此。
《海外北經(jīng)》與《大荒北經(jīng)》兩則“夸父逐日”神話相輔相成、相互補充,兩者共同構成了“夸父逐日”神話的完整敘事。
《例子·湯問》中的“夸父逐日” 神話與《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的敘事如出一轍: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shù)千里焉。
兩則神話的細微差別在于:《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中的“化為鄧林”在《例子·湯問》中具體化為“尸膏肉所浸,生鄧林”,《例子·湯問》并且描述了“鄧林彌廣數(shù)千里焉”的情景。
在《例子·湯問》“夸父逐日”前的“愚公移山”神話敘事中提到了“操蛇之神”,這個“操蛇之神”實際上就是《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中的“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 。
《列子·湯問》以“操蛇之神”為線索, 將“夸父逐日”與“愚公移山”神話聯(lián)系在一起, 而這“操蛇之神”恰恰暗示了《列子·湯問》“夸父逐日”神話對《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的延續(xù)與繼承。
《博物志·史補》中的“夸父”敘事與《列子·湯問》幾乎完全相同,只是敘事更為簡潔:昔夸父與日相逐走,渴欲飲于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策杖,化為鄧林。
《山海經(jīng)》不僅有“夸父逐日”的神話敘事,還有其他的“夸父”敘事。《山海經(jīng)》共有六處提到“夸父”,最早兩次提到“夸父”都不是以“夸父”為直接敘事主體,而是作為其他敘事主體的喻體, 第一次是在《北山經(jīng)》中說“梁渠之山”上有鳥,“其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囂,其音如鵲,食之已腹痛,可以止?”。
第二次是在《東山經(jīng)》。 作為直接主體最早出現(xiàn)于《中山經(jīng)》:“夸父之山,其木多棕?,多竹箭……。
在《海外北經(jīng)》中,“夸父”才與“逐日”聯(lián)系在一起,構成“夸父逐日”的神話敘事。
《大荒北經(jīng)》除了有“夸父逐日”神話敘事,還說到“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這與《大荒東經(jīng)》的“夸父”被殺構成呼應: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龍?zhí)幠蠘O,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shù)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從《山海經(jīng)》關于“夸父”的敘事看,“夸父”似乎與一種“名曰囂”的“鳥”具有相似的形象, 即“四翼、一目、犬尾”,同時還像某種獸;而“夸父之山”的形象則更具體地顯示,“夸父” 并非人,而是一種幅員遼闊、形狀與形態(tài)多變的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與山、鳥獸、林、水都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僅如此,“夸父”似乎還被“應龍”所殺,“應龍”殺“夸父”與旱、雨有關,“夸父”與“蚩尤”似乎是同類——這一切似乎意味著“夸父”并非逐日而死的人間英雄。
傳統(tǒng)的“夸父逐日”神話,沒有從神話敘事的源頭出發(fā),將“夸父”作為多重神話敘事的主體,而是將“夸父逐日”神話與其他“夸父”神話割裂開來,從而導致對“夸父逐日”神話的片面誤解,而造成這一誤解的源頭在于《列子·湯問》中單獨出現(xiàn)的“夸父逐日”神話。
從《淮南子》兩次提到的“夸父”看,“夸父”并不與“逐日”相聯(lián)系,而與風雨、“雷公”關系密切,并成為被“真人”“役”的對象,這與《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以及《大荒東經(jīng)》中“應龍”殺“夸父”的神話敘事一脈相承。
顯然,與《列子》一樣,《淮南子》的“夸父”神話也源于《山海經(jīng)》,只不過它沿用的是“夸父”被殺,而不是“夸父逐日” 。
《氏春秋·求人》中的“夸父”敘事既沒有沿用“夸父逐日”,也沒有沿用“ 夸父”被殺,而是沿用了《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關于“夸父之山”的敘事特征:人正之國,夏海之窮,衡山之上,太戎之國,夸父之野,禺強之所,積水、積石之山。
“夸父之野”與“夸父之山”如出一轍,這絕不是偶然的巧合!從古代文獻典籍關于“夸父”神話的敘事看,《列子》、《淮南子》、《呂氏春秋》諸書的“夸父”敘事皆源于《山海經(jīng)》。不僅如此,諸書關于“夸父”的敘事皆取《山海經(jīng)》“夸父”敘事的一方面或一部分!读凶印啡 翱涓钢鹑铡,《淮南子》取“夸父”被殺,《呂氏春秋》取“夸父之山”,將三書的“夸父”敘事合為一體,則可大致恢復《山海經(jīng)》關于“夸父”的整體敘事,其中尚且不含有《山海經(jīng)》將“夸父”作為喻體的兩則敘事。由此可以看出,《山海經(jīng)》是“夸父”神話敘事的源頭,古文獻關于“夸父”的種種敘事皆源于《山海經(jīng)》。[7]
