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八年級物理上冊期末試題(人教版附答案和解釋)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八年級物理期末試題
一.單選題
1. 如圖所示,由不同物質(zhì)制成的甲、乙兩種實心球的體積相等,此時天平平衡。則制成甲、乙兩種球的物質(zhì)密度之比為
A.3?4B.4?3C.1?2  D.2?1
2. 托盤天平是科學實驗中常用的儀器,下列關于其使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稱量物體前首先應估計被測物體的質(zhì)量,以免超過量程
B.稱量物體前一定要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再將天平調(diào)平后才可以稱量
C.稱量時,移動游碼,相當于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
D.判斷天平橫梁是否平衡,不一定要等指針完全靜止下來
 3. 要測量一枚郵票的質(zhì)量,下列測量方法中正確的是
A.把一枚郵票直接放在天平左盤里測量
B.測量一枚郵票和一塊鐵塊的質(zhì)量,然后再減去鐵塊的質(zhì)量
C.測量100枚相同郵票的質(zhì)量,然后除以100          D.無法測量
 4. 如圖所示,對下列光學現(xiàn)象的描述或解釋錯誤的是(    )
 
A.圖(a)中漫反射的光線盡管雜亂無章,但每條光線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圖(b)中木工師傅觀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特點
C.圖(c)所示炎熱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樓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現(xiàn)象造成的
D.圖(d)所示是太陽光經(jīng)過三棱鏡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況
 5. 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光的折射現(xiàn)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因而物體經(jīng)凸透鏡所成的像總是縮小的
C.無論物體離平面鏡遠或近,它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終不變
D.凹面鏡對光起發(fā)散作用,凸面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6. 用圖象可以表示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如圖用來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 在標準大氣壓下,萘的熔點是80℃,則此溫度下的萘( )
A.一定是固態(tài)   B.一定是液態(tài)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8. 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是近視眼,用乙模型矯正
B.甲是遠視眼,用乙模型矯正
C.甲是近視眼,用丙模型矯正
D.甲是遠視眼,用丙模型矯正
9. 下列光路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二.多選題
1. 下面是小紅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時得出的一些結(jié)論,這些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 )
A.焦點是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
B.距透鏡二倍焦距處是凸透鏡成縮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點
C.物體通過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體越靠近焦點成的像越大
D.物體通過凸透鏡成虛像時,物體越靠近焦點成的像越大
2. 下列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給冰加熱,冰的溫度不一定升高     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間,水將會結(jié)冰
C.放入冰箱冷凍室的罐裝飲料易爆裂,是由于水結(jié)成冰后體積變大的緣故
D.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氣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3. 小轎車駕駛室內(nèi)裝有冷暖空調(diào),可使駕駛室內(nèi)冬暖夏涼,但是在使用空調(diào)過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響視線,對此敘述正確的有( )
A.冬天,玻璃模糊屬于液化現(xiàn)象          B.夏天,玻璃模糊屬于汽化現(xiàn)象
C.這一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要放熱
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駕駛員應該用干抹布在駕駛室內(nèi)擦拭
4. 小明家為了防盜,在家中的門上裝了一個“貓眼”,他在屋內(nèi)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個正立縮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卻看不清屋內(nèi)的小明,則“貓眼”應該是( )
A.凸鏡         B.凹鏡         C.凹透鏡        D.凸透鏡
5. 體積和質(zhì)量都相等的鐵球、銅球和鉛球,已知ρ鐵<ρ銅<ρ鉛,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如果鐵球是實心的,則銅球和鉛球一定是空心 
B.如果銅球是空心的,則鐵球可能空心,鉛球一定是空心
C.如果鉛球是空心的,則鐵球可能實心,銅球一定是空心
D.三個球都可以做成實心的
6. 分別由不同物質(zhì)組成的三個實心體甲、乙、丙,它們的體積和質(zhì)量的關系如圖所示,由圖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物質(zhì)的密度是1.0×103kg/m3           
B、甲物質(zhì)的密度最小
C、甲物質(zhì)的密度是丙的兩倍            
D、質(zhì)量越大的物體密度越大
 7. 小明自制了一個簡易投影儀(如圖8),在暗室中將印有奧運五環(huán)(紅、黃、藍、綠、黑五色環(huán))標志的透明膠片,貼在發(fā)白光的手電筒上,并正對著焦距為10cm 的凸透鏡。調(diào)整手電筒、凸透鏡、白色墻壁之間的位置,在墻上得到了一個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手電筒與凸透鏡的距離應小于10cm ,且膠片應正立放置
B、手電筒與凸透鏡的距離應大于10cm小于20cm ,且膠片應倒立放置
C、能從不同角度看到墻上五環(huán)標志的像,是因為光在墻面上發(fā)生的是漫反射
D、將白色的墻上蒙上一層紅布,可以看到奧運標志的像中五環(huán)的顏色只有紅色和黑色
8. (多選)投影儀中螺紋透鏡組的作用( )
A.使光線會聚                             B.相當于一個焦距比較短的凸透鏡
C.使射向投影片的光線亮度增強             D.起聚光鏡的作用
9. 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發(fā)現(xiàn),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為5cm時,凸透鏡成正立的像;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為8cm時,成倒立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為3cm時,成放大的實像
B.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0cm時,成放大的實像
C.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3cm時,一定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D.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7cm時,一定成倒立、縮小的虛像
三.主觀題
1. (9分)小明利用托盤天平、量筒、燒杯和水來測量一正方體金屬塊的密度。實驗步驟如下:
A.用細線將金屬塊拴好,輕輕放入量筒內(nèi)的水中,測出水和金屬塊的總體積V總。
B.計算金屬塊的密度。
C.往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測出水的體積V水。
D.用天平稱出金屬塊的質(zhì)量m。
⑴上述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_____。
⑵為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小明設計了實驗記錄表格(如下表)。當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時,發(fā)現(xiàn)表格少設計了一項,該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當天平平衡時,盤中砝碼和游碼如圖甲,該金屬塊放入量筒前、后的情況如圖乙、丙所示,則金屬塊的體積是      cm3,此金屬塊的密度是      kg/m3.
⑷指出“往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中“適量”的確切含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實驗中,如果小明沒有將游碼完全調(diào)到零刻線就開始調(diào)節(jié)天平平衡,然后測量小石塊的質(zhì)量,再測小石塊的體積。那么他最后測得的小石塊的密度比真實值____(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
⑹小明在評估實驗過程時想到:測量本實驗中金屬塊的體積,如果不用量筒和水,而用____這一測量工具,測出金屬塊的____,就可以算出金屬塊的體積,這樣實驗過程將更為簡便。
 2.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由圖甲可知,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_____?.
(2)如圖乙改變蠟燭的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線,再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的實像(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
(3)小芳同學在實驗中,她按如圖裝配儀器 (圖中F點是焦點,H點是2倍焦距處),此時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                      ;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應把蠟燭
向        調(diào)(填“上”、“下”);調(diào)節(jié)好蠟燭的高度后,她把蠟燭移到A點,此時光屏上的像很模糊,為了得到清晰的像,應把光屏向       移動(填“左”或“右”)。
(4)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先后把蠟燭放在abcd四點并分別調(diào)整光屏的位置,如圖探究后他總結(jié)出下列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

