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教案:過濾和結晶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教學目標

目標:

1.了解過濾是使不溶性固體和液體分離的一種常用,結晶是分離幾種可溶性固體混合物的一種。

2.了解過濾的適用范圍和主要操作,了解利用結晶方法,在提純物質時的簡單應用。

目標:

1.過濾操作和結晶操作;

2.溶解度曲線與結晶的關系討論。

情感目標:

通過粗鹽提純和硝酸鉀晶體生成的實驗操作滲透科學素質和事實求事精神的培養(yǎng)。

教學建議

知識講解指導

1.注意區(qū)分過濾和結晶的概念及適用范圍,不要混淆

2.在講過濾的操作方法時,注意強調:

(1)主要儀器包括哪些

(2)操作注意事項

3.應明確在操作的各步驟中玻璃棒的作用

4.對于素質較好的學校,在完成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內容以后,可結合上節(jié)所學有關溶解度的計算,適當補充在溫度改變時,有關溶解度的計算。(另加一課時)

(1)高溫的飽和溶液降溫時,會有晶體析出。

例:71℃時的溶解度是140g,9℃時是20g,將71℃時的飽和溶液200g降溫至9℃時 初中數學,問能析出多少g晶體?(100g)

(2)低溫的飽和溶液,升高溫度時,需加入一定量的固體溶質,才可使溶液再次達到飽和。

例:將20℃時250g飽和溶液,加熱至8℃時,需加入多少g晶體才可使溶液再次達到飽和?(已知20℃時的溶解度11.1g,80℃時為21.4g)

關于過濾和結晶的教學建議

1.本節(jié)教材內容較少,也比較簡單,目的是向學生介紹兩種分離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除應用一些固體物質溶解度的知識外,并不做深入的分析和更多的要求。重結晶屬選學內容,可根據當地化工生產情況作適當處理。

在學法上,從如何得到粗鹽,又如何精制為精鹽這樣的問題引入課題,提出過濾和結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離方法。

接著教材分兩段,分別介紹過濾法分離固態(tài)物質和結晶法分離可溶性固體的道理。

2.為了使學生了解結晶法,可以分離幾種可溶性固態(tài)物質的混合物,教材安排了一個實驗,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利用熱飽和溶液冷卻的方法,使硝酸鉀從它與氯化鈉的混合液中結晶出來,經過濾達到使硝酸鉀晶體與氯化鈉母液分離的目的。從而進一步從溫度變化對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溶解度影響的不同,講解應用這種方法的道理,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3.本節(jié)內容不但要以前面學習的溶液、溶解度及影響溶解度的主要因素等相應知識為基礎,還與過濾等實驗基本操作的技能相聯(lián)系,如過濾法要跟物質的溶解性及過濾實驗操作相聯(lián)系,結晶法(或重結晶法)跟物質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線知識相聯(lián)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3857.html

相關閱讀:中考化學備考“一線穿珠”,滲透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