各方反應
追日原因
《夸父逐日》故事,寓意深刻,說明“只有重視時間和太陽競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虛,這樣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將水當作知識的象征);也只有獲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時間競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時間”。
——楊公驥
夸父逐日是為了給人類采擷火種,使大地獲得光明與溫暖?涓甘恰氨I火英雄”,是中國的普羅米修斯。蕭先生的看法,頗有幾分浪漫色彩。還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種爭斗,夸父代表“水”,而太陽代表“火”。水神、火神相爭,水火不容?涓钢鹑盏墓适拢o人以豐富的想象,也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如何理解這個故事,已不僅僅是學術界關注的問題,而它積極的意義在于,人們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認識這個世界,去實現(xiàn)自己美好的追求。
——蕭兵
逐日意圖
夸父逐日實際上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次長距離的部族遷徙,是一次很有膽略的探險。但是,由于他們對太陽的運行和中國西北部地理狀況的認識是完全錯誤的,最終悲壯地失敗。
在遠古時期,任何一個部族在一個地方定居了相當長時間,其原始的,破壞性的勞動,必定會使那里的資源受到破壞并趨于枯竭。土地肥力下降或鹽堿化,狩獵和捕魚范圍增大而獲得的數(shù)量卻減少,諸如此類都是不可避免的,能獲得的食物和其它物資只會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一種選擇,部族必須遷徙,移居到新的,更好的地方。
夸父遇到這個問題時的決定是:向西,去太陽落下的地方——禺谷。
對夸父族內陸部族來說,作出這個決定卻是正常的。大地是球形的,地球繞太陽運轉以及中國西北部的地理狀況,他們一無所知。他們最多可能從靠近黃海、渤海的部族那里知道:東面,就是大海,太陽從海中升起。至于西面,盡頭是禺谷——太陽落下的地方。
夸父逐日擴寫作文
在古時候,人們還沒有火來照明,就只好在無邊的黑暗中,熬過一個又一個漫長的夜晚……
忽然有一天,不知從哪兒來了一個名叫夸父的巨人,聲稱他自己一個人就能把太陽逮住,牢牢地固定在天上。人們聽了無不拍手叫好。過了幾天,夸父到森林里砍了一顆大楊樹,把葉子和樹冠等去掉后,經(jīng)過幾天的精心打磨,一個手杖就應運而生了。
第二天,夸父收拾好行囊,拿上那根手杖,跟人們道了別,就上路了。夸父一路上翻山越嶺,一刻也不停歇地追著太陽跑?涓概馨,跑啊,手中的拐杖一下,一下地敲打著地面,為自己助力。嘴里還高聲吆喝到:“太陽,你快快給我站住!
傍晚,當夸父喘吁吁地跑到太陽落山的地方,準備伸手去抓太陽?墒牵柷擅畹囟汩_了,并散發(fā)出上千度的熱量使夸父口渴難忍,大汗淋淋,連伸手抓太陽的力氣都沒有了。沒辦法,夸父只好轉身去喝水。
夸父來到黃河邊,彎下腰來用手捧了一捧水,光這一捧水,就足足有1.5噸重!夸父毫不猶豫地喝掉了?墒,這1.5噸水絲毫不能緩解夸父的口渴。于是,夸父就一捧水接著一捧地舀水喝,可這些水還不夠?涓副闾手偷叫⊥鹊狞S河水,來到河中央,一頭扎進黃河水里,咕嘟咕嘟地喝開了。眨眼功夫,那滔滔黃河水就被夸父喝干了,就連河里面的魚兒也被夸父給一同消滅掉了。
夸父舔了舔嘴角的水,嘟囔道:“真不過癮,我還得把渭河的水喝光!闭f完,夸父大踏步地離開了。不一會兒,渭河的水也被喝光了,可還覺得不過癮,準備轉身去北邊喝大河里的水。
可是,事情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夸父在通往北邊大河的路上渴死了。他的手杖,變成了一片桃林。夏天,這片桃園里結的桃子十分香甜可口,鮮嫩多汁。人們高興地圍著這片桃園跳舞、唱歌,都說這是夸父為人們做的。
《夸父逐日》擴寫版作文
話說夸父死后,他化作了一座大山,而他的手杖化作了桃林,而過了五萬年,有一天,他的963重孫子夸生想去看他的祖宗,就到太陽落山的地方,正當他在祭拜的時候,刮了一陣風,他就被刮到懸崖下,撞到一塊石頭,他暈了5天5夜。
在他昏迷的時間,他夢到夸父,夸父述說自己的事,叫夸生繼承自己的事。夸生說恐怕自己沒有那種能力,夸父說沒關系,在一陣述說后,夸生答應后,就到桃林,他念了一些咒語后,桃林就又變作一只手杖,夸生拿完后,他就跑到太陽落山的地方,過了一段時間后,太陽來了,夸生使有全身力氣,把手杖扔到太陽的家,瑤池?渖湍靡粭l金鎖把太陽給鎖住了,所以,夸生完成了夸父的心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wzt/1222369.html
相關閱讀:我敬佩的一個人300字
這件事真讓我高興作文
石壕吏改寫_改寫石壕吏
心事作文_以心事為話題的作文
做家務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