A.照相機是利用蠟燭放在a點  的成像特點制成的
B.放大鏡是利用蠟燭放在b點  的成像特點制成的
C.幻燈機是利用蠟燭放在d點的成像特點制成的
D.蠟放在b點成的像比它放在c點成的像大
 3. 在做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保持透鏡的位置不變,后先把蠟炬放在a.b.c.d.e.g 各點,如圖所示,分別調(diào)整光屏的位置,則:
(1)把燭焰放在______點時,光屏上出現(xiàn)的實像最大.
(2)把燭焰放在______點時,光屏上出現(xiàn)比燭焰小的實像;照相機、幻燈機中的______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制成的.
(3)把燭焰放在______點時,在與物體同側(cè)成正立.放大的像.
(4)光屏上出現(xiàn)倒立.等大的實像時,測得燭焰到透鏡的距離為20cm,這個透鏡的焦距是______cm.
(5)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變短了,要使蠟燭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應該將光屏向______移動.
4. 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蠟的熔化過程的實驗裝置.器材有:冰、蠟、熱水瓶、試管、燒杯、鐵架臺(帶鐵夾)、攪棒、秒表、溫度計、水.
(1)圖乙是___________(選填“冰”或“蠟”)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圖丙所示溫度計顯示的是蠟某時刻的溫度,它的示數(shù)是___________℃.
(2)在冰和蠟熔化過程中,如果將試管從燒杯中拿出來,冰和蠟停止熔化.將試管放回燒杯后,冰和蠟又繼續(xù)熔化.說明固體熔化時需要____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5. 如圖是某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實驗前該同學事先設計了實驗方案,請你幫他填寫完整:
(1)實驗要選取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的兩只蠟燭,目的是為了比較蠟燭的像與蠟燭的______關系.
(2)要想取得較好的實驗效果,實驗最好選擇在______(選填“較亮”或“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中所用的玻璃板越______(選填“厚”或“薄”)越好.
(3)他認為把玻璃板放在方格紙上進行比較好,主要優(yōu)點在于便于測量物與像到______的距離.
(4)實驗中他用白紙做屏幕放在所看到的蠟燭的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側(cè)直接觀察白紙,結(jié)果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像,從而知道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5)在玻璃板前點燃蠟燭,然后用另外一支未點燃的蠟燭在玻璃板后來回移動,眼睛在玻璃板______(選“前”或“后”)觀察,找到像的位置后,測量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

實驗次數(shù) 物距/cm 像距/cm
第一次 9.0 9.0
第二次 13.5 13.5
第三次 15.0 15.0
6. 一組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一側(cè),看到玻璃板后有蠟燭的像。

(1)此時用另一個完全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的紙面 上來回移動,發(fā)現(xiàn)無法讓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圖甲)。你分析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
                                   。  
(2)解決上面的問題后,蠟燭B與蠟燭A的像能夠完全重合,說明                  。
(3)圖乙是他們經(jīng)過三次實驗后,在白紙上記錄的像與物對應點的位置。接下來他們連接像與物對應點,分別測量出兩點到鏡面距離,這樣做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們發(fā)現(xiàn),旁邊一組同學是將玻璃板和蠟燭放在方格紙上進行實驗的。你認為選擇白紙和方格紙哪種做法更好?說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
 
7. 如右圖所示,是錫的熔化和凝固的圖象,根據(jù)圖象回答:
 
(1) 錫的熔點是______℃,凝固點是______℃。
 (2) 在BC段,錫處于____________狀態(tài);
在DE 段,錫處于________狀態(tài)。
 (3) 錫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過程
中要______熱,但溫度_______。
(4) 錫從10min到12min這段時間內(nèi)進行的
   物態(tài)變化是___________。

8.
學習汽化時,同學們做了“觀察水的沸騰”實驗

(1)如圖甲所示是小強測量正在加熱的沸水溫度時的情形,指出他操作的錯誤:______.
(2)某小組實驗時給水加熱,當水溫升到9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水溫,有關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所示:

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溫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99
他們觀察到當水加熱到99℃時水開始沸騰,繼續(xù)給水加熱,水的溫度______.
(3)水沸騰時的情況如圖______(選填“乙”或“丙”).
9. (6分)一個空瓶子的質(zhì)量是150g,當裝滿水時,瓶和水的總質(zhì)量是400g;當裝滿另一種液體時,瓶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是350g。求:
⑴這個瓶子的容積
⑵液體的密度 

10. (8分)為了判斷一個小鐵球是不是空心的,小明同學用天平、量筒和水測得如下數(shù)據(jù):
⑴通過計算判斷該小鐵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
⑵若小鐵球是空心的,則空心部分的體積為多大?
⑶若在小鐵球的空心部分注滿水,則整個鐵球的總質(zhì)量是多少?(ρ鐵=7.9×103kg/m3)
 
 

---------答題卡---------
一.單選題

1. 答案: D
1. 解釋:
D
【解析】
試題分析:左右兩盤各去掉一黑一白兩個小球,則左盤剩余一個黑球,右盤剩兩個白球。再根據(jù)ρ=m/v可知質(zhì)量相等時密度與體積成反比,一個黑球的體積與兩個白球體積之比是1?2,那么兩種球的物質(zhì)密度之比為2?1。故選D
考點:密度
 

2. 答案: C
2. 解釋:
C
【解析】
試題分析:使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的質(zhì)量時,應首先估計被測物體的質(zhì)量,若超過天平的量程,一是測不出物體的質(zhì)量,二是可能損壞天平;稱量物體前一定要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再將天平調(diào)平后才可以稱量,以防止造成測量的錯誤;稱量時,移動游碼,相當于向右盤里添加砝碼;判斷天平橫梁是否平衡,既可以看指針是否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也可看指針左右擺動的幅度是否相同。故選C
考點: 托盤天平的使用
 

3. 答案: C
3. 解釋:
C
【解析】
試題分析:天平的感量大于一枚郵票的質(zhì)量,無法用天平稱出一枚郵票的質(zhì)量,應用累積法測量,測量100枚相同郵票的質(zhì)量,然后除以100。這樣可以減小誤差。故選C
考點:累積法測物理量
 

4. 答案: C
4. 解釋:
C
【解析】
試題分析:所謂漫反射,只是說反射面不是光滑的,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由無數(shù)個很小的平面鏡組成的,當光線照過來時,這些很小的平面鏡在反射光,每一次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A正確。木工師傅觀察木板的平整,就是利用了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B正確。海市蜃樓屬于典型的光的折射,當太陽光經(jīng)過三棱鏡后,會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靠近棱鏡頂角端是紅色,靠近底邊的一端是紫色,所以D正確。只有C認為海市蜃樓是光的反射,這種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考點: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及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的實際應用
 

