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yī qīng èr bái
【近義詞】:一塵不染、一清二楚、黑白分明
【反義詞】:一團(tuán)漆黑、一塌糊涂、霧里看花
【成語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賈李魁道:'王紫泥,張繩祖他倆個(gè),現(xiàn)在二門外看審官司哩。老爺只叫這二個(gè)到案,便一清二白。”
【成語解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指非常清白。也作“一青二白”。比喻十分清白。亦比喻非常清楚。
【一清二白造句】我們的一善一惡,只以為天老爺每天在頭上記得一清二白。
【一清二白的成語故事】
明嘉年間,河南開封貢生譚忠弼,為人端正謹(jǐn)慎,家教甚嚴(yán)。忠弼臨終留其子紹聞八字:用心讀書,親近為人。同輩子弟,有夏鼎、張繩祖、管貽安、盛希僑等人浮華浪蕩。譚忠弼既故,處長來引誘,聞因無約束而從之。五人結(jié)拜兄弟,同吃共賭。紹聞漸染惡習(xí)。幾人開賭場,窩土娼,寵愛孌童,私鑄銀錢。紹聞陷于泥沼,入獄候?qū)彙<胰藘A家蕩產(chǎn),使得出獄,為償債,紹聞伐盡祖墳林木,備嘗辛酸,終迷途知返,立志悔過。年至不惑,潛心攻讀,后得授知縣。紹聞常以平生遭遇戒其子簣初,簣初隨父讀書,考場屢捷。后欽點(diǎn)翰林,重振家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iyu/1109392.html
相關(guān)閱讀: