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源
我們坐在車里望著窗外。山路遇雨,旅游大巴不能前行,司機去聯(lián)系小車載我們進山。
忽然,從路邊叢林里跑出來一群高高矮矮的女孩子,呼啦一下就包圍了我們的車。她們頭發(fā)凌亂,面色黝黑,披著一次性雨衣,還背著書包,看上去有的像高中生,有的則像一級的小學生。每個女孩的手里都提著山果。
“阿姨,買袋山果吧!”一個初中生模樣的女孩站在我的車窗下,細雨??中,她的眼睛閃著期盼的光。
空調大客的窗戶是緊密的,打不開,我只好向她擺擺手。
“買一包吧,阿姨,到下面的風景點還有好遠呢,吃山果解解悶嘛。”小姑娘勸說我。
“不用了,我不太喜歡吃。”我婉轉地拒絕著。
“您行行好吧,我們出來掙點兒學費,您就當是扶貧嘛。”小姑娘迅速改變了推銷策略。
話都說到這份上,我坐不住了。一路上遇到不少山里的孩子出來做小生意,有的還是才幾歲的小屁孩兒,真叫人舍不得。
“買一袋吧,阿姨。您慈眉善目的,一看就知道是個好心人。媽媽說掙不到錢,下學期就去種玉米。幫幫我吧,我想上學。”小姑娘繼續(xù)哀求著。
同伴輕聲制止道:“你看那果子,都長斑了,不要買。”果然,我發(fā)現山果有些已爛了。
“算了,我也不要她的果子了,我就資助她點學費吧,也許她家大人就讓她讀書了呢。”我對同伴說。
“你呀,這二十多個孩子,你幫得了嗎?”同伴轉身開始收拾行李。
這時,小車來了,我們換乘小車。
因前方修路,小車司機讓我們再等等。小姑娘不知何時又出現在車窗外,“您一定要買一袋哦,您最有愛心了。”她的語氣里多了一種命令的意味。莫名的,一絲不快襲上我心頭。
“我們不要,謝謝你!”同伴對窗外的小姑娘說。
“砰!”我面前的車窗被小姑娘重重地關上了。她狠狠地盯住我們,原先眼神里的純真全然變成了怨恨。
“唉,這些女孩子也怪可憐的,想讀書又沒錢上學。”我感嘆了一句。
“什么沒錢上學?現在上小學和中學國家給錢。她們根本不上學,成天在這山路上圍住客車賣東西,要錢。你們別理她們。”小車司機見怪不怪地勸說我們。
“?為什么呀?讀書不好嗎?”我詫異極了,一直以為窮孩子是迫于生計才失去讀書機會的。
“讀書有什么好?又不能掙錢。哪像這樣自由自在,又能賺錢?而且她們也不想讀書,讀書又苦,功課又難,她們才不受那苦呢。十五六歲就配個人家,二十歲出頭就抱上娃娃啦。”司機給我們解釋。
窗外,細雨??,小姑娘又忙著向其他人兜售山果。
我陷入沉思,心隱隱地疼。
(選自《現代快報》,有刪改)
17
.
以初中生模樣的小姑娘為中心,完成下列填空。(2
分)
兜售山果,期盼勸說→ 遭遇婉拒,
▲
→再遭拒絕,
▲
→徹底失望,眼生怨恨
18
.
文章第二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
19
.
語言品味。(4
分)
(1
)
一路上遇到不少山里的孩子出來做小生意,有的還是才幾歲的小屁孩兒,真叫人舍不得。
(加點詞語“舍不得”的意思是什么?)
▲
(2
)
她狠狠地盯住我們,原先眼神里的純真全然變成了怨恨。
(從描寫方法的角度進行賞析)
▲
20
.
下列對于文章內容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3
分)
A
.
初中生模樣的小姑娘兜售山果時顯得精明干練,說明她精于此道,為下文寫小車司機道出真相作鋪墊。
B
.
“莫名的,一絲不快襲上我心頭”表明我對小姑娘用命令的口吻推銷山果產生了反感。
C
.“‘?為什么呀?讀書不好嗎?’我詫異極了”中“詫異”的原因是司機說話見怪不怪的冷漠態(tài)度。
D
.
文章標題“心疼”,表現了“我”對山區(qū)孩子只顧眼前利益而放棄學業(yè)這一社會現象的痛惜和遺憾,包含了作者對當下錯誤價值觀的深刻思考。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7.
(2
分)繼續(xù)哀求→強行命令(一句1
分,意對即可))
18.
(3
分)通過對山區(qū)小女孩的外貌(肖像)描寫,從側面交代了她們的身份和齡特征,(1
分)在結構上為下文寫她們不讀書的現象和原因作鋪墊;(1
分)(或:
結構上:與文章結尾部分寫女孩群像形成照應,結構完整;)
內容上:表現女孩們兜售物品的急切,為追求物質利益而不讀書是普遍現象。(1
分)(按點得分,意對即可)
19
.(4
分)
(1
)(2
分)“舍不得”既指不忍心拒絕買她們的東西,也指家長不應該讓她們出來做生意。(一點1
分,意對即可)
(2
)(2
分)
運用神態(tài)描寫,“
狠狠地”“
盯”
等詞語
,(1
分)生動細致地刻畫了小姑娘兜售山果遭到拒絕后的生氣情狀,表明她因追求物質利益已經變得不再純真。(1
分)
(或:寫出了小姑娘因為我沒有買她的山果而對我產生怨恨心理。)
20
.(3
分)C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425127.html
相關閱讀:《真正的英雄》中考鏈接《定格一種倒下的姿勢》閱讀答案
快遞 閱讀答案(福建福州)
看海 閱讀答案
敬畏大自然閱讀答案
巴黎不堵車的秘訣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