5. 答案: C
5. 解釋:
C
【解析】
試題分析:在光的折射現(xiàn)象中,只有當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而當光由水中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就會大于入射角,所以A說法錯誤,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是正確的,但說物體經(jīng)凸透鏡所成的像總是縮小的,這種說法錯誤,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u>2f,f<v<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u=2f,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f<u<2f,v>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u=f,不成像,u<f,v>u,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所以B錯誤,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成正立等大虛像,像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關于平面鏡對稱,所以C說法正確,我們說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而凸面鏡對光起的是發(fā)散作用,凹透鏡對光起發(fā)散作用,而凹面鏡對光起的是會聚作用,所以D錯誤,只有C正確符合題意。
考點:光的折射定律,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平面鏡成像特點。
 

6. 答案: B
6. 解釋:
分析:對于v-t圖象,要讀出隨時間的變化速度如何變化;對于s-t圖象,要讀出隨著時間的變化路程如何變化,從而找到符合勻速直線運動的圖象.
解答:解:對于v-t圖象:
隨時間的增大,①速度不變,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④速度均勻增大,表示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
對于s-t圖象:
隨時間的增大,②路程不變,表示物體靜止;③路程均勻增大,路程和時間的比值為常數(shù),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所以圖象①③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選B.
點評:圖象能很直接的反應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對于圖象題,首先看清兩個坐標軸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順著圖象看隨橫坐標軸變化,縱坐標軸如何變化,找到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
7. 答案: D
7. 解釋:
分析:對于晶體來講,在熔點(凝固點)時,物質(zhì)有三種存在的可能(1)固體,(2)固液共存,(3)液體.
解答:解:萘是晶體,在熔點80℃時,萘有三種存在的可能:
(1)尚未熔化,全部是固體;(2)已經(jīng)開始熔化,但是沒有完全熔化,此時為固液共存;(3)全部熔化,溫度未曾升高,全部是液體;
故選D.
點評:對于晶體來講,在熔點(凝固點)時,物質(zhì)有三種存在的可能(1)固體,(2)固液共存,(3)液體,三種狀態(tài)都有能,而不一定是某一種狀態(tài).
8. 答案: C
8. 解釋:
分析:正常人眼的晶狀體的焦距調(diào)節(jié)功能很強,所以物體的像總能成像在視網(wǎng)膜上.當晶狀體的凸度過大,其焦距變短,像落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應戴凹透鏡進行矯正;當晶狀體變的扁平時,其焦距變長,像落在視網(wǎng)膜的后方,應戴凸透鏡進行矯正.
解答:解:由圖甲可知,該眼為近視眼,應選用圖丙進行矯正.
故選C.
點評:本題的意圖是讓學生了解近視眼的成像特點及矯正方法.
9. 答案: A
9. 解釋:
分析:(1)凸透鏡三條特殊光線的作圖:①通過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②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將過焦點.③過光心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
(2)凹透鏡三條特殊光線的作圖:①延長線過另一側(cè)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②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③過光心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
解答:解:A、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將過焦點,故該選項正確;
B、通過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故該選項錯誤;
C、延長線過另一側(cè)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故該選項錯誤;
D、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故該選項錯誤.
故選A.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有關透鏡的光路圖的畫法,首先要判斷透鏡的類型,然后根據(jù)三條特殊光線的特征,選出正確的選項.

