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zhǔn)備一塊干凈的絲綢,一根直徑約1厘米、長約25厘米的有機玻璃棒和一束塑料須(用一張干凈的聚乙烯薄膜剪成一邊還連著的許多細長條,然后卷成一束)待用。
【使用方法】
先將絲綢與有機玻璃棒摩擦,用驗電器檢驗絲綢所帶電荷的性質(zhì);使絲綢上凈電荷消失后再將它與塑料須摩擦,也用驗電器檢驗絲綢所帶電荷的性質(zhì)。發(fā)現(xiàn)絲綢兩次所帶電荷不同,前次帶負電荷 初一,后次帶正電荷,從而證明了不但不同物質(zhì)相互摩擦可以起電,而且,同一物質(zhì)與兩種不同物質(zhì)摩擦可以得到不同性質(zhì)的電荷。
【參考】
1.摩擦起電的材料很多,方便易得的像鋁板、銅棒、石蠟、松香(熔化后澆鑄成條狀,中間置一竹條做筋),特別是現(xiàn)代高分子材料如塑料筷(仿象牙筷)、晴綸、滌綸等化纖衣料片、聚苯乙烯泡沫(包裝用防震物)等,只要做成便于實驗用的形狀、尺寸,處理干凈,表面光潔,都可以利用。
2.聚乙烯薄膜和聚四氟乙烯(塑料王)對電荷的保持性很強,即使在潮濕的空氣中做實驗,它的電荷也可以保持很長時間而不流失,是很好的靜電實驗材料。
3.用絲綢摩擦有機玻璃棒,有機玻璃棒帶正電荷,用絲綢摩擦聚四氟乙烯棒,聚四氯乙烯棒帶負電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4395.html
相關(guān)閱讀: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