二.多選題

1. 答案: A, B, C, D
1. 解釋:
分析:要解決此題,首先要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當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當f<u<2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當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解答:解:由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當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當f<u<2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可得距透鏡二倍焦距處是凸透鏡成縮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點,
由當f<u<2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當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可得焦點是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
由當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可知物體通過凸透鏡成虛像時,物體越靠近焦點成的像越大.
故選ABCD.
點評:此題是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要熟記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特別是成像特點與物距之間的關系.在掌握規(guī)律的同時要善于總結(jié),找出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放大實像和縮小實像的分界點,以及成像特點、像距和物距的關系.成實像時:物像異側(cè),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粑锞鄿p小,像距增大,像變大.
2. 答案: A, C
2. 解釋:
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知道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
掌握晶體凝固的條件:達到凝固點但要繼續(xù)放熱.
掌握凝華現(xiàn)象:物質(zhì)由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
解答:解:A、冰是晶體,所以冰在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所以A說法正確.
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間,水可以達到凝固點,但不能向外放熱,而無法結(jié)冰.所以B說法錯誤.
C、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水結(jié)成冰時,體積增大,所以C說法正確.
D、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所以D說法錯誤.
故選A、C.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溫度與熱量的關系,并且考查了凝固的條件.同時還考查了生活中的凝華現(xiàn)象.
3. 答案: A, C
3. 解釋:
分析:解決此題的關鍵是知道物質(zhì)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稱為液化,水蒸氣遇冷時會發(fā)生液化現(xiàn)象,液化過程需要放出熱量.
解答:解:A、冬天開空調(diào)時車內(nèi)溫度較高,車內(nèi)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的玻璃時會發(fā)生液化現(xiàn)象,在車內(nèi)玻璃表面形成白霧,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水蒸氣遇冷發(fā)生液化形成小液滴,屬于液化現(xiàn)象,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物質(zhì)在發(fā)生液化過程需要放出熱量,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夏天,車內(nèi)開空調(diào)時車內(nèi)溫度較低,車外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的玻璃時會發(fā)生液化現(xiàn)象,在車外玻璃表面形成白霧,所以要使玻璃清晰,駕駛員應該用干抹布在駕駛室外擦拭,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A、C.
點評:解決此類物態(tài)變化過程的實際分析題目,要結(jié)合物態(tài)變化及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xiàn)象進行分析.
4. 答案: C, D
4. 解釋:
分析:(1)貓眼實際上是一個光學系統(tǒng),它是由兩個透鏡組成的,物鏡即門外面的透鏡是凹透鏡,目鏡即門里面的透鏡是凸透鏡.
(2)門外的物體首先經(jīng)過凹透鏡成一個正立縮小的虛像;
(3)凹透鏡成的像作為物體再經(jīng)過凸透鏡成像.
解答:解:(1)凹透鏡的焦距極短,它將室外的人或物成一縮小的正立虛像,此像正好落在目鏡(凸透鏡)焦點之內(nèi),此時的目鏡起著放大鏡的作用,最后得到一個較為放大的正立虛像.
(2)人從外向內(nèi)看時,此時的門鏡相當于一個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的作用,所以看不到屋內(nèi)成像情況物鏡.
綜上分析C、D正確.
故選CD.
點評:現(xiàn)實生活中的很多光學儀器并不是單獨是由一個鏡子制成的,往往用到多個鏡子組合而成,如顯微鏡、望遠鏡、潛望鏡,以及題目中提到的貓眼等,記住其構(gòu)造是解決此題題目的關鍵.
5. 答案: A, B, C
5. 解釋:
分析:假設三球都是實心的,根據(jù)三球質(zhì)量相等,利用根據(jù)密度公式變形可比較出三球的實際體積大小,由此可知鋁球的體積最大,然后再對各個選項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若三球都是實心的,質(zhì)量相等,根據(jù)密度公式變形可知:
鐵球體積V鐵= ,銅球體積V銅= ,鉛球體積V鉛=
∵ρ鐵<ρ銅<ρ鉛
∴V鐵>V銅>V鉛
又因為三球的體積相等,所以銅球和鉛球一定是空心的,鐵球可能是實心,也可能是空心.
故選A、B、C.
點評:要判斷一個物體是實心的還是空心的,有三種辦法:
一是比密度,也就是算出這個物體的密度,和構(gòu)成這個物體的這種物質(zhì)的密度進行對比,小于這種物質(zhì)密度就說明這個物體是空心的;
二是比體積,也就是算出構(gòu)成這個物體的這種物質(zhì)的體積,和物體的實際體積比較,小于物體的實際體積就說明這個物體是空心的;
三是質(zhì)量,也就是算出和物體體積相等的這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和物體的實際質(zhì)量進行比較,大于物體的實際質(zhì)量就說明這個物體是空心的.
6. 答案: A, C
6. 解釋:
AC
 【解析】略
 

7. 答案: B, C, D
7. 解釋:
B CD
 【解析】略
 

8. 答案: A, B, C, D
8. 解釋:
分析:螺紋透鏡中間厚邊緣薄是一個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會把燈光會聚照射到投影片上,使投影片更亮,投影成像更清晰.
解答:解:AB、螺紋透鏡組中間厚邊緣薄,相當于一個焦距比較短的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兩個選項都符合題意.
CD、螺紋透鏡組放在燈泡和投影片之間,燈泡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螺紋透鏡把光線會聚在投影片上,使射向投影片的光線增強,所以螺紋透鏡組起聚光鏡作用.兩個選項都符合題意.
故選ABCD.
點評:掌握投影儀上平面鏡、螺紋透鏡、鏡頭、屏幕、燈泡等作用.
9. 答案: B,D
9. 解釋:
分析:(1)凸透鏡成像時,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的虛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時成倒立的實像.根據(jù)這個特點判斷凸透鏡焦距的取值范圍.
(2)確定出凸透鏡焦距的取值范圍,根據(jù)物距和焦距的關系再次確定凸透鏡成像的性質(zhì):
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解答:解: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為5cm時,成正立的像,所以5cm<f,
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為8cm時,成倒立的像,所以8cm>f,
所以5cm<f<8cm.
A、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為3cm時,u<5cm<f,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虛像.不符合題意.
B、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0cm時,f<8cm<u=10cm<2f,一定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符合題意.
C、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3cm時,若焦距小于6.5cm且大于5cm時,u=13cm>2f,則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若焦距等于6.5cm時,u=13cm=2f,則成倒立、等大的實像;若焦距大于6.5cm且小于8cm時,f<u=13cm<2f,則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所以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3cm時,可能成放大的實像,也可能成縮小的實像,還可能成等大的實像.故C錯,不合題意.
D、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7cm時,u>2f,所以一定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符合題意.
故選B、D.
點評:本題可以采用凸透鏡的焦距為具體數(shù)據(jù)的方法,比較物距和焦距的方法,判斷凸透鏡的成像情況.

三.主觀題

1. 答案:
(1)DCAB(或CDAB)    (2)水和金屬塊的總體積    (3)20   2.6×103
水能將金屬塊浸沒     水和金屬塊的總體積不越過量筒的量程
(5)偏大    (6)刻度尺   邊長

1. 解釋:
(1)DCAB(或CDAB)    (2)水和金屬塊的總體積    (3)20   2.6×103
水能將金屬塊浸沒     水和金屬塊的總體積不越過量筒的量程
(5)偏大    (6)刻度尺   邊長
【解析】
試題分析:(1)利用ρ=m/V測固體的密度時,如用量筒先測體積,固體上沾水,測得體積偏大,會導致測量結(jié)果偏小,所以應先測固體的質(zhì)量以減小誤差。
(2)利用排水法測金屬塊的體積,應知道初始水的體積及水和金屬塊的總體積。
(3)金屬塊的體積是V=V2-V1=40cm3-20cm3=20cm3,ρ=m/V=72g/20cm3=2.6g/cm3=2.6×103kg/m3.
(4)量筒使用時水既能將物體浸沒,水和物體的總體積又不能越過量筒的量程。
(5)如果小明沒有將游碼完全調(diào)到零刻線就開始調(diào)節(jié)天平平衡,相當于向右移動了游碼。
(6)正方體的體積可以通過刻度尺間接測量。
考點:密度的測量
 

2. 答案:
(1)10  (2)放大(3)焰心、透鏡中心、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上,右
(4)A

2. 解釋:
(1)10  (2)放大(3)焰心、透鏡中心、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上,右
(4)A
【解析】
試題分析:焦距就是指透鏡中心到焦點的距離,由圖甲可知,凸透鏡的焦距是60cm-50cm=10cm,則該題第一問為10cm,如圖乙改變蠟燭的位置,當使其位于35cm刻度線,再移動光屏,那么u=15cm,則符合f<u<2f,v>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所以第二問為放大,蠟燭凸透鏡光屏要在同一條直線上,且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我們通過觀察圖可知第三問造成像的位置偏高的原因就是焰心、透鏡中心、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再觀察圖知,蠟燭的位置偏低,應把蠟燭向上調(diào)節(jié),根據(jù)凸透鏡成實像的規(guī)律,物近像遠像變大,所以當把蠟燭移到A點,為了得到清晰的像,應把光屏向右移動,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u>2f,f<v<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滿足此原理,第四問當把蠟燭放在a點時,符合u>2f,f<v<2f,,所以A正確,根據(jù)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即u<f,v>u,幻燈機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即f<u<2f, v>2f,凸透鏡成實像的規(guī)律是物近像遠像變大,所以BCD都不對,只有A正確。
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3. 答案: d.
(2)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當把燭焰放在a點時,此時u>2f,光屏上出現(xiàn)倒立縮小的蠟燭的實像,照相機就是根據(jù)此原理制成的;
故a;照相機.
(3)由圖可知,g點位置小于焦距,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當把燭焰放在g點時,光屏上不能成像,在與物體同側(cè)可以看到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
故g
(4)光屏上出現(xiàn)倒立.等大的實像時,測得燭焰到透鏡的距離為20cm,即u=20cm=2f,則f=10cm;
故10.
(5)蠟燭變短后,像將移到主光軸上方,光屏也應移到主光軸上方;
故上.
3. 解釋:
分析:(1)掌握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應用:
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
u=2f時,成倒立、等大的虛像,可以粗測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于幻燈機或投影儀;
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用于放大鏡.
(2)物體在一倍焦距以外成實像,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3)原來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變短了,燭焰移了到主光軸的下方,所成的像將移到主光軸的上方,光屏應移到像的位置.
解答:解:(1)由圖可知,abcd都在一倍焦距以外,都可以成實像,d點物距最小,所以像最大;
故答案為:d.
(2)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當把燭焰放在a點時,此時u>2f,光屏上出現(xiàn)倒立縮小的蠟燭的實像,照相機就是根據(jù)此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為:a;照相機.
(3)由圖可知,g點位置小于焦距,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當把燭焰放在g點時,光屏上不能成像,在與物體同側(cè)可以看到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
故答案為:g
(4)光屏上出現(xiàn)倒立.等大的實像時,測得燭焰到透鏡的距離為20cm,即u=20cm=2f,則f=10cm;
故答案為:10.
(5)蠟燭變短后,像將移到主光軸上方,光屏也應移到主光軸上方;
故答案為:上.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①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②凸透鏡成實像時,像與物關于主光軸上下左右互換.③測凸透鏡焦距的方法.
4. 答案: 冰,52,吸收.
4. 解釋:
分析:①晶體的熔化過程雖然繼續(xù)吸熱,但是溫度是保持不變的,所以晶體的熔化圖象中有一段溫度保持不變,反映在圖象上是有一段平行于時間軸的線段存在.
②溫度計讀數(shù)時要認清分度值,不需要估讀.
③無論晶體還是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都是要吸熱的,所以要繼續(xù)加熱,如果停止加熱,熔化也會停止.
解答:解:①從乙圖可以看出,該物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所以是一個晶體的熔化圖象,而冰是晶體,蠟不是晶體.
從丙圖可以看出溫度計的分度值是2℃,液面在50℃上面一個格的位置,所以應該是52℃.
②此小題可以通過實驗現(xiàn)象來分析:試管從燒杯中拿出來,冰和蠟不能繼續(xù)吸熱,熔化停止,而放回去后又能繼續(xù)吸熱,熔化就繼續(xù),可見熔化過程是需要吸熱的.
但是還有更直接的方法:熔化是吸熱的,直接得出答案.
故答案為:冰,52,吸收.
點評:晶體的熔化圖象以及晶體熔化的條件是考試的熱點所在,一定要熟練的掌握,又時候可能分析不出來的問題直接套用課本的知識也是可以很快得出正確答案的,一切題目都是源自于課本的.
5. 答案: 相同;大。
(2)①在比較明亮的環(huán)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huán)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較黑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
②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xiàn)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
故較暗;。
(3)使用方格紙可以直接在紙上判斷物體與像之間的位置關系,不用再進行測量,從而使實驗步驟更加簡單.主要優(yōu)點在于便于測量物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
故平面鏡;
(4)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所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故不能;像.
(5)①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蠟燭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蠟燭所在這一側(cè);即眼睛在玻璃板前觀察.
②由表中記錄的物距和像距的數(shù)值可知,物距等于像距.
故前;物距等于像距.
5. 解釋:
分析:(1)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體與像的大小關系.
(2)①物體射出的光線對人眼刺激越強,人眼感覺物體越亮,物體經(jīng)過平面鏡反射,反射光線進入人眼的光線越多,人眼感到物體的像越亮.在比較亮的環(huán)境中,很多物體射出光都對眼睛有刺激,干擾人的視線.
②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xiàn)兩個像這一角度去分析此題.
(3)從方格紙的方格分析,有方格可以直接判斷物體與像之間的位置關系.
(4)實像可以在光屏上成接到,而虛像則不能.
(5)①根據(jù)平面鏡所成的是像是虛像的特點,應在物體一側(cè)觀察.
②根據(jù)表中測量的物距和像距的數(shù)值可得出結(jié)論
解答:解:(1)兩只蠟燭大小相同,后面的蠟燭又和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就證明了像與物大小相同,所以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故答案為:相同;大。
(2)①在比較明亮的環(huán)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huán)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較黑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
②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xiàn)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
故答案為:較暗;薄.
(3)使用方格紙可以直接在紙上判斷物體與像之間的位置關系,不用再進行測量,從而使實驗步驟更加簡單.主要優(yōu)點在于便于測量物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
故答案為:平面鏡;
(4)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所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故答案為:不能;像.
(5)①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蠟燭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蠟燭所在這一側(cè);即眼睛在玻璃板前觀察.
②由表中記錄的物距和像距的數(shù)值可知,物距等于像距.
故答案為:前;物距等于像距.
點評:對于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只要掌握扎實,牢記相關的知識,答案不難得出.此題引入了“等效替代法”,這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應該有所了解,并學會使用.本題考查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并能合理解決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只要熟練掌握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解答此類題目就很容易.進行物理實驗時,要根據(jù)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分析實驗不成功的原因,進行改進.這是試題的走向.
6. 答案:
(1) 玻璃板未豎直放置 ;(2) 像與物等大  ;(3)  比較像到鏡面的距離和物到鏡面的距離是否相等  ;(4)  方格紙好  ;  省了描點和測量像距與物距,直接用數(shù)方格來確定和比較像距與物距;
6. 解釋:
(1) 玻璃板未豎直放置 ;(2) 像與物等大  ;(3)  比較像到鏡面的距離和物到鏡面的距離是否相等  ;(4)  方格紙好  ;  省了描點和測量像距與物距,直接用數(shù)方格來確定和比較像距與物距;
【解析】
試題分析:實驗時玻璃板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體與像的大小關系.從實驗的目的:探究,驗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角度分析即可;從方格紙的方格分析,有方格可以直接判斷物體與像之間的位置關系.(1)實驗時玻璃板要豎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就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
(2)實驗時用完全一樣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體與像的大小關系.
(3)本實驗是探究、驗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各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他們下一步應該連接像與物的對應點,判斷連線與鏡面是否垂直;通過歸納處理即可得出如下結(jié)論:物和像的連線與鏡面垂直,物體和像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4)因為使用方格紙可以直接在紙上判斷物體與像之間的位置關系,不用再進行測量,從而使實驗步驟更加簡單.所以選用方格紙比選用白紙好.
考點:本題考查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
點評:對于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只要掌握扎實,牢記相關的知識,答案不難得出.此題引入了“歸納法”,“等效替代法”,這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應該有所了解,并學會使用
 

7. 答案:
(1)230     230          (2)固液共存      液
 (3)4       吸     不變   (4)凝固

7. 解釋:
(1)230     230          (2)固液共存      液
 (3)4       吸     不變   (4)凝固
【解析】略
 

8. 答案:
(1)溫度計玻璃泡與容器底接觸;
(2)保持不變;
(3)丙.
8. 解釋:
分析:(1)要掌握溫度計的使用規(guī)則,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
(2)水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
(3)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水沸騰時和沸騰前現(xiàn)象:沸騰時有大量的氣泡產(chǎn)生,并且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增大,最后破裂;沸騰前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減。
解答:解:(1)從圖上可以看出來:溫度計碰到了容器的底部;
(2)由表格可以當溫度到達99℃時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溫度不變時即為沸點,此時吸熱溫度不變;
(3)乙中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增大,所以是沸騰時的現(xiàn)象.甲中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減小,所以是沸騰前的現(xiàn)象.
故答案為:
(1)溫度計玻璃泡與容器底接觸;
(2)保持不變;
(3)丙.
點評:本題考查了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和沸騰的現(xiàn)象,還考查了沸騰過程中雖然繼續(xù)吸熱可是溫度卻是保持不變的.
9. 答案:
(1)250cm3                   (2)0.8g/cm3)

9. 解釋:
(1)250cm3                   (2)0.8g/cm3)
【解析】
試題分析:⑴這個瓶子的容積V=m水/ρ水=(400-150)g/1g/cm3=250cm3
⑵液體的密度ρ=m液/V=(350-150)g/250cm3=0.8g/cm3
考點:密度
 

10. 答案:
(1)球是空心的        (2)  50cm3       (3)  840g

10. 解釋:
(1)球是空心的        (2)  50cm3       (3)  840g
【解析】
試題分析:(1)球的體積V=350cm3-200cm3=150cm3 ,球的平均密度ρ=m球/V球=790g/150g/cm3=5.3g/cm3小于鐵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還可以比較質(zhì)量和體積)
(2)鐵球中鐵的體積V=m球/ρ鐵=790g/7.9g/cm3=100cm3,則空心部分的體積V空=(150-100)cm3=50cm3
(3)小鐵球的空心部分注滿水,水的質(zhì)量m水=ρ水V空=1g/cm3× 50cm3=50g,
則整個鐵球的總質(zhì)量是M=(790+50)g=840g.
考點:密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er/1182045.html

相關閱讀:2018-2019學年度下期初二地理下期中聯(lián)考試卷(重慶江津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